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研究策略
【作者】 李润萍
【机构】 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课堂管理的过中,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施行的行为控制技巧,都是根据该班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基本情况而决定的。因此,这些手段和技巧妙的运用,只能处理一般单规性的问题,解决班级的基本矛盾现象。然而,一个班级除了反映该集体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现象之外,必然存在着反映在某些个别学生身上的特殊现象。这类学生为数不多,但其行为不仅影响其本身的发展,而且也会传染和扩散给其他学生,造成对课堂秩序的干扰和危害,给课堂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对这类“特殊学生”——学困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课堂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和整体情。
一、学困生的特征
学困生的智力正常,但学习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学习积极性低,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伴有一些逆反行为,比如伴有品质差的情况。这类学生不同于弱智和行为障碍的学生。他们具有接受知识的生理心理条件但又成绩很。大量的资料调查表明,学困生占学生人数的3-7%,但为数不多的学困生,其行为却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学生,给班集体秩序造成混乱,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学困生的严格教化、有效控制是深化课堂管理的重点,要使教师对学困生的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基本特征:
1、低龄性:
很多学困生的年龄是年级学生中较低的,其知道阅历、生活经验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及正常学生。自控能力也较差,所以学习进展相比之下就显得较缓慢。
2、群体性:
学困生中有很多私下参加了下正规的群体,俗称“兄弟伙”,如以存坏纪律取乐的小团体等。这些群体与学校要求相背离,主要成因是相互感梁,“哥们义气”的侵蚀。
3、好动性:
学困生多表现为活动范围大,频率高,其思维敏捷,歪点子,坏主意多。对错误的东西很容易接受,乱打乱闹,课内坐立不安,破坏性较大。
4、逆反性:
学困生令教师最为头痛的就是其逆反行为,总是与正确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许多场合表现为放荡不羁,其行为有较强的对抗性。
5、盲目性:
学困生大多无明确的学习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更谈不上如何学。不了解校规校纪以及班级常规,不懂法律,对社会公德亦熟视无睹。其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6、综合性:
多数学困生是几种不良行为并犯。例如某地一次调查发现中学学困生中,并犯有打架、偷窃、严重违纪等错误,而学困生早恋竟占90%左右的比例。
二、学困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长溺爱放纵,养成孩子的独断专横,自私任性,在家“小皇帝”,在外“小霸王”,父母的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子女起到了示范作用;家庭教育不得法,倾向于三重三轻: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物质满足轻思想教育,更有甚者是以打骂代教。
2、社会因素:
社会信息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诸如淫书秽画的毒害;“一切向前看”诱发学生的“读书无用”思想,致使学困生厌学拜金,贪图享乐;犯罪份子的教唆在后进群体内很突出。
3、自身因素:
受腐朽思想的侵蚀,从小受到优待而滋生出过分的物质享受欲望;受哥们义气的侵蚀;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道德观念模糊,法纪观念淡薄;青春期知识贫乏。
面对诸多复杂的原因产生的学困生,是否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或是放任自流呢?当然不会。教师应当树立必胜信念,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因子,都有上进的愿望,确信“教育一个学学困生跟培养一个优秀学生一样光荣”。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乍看令人头痛的学困生培养好呢?如何纠正其它不良行为,并使之成为遵纪好学的好学生呢?这就必须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
三、帮助学困生的实施技巧:
1、发现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虽然学困生的突出之处令人头痛,但学困生也有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优点。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往往是点燃其已泯灭的自信心的火星。这些优点就是所谓的“成才因子”,只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身上的交光点,使之扩大为前进的动力,那么,许多学困生即可以转变为好学生。许多成功的教师都注重了解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比如学困生大多活泼好动,因此,可以为他们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到户外采集生物标本等,并充分信任他们,当他们感到了老师的信任并为取得的成绩高兴时,要及时引导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像其他好同学一样表现得很好。老师从这些活动中发现了学生的许多闪光点,并使之扩大教育效果。
2、充分信任学困生,多给表现机会
