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 焦明富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部提出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思路。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研究、设计、开发、决策等,而是操作设备、制定工艺、筹划工装卡具、调整试车、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在学校学的知识相当一部分用不上,而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又不具备。
  一、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长,社会对人才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上受到很大的制约,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安排,都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呈现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使毕业生在理论研究的领域里“缺乏理论”,在技术应用领域内“缺乏应用”。有的专业由于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诸多原因,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又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以至于课程结束后,了解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二、机电专业通用教学计划基本思路和特点
  1、“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分为三个活动模块,第一模块为公共模块。(即普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这部分为本专业的必修内容,这是培养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基础内容。第二模块为专业模块,第三模块为技能模块。二、三模块又称为活动模块。在公共模块的基础上,本计划列出钳工、车工、维修电工、电子电器四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当然各校还可结合本校实际需要,派生出其它相近专业模块和技能模块。这种模块有利于学校以主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还有利于学校通过调整相应的模块,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到“产销过路”
  2、“计划”中的课程内容,注意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的整体优化。
  “计划”中文化课开设了作为基本素质必要的语文、数学、物理、思想政治和体育,并把英语、职业道德作为必修内容,在专业基础课中除把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列为必要内容外,还加了微机基础知识(含操作技能),这些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了本专业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时代所要求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基本能力。
  在专业模块的课程设置中体现了课程的整体优化,在专业技能模块中,突出了学生技能与理论的配套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计划”中增加了选开课时,各校可结合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相关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计划”突出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如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中的技能训练课时,在课程设置中单列,使技能训练能落到实处。
  同时,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时分别有不同的要注,课时比例符合上级要求,保证了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达到国家有关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中“应知”、“应会”的要求,便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5、“计划”前一、二个学期侧重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第三学期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四、五学期侧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第六学期社会实习进行综合素质的强化,这种体系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以能力为本,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有利于学生阶段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学生最后达到所要求的总目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现有师资达标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及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要做到: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实验和设计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一个目的、两个原则的教改思想出发,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韦家础.试论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