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口语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者】 许建民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榆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之一。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简易的展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能说会道、妙语连珠的人越来越令人羡慕,越来越展现出他们在社会交际中的强势。但是,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乐观。课堂上,学生当众回答问题时,很多学生情绪紧张、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已经成为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瓶颈问题。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有效指导诵读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都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都是口语训练的范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这些文章,读好这些文章,精彩语段,还要让小学生能背诵。因为,诵读是训练学生口语技巧、提高小学生口语技能的规范性有效途径。教师要在朗读上做示范,教给学生朗读方法,从轻重音、高低音、节奏变化等方面进行技巧性指导,让学生的朗读力求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这里,我要重点谈一下背诵。因为,这是古老而有效口语训练形式。背诵前要进行方法指导,关键一点在于,要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在了解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背诵;要求学生“心口”并用,力求“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意皆出吾之心”。这样的背诵,让学生接受了规范的口语表达形式,针对性训练效果最好。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重点引导,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
二、有效引导复述训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个体准备,通过独立思考,组织语言,概括内容;然后开展小组互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言,这样的好处是能做到全员参与;之后让各小组推荐展示,尤其要给语言表示需要提高的学生机会。当然,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展示中,肯定有磕磕绊绊的情况,这时最好不要中断学生发言,要鼓励学生,甚至允许学生看着课文说完,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二是经历型复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做的事情、想的问题、产生的想法等等,都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复述时往往一点带面,或者过于细致,教师要做好引导,努力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三、强化演讲辩论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辩论就是争论。但是,他们的争论很有随意性,往往偏离既定话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调控要有效。比如,在教材每个单元之后,都有口语交际训练。教师每次都要精心准备,指导学生搜集素材,多形式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其中,演讲比赛、辩论会,就是很好的形式。从内容上,教师要争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内容或主题的选定。这样的内容会更接近学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从时间安排上,可以利用语文课前1分钟、语文活动课等。我比较倾向于课前1分钟,因为时间段,学生准备的内容相对少,没有过度的畏难情绪,相对效果好一些。按座次轮流登台演讲,是很有效的全员训练形式。关于辩论会的安排,我觉得,关键有两点,一是“有趣”,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参与;二是“两可”,达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效果。选定辩论话题,引导组织材料,指导辩论方法,是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挑逗”,提示各方抓对方的“小辫子”、表达漏洞,让学生不失时机的“攻击”对方,不尽活跃辩论气氛,更能提高学生辩论的“实战”能力。有效的辩论会,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的语言的运用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这种形式的口语训练形式,可以多应用,常应用;辩的多了说的多,口语表达能力也就自然提高。
四、有效进行示范训练。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主要来源于模仿。他们模仿什么?模仿的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说话、朗读尤其重要。这其中,教师规范的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口语的最好示范。语文老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必须具有美感、具有吸引力。教师要努力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明晰,更要讲究诙谐幽默的艺术、生动活泼的激情、富有变化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和谐,给学生“话语美”,用语言的“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语言的“辐射”穿透学生心灵,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钦佩、折服于教师的“语言美”,进而积极模仿。。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上课使用“土话”,说话颠三倒四、拖泥带水、夹缠不清,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范读、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最好的说话示范。这种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头禅”,是学生最大最广泛的爱好。可见,有效地示范训练,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五、有效规范“口答”训练。口语训练的有效形式就是“口答”,这就要求教师要规范进行“口答”训练。教师要认真备课,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得到口语训练,这是课堂上简便易行的途径。教材每个单元编排的内容都相对集中,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有反映科学知识的。教师可以结合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近的一些问题。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说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认识等等。针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来说,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训练了语言的概括能力。不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小问题投放,这样,学生组织语言不“畏难”,稍加思考,即可表述,很容易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训练更有效果。一个小问题的提出,往往会有相关问题连带出现,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对口语表达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在课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训练了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此外,看图说话、视频评述,也是有效的训练形式。尤其是漫画解说、短片配音,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还有编演课本剧,既让学生切身体验文本,又能锻炼口语表达。