从初次成功的荣誉感中体验到欣喜的学困生,开始有了自信心,在课堂上也会有跃跃欲试之举。当他们在上课举手要求发言时,教师应首先给他们的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在其回答问题之时教师要以亲切、和蔼和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不能答对,不必批评,相反应表扬其主动回答问题之举,鼓励其继续保持,若不能回答完全,教师也应多予启发,使其回答完整给予充分的肯定。切忌害怕学困生回答不对或不全会影响教学进程而对举手学困生熟视无睹。在实验课上,可以让学困生担任实验小组长,让他们作一些实验器材的收发等事务。使他们能得到锻炼而获得自信心,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困生大多因活泼好动而表现活跃,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比赛,充分显露他们的优势,这些方法都是取得成功的(下转第13页)(上接第60页)经验。
3、恰当处理差错,切勿简单粗暴
学困生多是在低年级时因错误而受到处理后失去自信心所致。一般的批评他们极易意识到,认错极快,但不思悔过,因为在其心目中对批评已产生了一种抵制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所以对学困生的批评要讲究方法,处理要恰当适度。比如学困生的注意力差,极易分散,在其上课不认真听讲时,老师应用亲切的目肖暗示他集中精力,若大声训斥,学困生势必口服心不服,这样,以后就更无心听课了,这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当学困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首先应考虑一下作业题是偏重,同样,对学困生是否合适,然后再分析其它原因;当学困生损坏公物时,应先作“无意损害”的推断;当学困生对批评有抵触情绪时,师要分析对其批评是否合乎实情。
4、改变学困生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学困生在思想上并非天生的就很坏,而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或因年幼而接受不了正确的思想。教育学困生的首先任务是根涂错误意识,但这不是首先的步骤,首要的措施还是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精力充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因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勇敢,大无畏而表现出淘气、恶作剧,通过破坏纪律来逞能;学困生受到周围环境中影视画面的影响,不能正确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而盲目地推崇侠义的哥们义气等。这都是认识的缺陷,分辨力差的表现,根源是认识的错误。因此在学困生有所转变时应向其耐心说明这些道理,帮助其改正错误认识,深思悔悟,更加坚定自信心。
5、学困生重犯前科,更应耐心引导
学困生的意志毅力差,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在转变过程中,并非能一下子脱离过去。相反,因其已固定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之故,常在受到引发错误的条件刺激出现时再次出现错误,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差生的这种前科重犯是具有普遍性的,不是什么不思悔改,因此需要更耐心地劝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学困生分辩引起错误的刺激,切忌教师产生怨恨和急躁的情绪。
6、联合家庭、社会,综合“治疗学困生”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大面的,只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严格管理,学校内的正确引导还不够,还必须联合家庭、社会来共同管理学困生,以一致的要求来转化学困生,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一、学困生的特征
学困生的智力正常,但学习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学习积极性低,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伴有一些逆反行为,比如伴有品质差的情况。这类学生不同于弱智和行为障碍的学生。他们具有接受知识的生理心理条件但又成绩很。大量的资料调查表明,学困生占学生人数的3-7%,但为数不多的学困生,其行为却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学生,给班集体秩序造成混乱,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学困生的严格教化、有效控制是深化课堂管理的重点,要使教师对学困生的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必须了解学困生的基本特征:
1、低龄性:
很多学困生的年龄是年级学生中较低的,其知道阅历、生活经验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及正常学生。自控能力也较差,所以学习进展相比之下就显得较缓慢。
2、群体性:
学困生中有很多私下参加了下正规的群体,俗称“兄弟伙”,如以存坏纪律取乐的小团体等。这些群体与学校要求相背离,主要成因是相互感梁,“哥们义气”的侵蚀。
3、好动性:
学困生多表现为活动范围大,频率高,其思维敏捷,歪点子,坏主意多。对错误的东西很容易接受,乱打乱闹,课内坐立不安,破坏性较大。
4、逆反性:
学困生令教师最为头痛的就是其逆反行为,总是与正确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许多场合表现为放荡不羁,其行为有较强的对抗性。
5、盲目性:
学困生大多无明确的学习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更谈不上如何学。不了解校规校纪以及班级常规,不懂法律,对社会公德亦熟视无睹。其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6、综合性:
多数学困生是几种不良行为并犯。例如某地一次调查发现中学学困生中,并犯有打架、偷窃、严重违纪等错误,而学困生早恋竟占90%左右的比例。
二、学困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家长溺爱放纵,养成孩子的独断专横,自私任性,在家“小皇帝”,在外“小霸王”,父母的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子女起到了示范作用;家庭教育不得法,倾向于三重三轻: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物质满足轻思想教育,更有甚者是以打骂代教。
2、社会因素:
