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作者】 金 辉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金南街道教育指导站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素。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我深刻明白我们必须培养出具有科学素质过硬的一批人才。作为集科技辅导员和教学实践于一身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我从培养和探究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必要性出发、简要谈谈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几点收获和一些思考。
关键词:科学;教学;素质;思维
一、培养和探究科学素质的必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科技创新则孕育于科学素质的培养中,孕育于科学技术活动的实践中,是科技实践活动的成果。科学素质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和探究科学素质是当务之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行为、科学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使学生成为研究型、创新型、开拓型的人才,让我们的青少年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探究思维能力的几点收获
(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重点要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意识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在日常工作之中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注意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思考,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拥抱美好未来》一课中,就传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知识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提升一个杯子的价值呢?”这一问题很有创意,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在杯子上刻上字,有的学生说请名画家在杯子画上画,有的学生说请名人在杯子上签名……长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我们教师善于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时,我注意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是观点有什么错误,也不大加指责,而是耐心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道理,形成正确观念。
(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能力,加强力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方法的素养
科学素质的培养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使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能使教学向前推进一步。同时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走下去,一个或多个恰当的问题,有利于推动科学学习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孩子怎样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整理问题呢?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所提问题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有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一课时,我用三代人的对比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疑”敢“问”,引导学生回家对自己的父母、祖辈进行采访,可以问:家中的三大件在你的眼中是怎么样变化的?交通工具在你们不同的年代有什么样的变迁?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根据展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得到结论。他们可以通过采访知道祖辈与父辈和自己之间有了很多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在不断地发展着。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尤其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新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科学素养
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持久的知觉过程,是和思维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活动,观察能力是智力三要素之一。因而,我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设计疑问,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参与了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在学生学习前增设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我除应做好每一个问题的创设情境外,还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了他们观察能力,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和探究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一些思考:
(一)加大培养和探究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同时,坚决不能忽视继续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延伸培养和探究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工作,也要树立长期坚持的原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合作学习、交流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能够体味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人交往的快乐。
(三)要关注学生意志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等思想意识品质,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科学;教学;素质;思维
一、培养和探究科学素质的必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科技创新则孕育于科学素质的培养中,孕育于科学技术活动的实践中,是科技实践活动的成果。科学素质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和探究科学素质是当务之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行为、科学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使学生成为研究型、创新型、开拓型的人才,让我们的青少年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探究思维能力的几点收获
(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重点要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意识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在日常工作之中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注意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思考,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拥抱美好未来》一课中,就传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知识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提升一个杯子的价值呢?”这一问题很有创意,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在杯子上刻上字,有的学生说请名画家在杯子画上画,有的学生说请名人在杯子上签名……长期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我们教师善于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时,我注意营造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是观点有什么错误,也不大加指责,而是耐心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道理,形成正确观念。
(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能力,加强力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方法的素养
科学素质的培养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使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能使教学向前推进一步。同时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走下去,一个或多个恰当的问题,有利于推动科学学习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孩子怎样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整理问题呢?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所提问题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有思考价值,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一课时,我用三代人的对比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疑”敢“问”,引导学生回家对自己的父母、祖辈进行采访,可以问:家中的三大件在你的眼中是怎么样变化的?交通工具在你们不同的年代有什么样的变迁?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根据展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得到结论。他们可以通过采访知道祖辈与父辈和自己之间有了很多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在不断地发展着。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尤其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新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科学素养
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持久的知觉过程,是和思维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活动,观察能力是智力三要素之一。因而,我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设计疑问,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参与了教学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
在学生学习前增设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我除应做好每一个问题的创设情境外,还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了他们观察能力,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和探究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一些思考:
(一)加大培养和探究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同时,坚决不能忽视继续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延伸培养和探究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工作,也要树立长期坚持的原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合作学习、交流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能够体味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人交往的快乐。
(三)要关注学生意志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等思想意识品质,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