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学习金字塔”理论的质疑

【作者】 宋学斌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笔者对“学习金字塔”理论产生了疑虑,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来源、“学习金字塔”理论能否说明传统课堂是低效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能否作为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是否有借鉴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学习金字塔 传统课堂 高效课堂模式
  学习金字塔对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不陌生,学习金字塔的图还被很多学校的老师当作教育资源贴在教室、走廊等墙面上。很多高效课堂的培训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来说明传统课堂是低效的,效率只有5%(听讲)。而高效课堂的效率有50%(小组讨论)至90%(教别人)。所以要用高效课堂模式来上课。不知道各位同仁对“学习金字塔”理论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我有: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来源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学者艾德格.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他们肯定这些数字是真实的,但他们再也找不到支持这些数字的最初的研究报告了。也就是说,他们既找不到这份研究报告,也没有任何期刊杂志发表过该研究的论文。此外,学习金字塔上的数字也并非原本就有,很有可能是后人主观臆想加上去的。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是个什么机构呢?原来,该机构是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在1947年组建的一个非盈利性民间组织。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能否说明传统课堂是低效的
  即使“学习金字塔”理论是正确,也不能由此证明传统课堂的效率只有5%,不能由此证明传统课堂是低效的。因为:
  1、传统课堂不只是“听讲”
  传统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是讲。老师要声情并茂,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的进度,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老师还要求学生读、写、练。如果只是讲,那就和放碟片差不多。虽然抨击传统课堂的论文很多,什么被动式,填鸭式等。我这里不做评价,但是传统课堂课堂的效率不仅仅只有5%。因为这个理论得出是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还能记住的内容,也就是在“听讲”之后再也不管了,不去练习、巩固。但传统课堂在老师讲了之后还要做练习来巩固、提高,有些内容要还求背诵。所以该理论中“听讲”并非传统课堂中的听讲,那么不能由该理论证明传统课堂的效率只有5%。传统课堂是否低效还无定论,至少不能由“学习金字塔”理论来证明是低效的。
  2、学习不只是记忆
  学习不只是记忆,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用记忆来以点带面来证明学习的效率却很少有人怀疑。的确令人费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enjamin Bloom)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情感、技能三类。在认知领域中,由低到高又可细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知识:这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它包括:具体的知识,即术语的知识和具体事实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习领域中的普通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可见,用记忆来测量学习效果,只能测量到学习目标中三大类的其中一类里面六个小类的其中一类,而且是最低层次的那一个。真正的学习比单纯的记忆复杂且有深度得多了。 
  三、“学习金字塔”理论能否作为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高效课堂的模式很多,比如杜郎口“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等。在这些教学模式中都有学习金字塔所体现的内容:“小组讨论”、“教别人”。这些方法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是高效的。那么,“学习金字塔”理论能作为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吗?不能。目前,该理论的全部来自网络,不是那个研究报告或者论文。还有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是个民间组织,没多大的权威性。而且网络上面的内容也不太相同,可谓五花八门,有些还写着学习24小时后的保留率。
  其实“学习金字塔”理论经不起稍微仔细一点的推敲。首先,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小学生,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学习的特点主要是依赖于直观的外在感受,看到的事物是缺乏整体的,也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机械识记和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初中学生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学生的学习则更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其次,记忆的多少与所要记忆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记忆的内容少,则容易记,反之,则不容易记忆,再次,即便“向其他人讲授”是高效的(90%),听他讲授的“其他人”岂不处在最低效的听讲(5%)中?依照布鲁姆的三大学习目标来看,在技能领域方面,实务操作的效果最好;在认知与情意领域方面,则以阅读效果最佳。
  四、“学习金字塔”理论是否有借鉴意义
  “学习金字塔”理论有借鉴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大多数人对该理论没有质疑,用它来作为课改的理论依据,是因为该理论符合人们的常识。学习金字塔不同程度地吻合于我们对学习效率的直觉感受。符合我们对学习效率的理解。不可否认地,实际操作的学习效果绝对比纯粹阅读和听讲来得好,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甚至不需要心理学家特别做实验来证明。其次很多人都被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这个名字给蒙蔽了,以为是个政府机构,很权威的。
  我们之所以进行课改,进行高效课堂的尝试。是因为好多老师发现传统课堂的确存在好多问题;而且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是有风险的,也不是一触而就的。我们学校在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自己的“351”高效课堂模式。让我们不断探索,追求课堂的高效吧!
  作者简介:宋学斌,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