社会信息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诸如淫书秽画的毒害;“一切向前看”诱发学生的“读书无用”思想,致使学困生厌学拜金,贪图享乐;犯罪份子的教唆在后进群体内很突出。
3、自身因素:
受腐朽思想的侵蚀,从小受到优待而滋生出过分的物质享受欲望;受哥们义气的侵蚀;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道德观念模糊,法纪观念淡薄;青春期知识贫乏。
面对诸多复杂的原因产生的学困生,是否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或是放任自流呢?当然不会。教师应当树立必胜信念,坚信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因子,都有上进的愿望,确信“教育一个学学困生跟培养一个优秀学生一样光荣”。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乍看令人头痛的学困生培养好呢?如何纠正其它不良行为,并使之成为遵纪好学的好学生呢?这就必须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
三、帮助学困生的实施技巧:
1、发现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虽然学困生的突出之处令人头痛,但学困生也有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优点。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往往是点燃其已泯灭的自信心的火星。这些优点就是所谓的“成才因子”,只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身上的交光点,使之扩大为前进的动力,那么,许多学困生即可以转变为好学生。许多成功的教师都注重了解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比如学困生大多活泼好动,因此,可以为他们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到户外采集生物标本等,并充分信任他们,当他们感到了老师的信任并为取得的成绩高兴时,要及时引导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像其他好同学一样表现得很好。老师从这些活动中发现了学生的许多闪光点,并使之扩大教育效果。
2、充分信任学困生,多给表现机会
从初次成功的荣誉感中体验到欣喜的学困生,开始有了自信心,在课堂上也会有跃跃欲试之举。当他们在上课举手要求发言时,教师应首先给他们的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在其回答问题之时教师要以亲切、和蔼和信任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不能答对,不必批评,相反应表扬其主动回答问题之举,鼓励其继续保持,若不能回答完全,教师也应多予启发,使其回答完整给予充分的肯定。切忌害怕学困生回答不对或不全会影响教学进程而对举手学困生熟视无睹。在实验课上,可以让学困生担任实验小组长,让他们作一些实验器材的收发等事务。使他们能得到锻炼而获得自信心,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困生大多因活泼好动而表现活跃,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比赛,充分显露他们的优势,这些方法都是取得成功的(下转第13页)(上接第60页)经验。
3、恰当处理差错,切勿简单粗暴
学困生多是在低年级时因错误而受到处理后失去自信心所致。一般的批评他们极易意识到,认错极快,但不思悔过,因为在其心目中对批评已产生了一种抵制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所以对学困生的批评要讲究方法,处理要恰当适度。比如学困生的注意力差,极易分散,在其上课不认真听讲时,老师应用亲切的目肖暗示他集中精力,若大声训斥,学困生势必口服心不服,这样,以后就更无心听课了,这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当学困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首先应考虑一下作业题是偏重,同样,对学困生是否合适,然后再分析其它原因;当学困生损坏公物时,应先作“无意损害”的推断;当学困生对批评有抵触情绪时,师要分析对其批评是否合乎实情。
4、改变学困生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学困生在思想上并非天生的就很坏,而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或因年幼而接受不了正确的思想。教育学困生的首先任务是根涂错误意识,但这不是首先的步骤,首要的措施还是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精力充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因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勇敢,大无畏而表现出淘气、恶作剧,通过破坏纪律来逞能;学困生受到周围环境中影视画面的影响,不能正确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而盲目地推崇侠义的哥们义气等。这都是认识的缺陷,分辨力差的表现,根源是认识的错误。因此在学困生有所转变时应向其耐心说明这些道理,帮助其改正错误认识,深思悔悟,更加坚定自信心。
5、学困生重犯前科,更应耐心引导
学困生的意志毅力差,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在转变过程中,并非能一下子脱离过去。相反,因其已固定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之故,常在受到引发错误的条件刺激出现时再次出现错误,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差生的这种前科重犯是具有普遍性的,不是什么不思悔改,因此需要更耐心地劝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学困生分辩引起错误的刺激,切忌教师产生怨恨和急躁的情绪。
6、联合家庭、社会,综合“治疗学困生”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大面的,只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严格管理,学校内的正确引导还不够,还必须联合家庭、社会来共同管理学困生,以一致的要求来转化学困生,使之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