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作者】 苟先锋
【机构】 四川通江县铁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高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题,分析了解决的对策,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素质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场地器材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体育器材的资金远远不能符合教学要求,有些学校甚至几年都没有资金投入,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一些学校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管理不善,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像样的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等必要设备。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堂教学。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多数学校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更改体育教学计划、缩减课时,甚至将体育课时挪为劳动、排练、开会、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剥夺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体育教学长期处于被轻视的位置。
体育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今的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模棱两可,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传统的教学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二、对策和措施
㈠构建科学的中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身心协调为重点、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合理选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体育对增强体质,提高生理机能,挖掘体育教学的心理效益、娱乐效益、教育效益和审美效益,在增强体质、培养运动能力的基础上,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身心协调统一的新型人才。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㈡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⑴增加娱乐型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乐教学,既其本色应表现为: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之下、愉悦心境之中,不知不觉之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时,应增加一些“娱乐型”的运动项目,如体育游戏等。另外,在教法运用上,也可运用游戏法、比赛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⑵竞技内容教材化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各学校可根据不同的生源、师资、场地设备及学生的不同要求开发多种教学内容。竞技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通过“教材化”,以“健身型”、“娱乐型”为主要模式,一些方便开展、学生感兴趣、负荷适当、便于深入高一级院校或工作单位后继续开展的竞技项目仍可以保留在课程内容体系中。
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代体育考试应该是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为中心,是考“结果”与考“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法。在评价内容中应纳入体育意识、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等因素;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在评价标准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考试标准,但调整标准要避免随意性和克服教师主观因素。另外,应该把学生个体纵向的提高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实现评价的激励性。总之,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给予肯定,也要运用更多与评分无关而又起到合理反馈作用的各种评价方法。
⑷创造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在方法上主张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向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改变传统体育教育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重复的做法,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㈢体育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爱岗敬业的素质
爱岗敬业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立志终生当体育教师的原始动因。
⑵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的位。教师应系统扎实的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的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到精通一门,兼教其他。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基本技能,它主要体现“师范生”的特点,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
⑶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21世纪高度发展的科技,激烈的人才竞争,快节奏的生活,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工作压力更大,更加辛苦,心理负担加重。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并努力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心理哂纳感保持一种适应社会快速多变的节奏的完好的精神状态和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富有竞争力、和谐的人际人关系、乐于的生活态度。否则将难有作为或无法生存。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素质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场地器材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体育器材的资金远远不能符合教学要求,有些学校甚至几年都没有资金投入,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一些学校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管理不善,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像样的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等必要设备。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堂教学。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多数学校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更改体育教学计划、缩减课时,甚至将体育课时挪为劳动、排练、开会、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剥夺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体育教学长期处于被轻视的位置。
体育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今的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模棱两可,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传统的教学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二、对策和措施
㈠构建科学的中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身心协调为重点、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合理选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体育对增强体质,提高生理机能,挖掘体育教学的心理效益、娱乐效益、教育效益和审美效益,在增强体质、培养运动能力的基础上,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身心协调统一的新型人才。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㈡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⑴增加娱乐型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乐教学,既其本色应表现为: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之下、愉悦心境之中,不知不觉之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时,应增加一些“娱乐型”的运动项目,如体育游戏等。另外,在教法运用上,也可运用游戏法、比赛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⑵竞技内容教材化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各学校可根据不同的生源、师资、场地设备及学生的不同要求开发多种教学内容。竞技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通过“教材化”,以“健身型”、“娱乐型”为主要模式,一些方便开展、学生感兴趣、负荷适当、便于深入高一级院校或工作单位后继续开展的竞技项目仍可以保留在课程内容体系中。
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代体育考试应该是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为中心,是考“结果”与考“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法。在评价内容中应纳入体育意识、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等因素;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在评价标准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考试标准,但调整标准要避免随意性和克服教师主观因素。另外,应该把学生个体纵向的提高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实现评价的激励性。总之,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给予肯定,也要运用更多与评分无关而又起到合理反馈作用的各种评价方法。
⑷创造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在方法上主张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向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改变传统体育教育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重复的做法,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㈢体育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爱岗敬业的素质
爱岗敬业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立志终生当体育教师的原始动因。
⑵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的位。教师应系统扎实的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的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到精通一门,兼教其他。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基本技能,它主要体现“师范生”的特点,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
⑶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21世纪高度发展的科技,激烈的人才竞争,快节奏的生活,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工作压力更大,更加辛苦,心理负担加重。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并努力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心理哂纳感保持一种适应社会快速多变的节奏的完好的精神状态和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富有竞争力、和谐的人际人关系、乐于的生活态度。否则将难有作为或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