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集中表现。要充分展现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口语训练,促生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一说促读,以说促写,以说促说,实现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一、有效指导诵读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都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都是口语训练的范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这些文章,读好这些文章,精彩语段,还要让小学生能背诵。因为,诵读是训练学生口语技巧、提高小学生口语技能的规范性有效途径。教师要在朗读上做示范,教给学生朗读方法,从轻重音、高低音、节奏变化等方面进行技巧性指导,让学生的朗读力求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这里,我要重点谈一下背诵。因为,这是古老而有效口语训练形式。背诵前要进行方法指导,关键一点在于,要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在了解文章层次的基础上背诵;要求学生“心口”并用,力求“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意皆出吾之心”。这样的背诵,让学生接受了规范的口语表达形式,针对性训练效果最好。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一环节,需要教师的重点引导,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
二、有效引导复述训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个体准备,通过独立思考,组织语言,概括内容;然后开展小组互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言,这样的好处是能做到全员参与;之后让各小组推荐展示,尤其要给语言表示需要提高的学生机会。当然,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展示中,肯定有磕磕绊绊的情况,这时最好不要中断学生发言,要鼓励学生,甚至允许学生看着课文说完,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二是经历型复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做的事情、想的问题、产生的想法等等,都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复述时往往一点带面,或者过于细致,教师要做好引导,努力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三、强化演讲辩论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辩论就是争论。但是,他们的争论很有随意性,往往偏离既定话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调控要有效。比如,在教材每个单元之后,都有口语交际训练。教师每次都要精心准备,指导学生搜集素材,多形式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其中,演讲比赛、辩论会,就是很好的形式。从内容上,教师要争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内容或主题的选定。这样的内容会更接近学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从时间安排上,可以利用语文课前1分钟、语文活动课等。我比较倾向于课前1分钟,因为时间段,学生准备的内容相对少,没有过度的畏难情绪,相对效果好一些。按座次轮流登台演讲,是很有效的全员训练形式。关于辩论会的安排,我觉得,关键有两点,一是“有趣”,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参与;二是“两可”,达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效果。选定辩论话题,引导组织材料,指导辩论方法,是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挑逗”,提示各方抓对方的“小辫子”、表达漏洞,让学生不失时机的“攻击”对方,不尽活跃辩论气氛,更能提高学生辩论的“实战”能力。有效的辩论会,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的语言的运用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这种形式的口语训练形式,可以多应用,常应用;辩的多了说的多,口语表达能力也就自然提高。
四、有效进行示范训练。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主要来源于模仿。他们模仿什么?模仿的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说话、朗读尤其重要。这其中,教师规范的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口语的最好示范。语文老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必须具有美感、具有吸引力。教师要努力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明晰,更要讲究诙谐幽默的艺术、生动活泼的激情、富有变化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和谐,给学生“话语美”,用语言的“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语言的“辐射”穿透学生心灵,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钦佩、折服于教师的“语言美”,进而积极模仿。。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上课使用“土话”,说话颠三倒四、拖泥带水、夹缠不清,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范读、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最好的说话示范。这种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头禅”,是学生最大最广泛的爱好。可见,有效地示范训练,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五、有效规范“口答”训练。口语训练的有效形式就是“口答”,这就要求教师要规范进行“口答”训练。教师要认真备课,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得到口语训练,这是课堂上简便易行的途径。教材每个单元编排的内容都相对集中,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有反映科学知识的。教师可以结合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近的一些问题。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说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认识等等。针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来说,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训练了语言的概括能力。不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小问题投放,这样,学生组织语言不“畏难”,稍加思考,即可表述,很容易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训练更有效果。一个小问题的提出,往往会有相关问题连带出现,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对口语表达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在课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训练了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
此外,看图说话、视频评述,也是有效的训练形式。尤其是漫画解说、短片配音,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还有编演课本剧,既让学生切身体验文本,又能锻炼口语表达。
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集中表现。要充分展现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口语训练,促生语文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一说促读,以说促写,以说促说,实现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