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现代班组长”育人理念下班 级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作者】 陈志峰
【机构】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育具备现代班组长型潜质的企业基层管理者人才,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递进目标。中职班级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借助企业指导,依托校内企业文化工作站,发动学生参与学习等途径。文化建设内容应该融入企业管理文化、专业技能文化、渗透传统道德文化,形成三种文化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实践模式,提升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职业素养、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现代班组长 班级企业文化建设 实践探索
一、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1、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目标的需要
随着国务院召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响应,逐步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笔者学校积极创新,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育人理念。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管理者,是企业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班组长不但要有技术技能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校期间学校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使每个职教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和班组长培养模式。通过班级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职业学校不但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还能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卓越的班组长型人才。
2、改变原先单一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以一些标语类的口号、简单的文明图片、惩戒性的学校条例、应付性的法规宣传等一些空洞的建设,主题不明显。大多职业学校的管理只是注重老师的说教,具有显著的训斥,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基本是应付性、任务型的,根本没有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育人中的作用。很多班级文化建设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用一些空洞的理论进行熏陶。在选择班级文化活动时,也存在应付学校任务的现象,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系统的开展活动,偏离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当前中职学生成长在新型时代,他们的学习习惯、接受知识和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班级文化建设就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
3、体现校企合作的职教文化特色
职业学校不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还肩负着为企业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重任。多数职业学校注重在专业建设上实践研究,而忽视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以致多数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跟普通中学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一样。而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不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就应该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前提,以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为基准,以学生的专业实际为出发点,实施校企协同合作的途径。本着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培养中职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合格技能人才和部分具备管理能力的现代企业班组长型人才。
二、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借助区域知名企业,成立校外企业文化建设基地
校企合作一直是中职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保障,校企协作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要求。笔者学校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在2008年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开拓校企合作的途径,目前已经与学校签订合作的企业多达120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深度合作阶段。借助学校与知名企业合作的经验,针对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选择部分知名企业,成立校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站。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校外辅导员,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组织师生去企业参观实践,参加企业座谈会,邀请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班级企业文化大讲坛,寻找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点,构建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整合学校专业教师资源,组建班级企业文化工作站
中职学校一直重视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师资基本都是双师型教师,绝大部分专业教师还兼任着班主任一职。专业课教师经常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下企业实践,对企业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亲身的体会,甚至在班级管理方面已经慢慢渗透企业文化。学校将专业和理论上都比较强的教师成立班级企业文化工作站,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调研、研讨、汇编班级企业文化调研报告,在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前提下,构建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开展班级企业文化试点班,完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三)借助学校宣传平台,提高学生对班级企业文化的认识度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育班组长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热点,在中职学校尚属全新概念。因此在全校开展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学生社团、校园网及校信通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目的、内容、实施方法,营造班级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师生甚至学生家长们了解、关心、支持学校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并把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班组长培育的有效途径。找准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提高职业素养、具备班组长型人才能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形成职业教育合力,促进班级企业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三、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以企业管理文化为载体,增强学生企业岗位角色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情境,将班级原来的班委会成员模拟成企业车间的班组长岗位角色,普通学生模拟成企业员工,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要求,采用全班竞聘上岗的机制。将学校的常规规章制度模拟成企业的产品质量制度,并将学生平时的德育积分转变成薪水工资积分,制定完整的模拟薪水工资的制度,每月根据学校对班级常规产品质量的加减分进行学生核算月工资。开学初,通过公开竞聘选出各班级的班长、教室车间组长、宿舍车间组长、课间操车间组长、包干区车间组长、包干区车间组长、实习车间组长等岗位的班组长,给予一定的领导岗位工资积分津贴,结合各车间员工的常规加减分,对班组长进行捆绑式的加减分。制定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展板,设有班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月工资表、班组长管理网络图、安全管理网络图、月优秀员工事迹、月优秀班组长事迹、员工活动图片展等,在班级企业管理模式下营造班级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角色,适应企业管理模式。
(二)以专业技能文化为纽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技能学习为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娴熟的技能,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熟悉与本专业相关联的地方企业情况。班组长型人才除具备以上要求外,还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职业外语应用能力。学校对企业岗位技术等级工的调研,分析企业对各专业等级工的需求和工资水平,并能梳理技术等级工晋升的途径。学校抓住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的契机,在学校宣传栏、班级宣传栏进行获奖学生事迹展;将全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成才事迹,做成展板张贴在教室内,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技能榜样的风采,在全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同时班级每月组织一次班内技能比赛,评出技能标兵,将学生的产品在教室展示区展示。从班级中选出技能标兵参加学校技能比赛,省市级技能比赛,为学生铺好技能提升的通道,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和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以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传统道德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扎根的肥沃土壤。如果抛弃传统道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就会像无本之木。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时,必须渗透传统道德文化,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通过宣传栏、广播、班级文化布置时,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意义和要求,能够融入到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中。通过组织学雷锋、公益活动、志愿者、道德大讲坛、资助捐款、演讲比赛、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系列活动,有效的开展实践锻炼,在活动中体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积极拓展校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地的建设,可以与城市展示馆、新农村示范村、检察院、博物馆、革命陵园等社会公共资源结对,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结对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悟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明确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层面的意义,激励学生立足自己本职岗位,学习技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本文为2015年度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现代职业教育视野下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编号:XHXS201502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钱红.现代班组长实用教程. ISBN:97873001942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许蓉.注入企业文化元素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1).
[3]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0).
