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诌议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 马进利

【机构】 甘肃省康县云台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扰,给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子,是我们一线生物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关键词:农村初中 生物教学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重要手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完成各种生物实验,学生不仅能获取生物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能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地利用与开发生物实验室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增加他们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中学"的探究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当前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时紧张。现阶段农村初中每周开设两节生物课,加上节假日放假等其他因素的耽误,实际上课课时远达不到部颁标准的课时量。一学期下来,除了理论课,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有些探究性实验,短短一堂课上每个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之有的实验操本身做起来费时间、现象又不太明显,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老师们为了能赶进度,只能将做实验改为讲实验或看实验视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开设探究性实验。
  2、设施不全。以我校为例,我校共有8个教学班却只有1个生物实验室,且实验器材配备不齐全,大部分实验器材因使用时间过长,损耗严重而不能正常使用,实验药品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完成。 
  3、取材不便。初中生物实验中一些实验材料与季节不合,或者当地没有实验所需材料学需要花钱购买时,往往难以落实。如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实验,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这在在当时很难得到菜青虫虫卵;再比方说,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就需要购买一些动物。
  4、重视程度不够。以我市为例,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文化课总分750分,生物学科25分),实验考查所占比例更小,远远比不上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学科课程,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也会优先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而忽略了生物实验室的建设。
  5、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等其它自然学科的知识,而现阶段初中八年级开设物理课,九年级才开设化学课,这样就加大了学生对部分生物实验的操作和理解难度,如七年级上册生物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一系列实验中就涉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鉴定等大量化学知识,这就大大增大了学生完成实验的难度。
  6、有的实验所需时间长,不仅仅是课时不够的问题,老师们也缺乏耐心,干脆就取消不做。比方说,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等实验至少需要一天才能完成实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等则需要的时间更长。 
  7、现阶段有些实验无法完成,只能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或利用生物模型演示,但往往由于主观意识的影响或者由于模型设计本身的缺陷,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相差很大或者模拟不真实,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用学生模仿捕食者进行"选择",主观影响非常大,造成结果不真实,反而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演示实验中所用模型,仅能演示胸廓上下径的变化而不能演示胸廓左右径和前后径的变化。这些都或多或少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
  二、在实验教学中可采用的解决对策
  1、合并某些知识量少、容量小的课时内容,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合并完成、将两个或者多个实验合并到一个课时完成。如观察花的结构、膝跳反射等实验可以在理论课上完成。再如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三个实验,可以首先在理论课上进行演示,学会显微镜的操作,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集中完成。 
  2、将一些实验布置成课外实验和实习活动。如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等实验则是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教师则收集学生附有活动照片的探究报告,并将优秀作品在学校公开展示。
  3、将一些探究性实验变成演示实验在理论课上完成。如测定反应速度、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等可在课堂由老师演示,然后布置成课外实验作业,让学生周末回家同家长一起完成,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4、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资源。现有的生物实验室是固定的场所,但是教师可以想办法让它适当延伸。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善于利用和创造,要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实验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才能完成,许多实验在生活中就能做。除实验室外,校内的花园、绿化带、食堂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等实验可以在学校花园内进行;又如,鱼的形态结构观察可以在学校食堂进行。学生也可以将家庭、山林、农田等作为临时实验室。如利用家庭的庭院、花盆来养蚯蚓,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厕所周围是观察苍蝇等昆虫生长规律的最好去处;又如在学习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庄稼地里观察。这有利于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实验资源,弥补学校固定实验室场地和器材的不足。
  5、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充分(下转第35页)(上接第106页)挖掘其实验的功能,做到一物多用,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仪器、或者因教材更换而取消的那些实验器材、以及损坏报废的器材,我们都可以利用他们开发出新的实验,做到废物的重新利用。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仅靠上好生物理论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克服种种困难,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生物学的奥妙,体验实验的乐趣,才能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八年级上、下册),2013年6月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七、八年级上、下册),2013年6月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马进利,工作单位:甘肃省康县云台中学,最后学历学位:本科,职称: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