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作者】 冯耀进
【机构】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而且明确地把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教师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我校实行三效课堂以来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下面是几点建议:
一、营造轻松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每节课都要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以自己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数学活动来改变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只有所参与的活动与所要改变的态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所参与的活动本身就是需要改变的态度时,这种方法才比较有效。例如,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认为数学难,逐渐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学习的要求降低一些呢?针对这部分学生在实验时我们进行降低要求处理,让他们讨论的问题、操作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针对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加大教师的指导,使他们做起来容易,学习起来不感到困难,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克服心中的畏难情绪。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数学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才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转变对数学的不良态度,逐步形成积极的心里倾向。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人的认知对象包括世界上各种人、事、物、概念等,这些对象有的各自分离,有的相互联结,组合成一个整体而被认知,海德把构成一体的两个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它们之间的类似、接近、相属所形成的。人们对每种认知对象都有喜恶、赞成、反对的情感与评价,海德把这些称为感情关系。海德认为一个人对单元中的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同一方向的。在一些学生眼里数学与数学教师是一体的,老师对我好我就喜欢他教的课,老师对我不好我也不喜欢他教的课。例如有的学生说:“我对数学喜欢不喜欢就看老师对我的态度好不好,以往有个老师对我不好,所以很不喜欢他教的数学,现在数学老师对我可好了,所以我特喜欢他教的数学,数学成绩也不断的提高”。作为一个老师要善待你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处处关心他们,使他们感觉到你很喜欢他们。
三、实施课堂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适时到位的评价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及时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动不动就“你真好,你真棒!”动不动就送“智慧星”,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甚至迷失方向。相反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时机,把“真好真棒”送给那些语言、行为确实出众的学生,把“智慧星”送给那些思维与众不同的学生,激励学生向他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评价才是真正适时、到位的,真正体现了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四、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面对数学学习中暴露出的学生问题,在反思中不难感受到对学生数学评价方式需要丰富和创新,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注入更多动力。特别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方面,在常规做题训练与纸笔测试、口头评价与分数评价之外,创新出更加灵活、更能充实学生情感体验的做法,比如利用写数学日记或周记,引导学生展现自己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过程,教师对其及时以口头或书面的鼓励与指导性的评价,及时化解学生消极情绪,更好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用一题多解、组织撰写专题小论文等形式,克服以题目数量练习学生、以单一分数评价学生正确率的做法,从学生对知识运用的思维发散、提升拓展、专题深化等角度关注学生发展,令其从中获取成就感和探索乐趣,增加学生高层次的学习体验;利用学生命题、学生阅卷讲评等方式使学生换位体验,克服只能被动做题的局面,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更全面的体验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元认知能力,消除对数学测试的恐惧感和神秘感。
我们数学应该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体验与内化。使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通过对初中学生对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播放他们情感的种子,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让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教师,热爱课堂,让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着情感的气息,让情感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营造轻松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每节课都要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以自己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数学活动来改变态度。在通常情况下,只有所参与的活动与所要改变的态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所参与的活动本身就是需要改变的态度时,这种方法才比较有效。例如,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认为数学难,逐渐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学习的要求降低一些呢?针对这部分学生在实验时我们进行降低要求处理,让他们讨论的问题、操作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针对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加大教师的指导,使他们做起来容易,学习起来不感到困难,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克服心中的畏难情绪。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数学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才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转变对数学的不良态度,逐步形成积极的心里倾向。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人的认知对象包括世界上各种人、事、物、概念等,这些对象有的各自分离,有的相互联结,组合成一个整体而被认知,海德把构成一体的两个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它们之间的类似、接近、相属所形成的。人们对每种认知对象都有喜恶、赞成、反对的情感与评价,海德把这些称为感情关系。海德认为一个人对单元中的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同一方向的。在一些学生眼里数学与数学教师是一体的,老师对我好我就喜欢他教的课,老师对我不好我也不喜欢他教的课。例如有的学生说:“我对数学喜欢不喜欢就看老师对我的态度好不好,以往有个老师对我不好,所以很不喜欢他教的数学,现在数学老师对我可好了,所以我特喜欢他教的数学,数学成绩也不断的提高”。作为一个老师要善待你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处处关心他们,使他们感觉到你很喜欢他们。
三、实施课堂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适时到位的评价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及时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动不动就“你真好,你真棒!”动不动就送“智慧星”,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甚至迷失方向。相反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时机,把“真好真棒”送给那些语言、行为确实出众的学生,把“智慧星”送给那些思维与众不同的学生,激励学生向他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评价才是真正适时、到位的,真正体现了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四、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面对数学学习中暴露出的学生问题,在反思中不难感受到对学生数学评价方式需要丰富和创新,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注入更多动力。特别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方面,在常规做题训练与纸笔测试、口头评价与分数评价之外,创新出更加灵活、更能充实学生情感体验的做法,比如利用写数学日记或周记,引导学生展现自己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过程,教师对其及时以口头或书面的鼓励与指导性的评价,及时化解学生消极情绪,更好地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用一题多解、组织撰写专题小论文等形式,克服以题目数量练习学生、以单一分数评价学生正确率的做法,从学生对知识运用的思维发散、提升拓展、专题深化等角度关注学生发展,令其从中获取成就感和探索乐趣,增加学生高层次的学习体验;利用学生命题、学生阅卷讲评等方式使学生换位体验,克服只能被动做题的局面,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更全面的体验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元认知能力,消除对数学测试的恐惧感和神秘感。
我们数学应该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体验与内化。使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通过对初中学生对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播放他们情感的种子,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让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教师,热爱课堂,让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着情感的气息,让情感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向良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