[4]陈志峰.中职校班级企业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江苏教育,2014(9).
作者简介:陈志峰,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职务:系副主任,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创新方法.
关键词:现代班组长 班级企业文化建设 实践探索
一、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1、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目标的需要
随着国务院召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响应,逐步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笔者学校积极创新,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育人理念。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管理者,是企业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班组长不但要有技术技能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校期间学校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使每个职教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和班组长培养模式。通过班级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职业学校不但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还能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卓越的班组长型人才。
2、改变原先单一的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以一些标语类的口号、简单的文明图片、惩戒性的学校条例、应付性的法规宣传等一些空洞的建设,主题不明显。大多职业学校的管理只是注重老师的说教,具有显著的训斥,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基本是应付性、任务型的,根本没有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育人中的作用。很多班级文化建设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用一些空洞的理论进行熏陶。在选择班级文化活动时,也存在应付学校任务的现象,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系统的开展活动,偏离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当前中职学生成长在新型时代,他们的学习习惯、接受知识和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班级文化建设就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
3、体现校企合作的职教文化特色
职业学校不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还肩负着为企业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重任。多数职业学校注重在专业建设上实践研究,而忽视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以致多数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跟普通中学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一样。而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不一样,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就应该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前提,以遵循现代职业教育规律为基准,以学生的专业实际为出发点,实施校企协同合作的途径。本着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培养中职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合格技能人才和部分具备管理能力的现代企业班组长型人才。
二、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借助区域知名企业,成立校外企业文化建设基地
校企合作一直是中职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保障,校企协作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要求。笔者学校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在2008年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开拓校企合作的途径,目前已经与学校签订合作的企业多达120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深度合作阶段。借助学校与知名企业合作的经验,针对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选择部分知名企业,成立校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站。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校外辅导员,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组织师生去企业参观实践,参加企业座谈会,邀请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班级企业文化大讲坛,寻找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点,构建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整合学校专业教师资源,组建班级企业文化工作站
中职学校一直重视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师资基本都是双师型教师,绝大部分专业教师还兼任着班主任一职。专业课教师经常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下企业实践,对企业文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亲身的体会,甚至在班级管理方面已经慢慢渗透企业文化。学校将专业和理论上都比较强的教师成立班级企业文化工作站,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调研、研讨、汇编班级企业文化调研报告,在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前提下,构建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开展班级企业文化试点班,完善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三)借助学校宣传平台,提高学生对班级企业文化的认识度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育班组长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热点,在中职学校尚属全新概念。因此在全校开展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广播、学生社团、校园网及校信通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目的、内容、实施方法,营造班级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师生甚至学生家长们了解、关心、支持学校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并把班级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班组长培育的有效途径。找准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提高职业素养、具备班组长型人才能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形成职业教育合力,促进班级企业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三、班级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以企业管理文化为载体,增强学生企业岗位角色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情境,将班级原来的班委会成员模拟成企业车间的班组长岗位角色,普通学生模拟成企业员工,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要求,采用全班竞聘上岗的机制。将学校的常规规章制度模拟成企业的产品质量制度,并将学生平时的德育积分转变成薪水工资积分,制定完整的模拟薪水工资的制度,每月根据学校对班级常规产品质量的加减分进行学生核算月工资。开学初,通过公开竞聘选出各班级的班长、教室车间组长、宿舍车间组长、课间操车间组长、包干区车间组长、包干区车间组长、实习车间组长等岗位的班组长,给予一定的领导岗位工资积分津贴,结合各车间员工的常规加减分,对班组长进行捆绑式的加减分。制定班级企业文化建设展板,设有班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月工资表、班组长管理网络图、安全管理网络图、月优秀员工事迹、月优秀班组长事迹、员工活动图片展等,在班级企业管理模式下营造班级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角色,适应企业管理模式。
(二)以专业技能文化为纽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技能学习为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娴熟的技能,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熟悉与本专业相关联的地方企业情况。班组长型人才除具备以上要求外,还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职业外语应用能力。学校对企业岗位技术等级工的调研,分析企业对各专业等级工的需求和工资水平,并能梳理技术等级工晋升的途径。学校抓住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奖的契机,在学校宣传栏、班级宣传栏进行获奖学生事迹展;将全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成才事迹,做成展板张贴在教室内,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技能榜样的风采,在全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同时班级每月组织一次班内技能比赛,评出技能标兵,将学生的产品在教室展示区展示。从班级中选出技能标兵参加学校技能比赛,省市级技能比赛,为学生铺好技能提升的通道,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和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以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那么传统道德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扎根的肥沃土壤。如果抛弃传统道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就会像无本之木。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积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时,必须渗透传统道德文化,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通过宣传栏、广播、班级文化布置时,全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意义和要求,能够融入到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中。通过组织学雷锋、公益活动、志愿者、道德大讲坛、资助捐款、演讲比赛、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系列活动,有效的开展实践锻炼,在活动中体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积极拓展校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地的建设,可以与城市展示馆、新农村示范村、检察院、博物馆、革命陵园等社会公共资源结对,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结对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悟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明确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层面的意义,激励学生立足自己本职岗位,学习技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本文为2015年度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现代职业教育视野下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编号:XHXS201502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钱红.现代班组长实用教程. ISBN:97873001942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许蓉.注入企业文化元素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1).
[3]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0).
[4]陈志峰.中职校班级企业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江苏教育,2014(9).
作者简介:陈志峰,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职务:系副主任,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