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职高学生如何高效背诵文言文

【作者】 黄献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柳加职业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尤其是文言文功底弱。而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在每册教材的“阅读模块”中,都编排了1~2单元的文言文,共6~7篇课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学习文言课文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文言文是职高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在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再在疏通全文和重理解的基础上,从限时逐段背诵,优差互帮,分组互学等方面去背诵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 高效 背诵
  一、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文言文的学习,如果学生都不感兴趣,那就谈不上理解、背诵了。?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如把枯燥的“文言”满堂灌的硬塞给学生,这样更能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厌烦情绪。新课标对语文的解释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文言文也应该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所以文言现象也只应是学习了解文章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老师也不能每天把这些干巴巴的东西塞给学生,即便塞给学生,学生也是不能消化的。我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传记体散文、史传文学作品和一些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文本,把这些文言文当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设问,会引发学生极大地兴趣,进而会去探讨故事的情节,叙事的手法和人物形象。比如我在讲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过你是《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的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剧本,你会重点拍摄哪个场景?为什么?”二是:“如果你是一名演员,你认为那个角色最能打动你,你想出演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把本篇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分析,首先抛却了对文言文枯燥的讲授,又是源于文本,更是贴近于生活,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走进文本,深入挖掘,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很多部分,例如诗歌教学、散文教学、小说教学、文言文教学、写作指导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应该本着结合文体特点的原则,以突出文体特征为主要目的,在具体组织教学方面,教法也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文言文是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背诵文言文就更是难题中的难题了。?要求教师在掌握充足的资料、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领会作者创作意图和文章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切入课堂教学的问题或问题链,并合理安排课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力争做到“一课一得,课课相连”。所谓“一课一得”是指每一个课时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课课相连”是指要处理好课时与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和背诵课文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和背诵。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领悟作者写作的背景及意图。例如我在讲解《屈原列传》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寻找的切入口是本文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在简单地介绍了贾谊的生平事迹后,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把屈原和贾谊合为一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两人在政治上都不得志之外,两人在文学上都有着突出的贡献,而且贾谊还曾经写过一篇《吊屈原赋》。从而引发学生先思考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的屈原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很快找到《离骚》、《怀沙》两处。《怀沙》比较简单,在明确了《怀沙》的含义为“怀石”,是屈原自沉之前的遗作之后。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文章的第三段,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屈原创作《离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条:忧愁忧思、怨),司马迁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评析了《离骚》的文学成就。在解决了屈原的文学成就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在结合全文,思考造成屈原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回答,一则两代楚王的昏庸无能,尤其以楚怀王的三次被骗为主,第一次受骗于上官大夫而疏屈平,第二次受骗于张仪而毁合纵,第三次受骗于秦王而客死异乡。司马迁针对于此有两段的议论,可以让学生思考司马迁是如何批评楚怀王的?一则楚国奸佞当朝,小人得道,嫉贤妒能。以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宠姬郑袖为主。一则屈原博学多才,恒遭人嫉;出身王族,忠君爱国,志向高洁,宁死不屈。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涉及到文章的每一个章节,实际上就是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文。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在引领学生疏通文章的过程;其次引领学生逐句逐段的疏通课文,在这个步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查阅字词典和问询教师、同学的方式去疏通、理解句、段的含义。再次通过限时逐段背诵、优差互帮,分组互学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助地去背诵全文。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和高效背诵,应从学生喜欢的基础上和理解文章之后,再通过限时逐段背诵、优差互帮,分组互学的方式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