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

【作者】 孙艾华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职业中专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也应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强化课程特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课程的职业性、技能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无机化学 精品课程 开发与建设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程,其中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同时在学生急剧扩招增加而师资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一种挖潜式的、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教学资源的一种扩展,这就势必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新的措施方法,进一步开创新局面,使得优秀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才能解决这样一个大量的学生的需求和比较少的教学师资之间的矛盾。因此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在高职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既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又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开发与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育质量,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的思考:
  1.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的精品课程定位: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精品课程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
  一、课程定位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应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强化课程特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 “职业性”、“应用性”和“示范性”。所以,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课程的职业性、技能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二、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学好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必须掌握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有关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无机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素质培养目标:注重课程美育教学,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态度融入教材,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完善所需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提高自学能力。
  3.考证目标:通过该课程及其他相应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医学类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三、通过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力争达到以下课程建设目标:
  1.制订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和相关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该课程的建设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建成一支责任心强、朝气蓬勃、勇于创新改革、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
  3.加快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完善具有自己鲜明特点、水平较高的校本教材体系。
  4.进一步改革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实教学内容的素材库(教学大纲、课件、教案、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习题指导、实验指导、学生成绩测评系统、任课教师评价系统、参考文献等),不断完善和更新多媒体课件,实现课程全部上网,师生网上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动评分。
  四、研究方法及进度计划:
  1.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入手,进行专业需求、社会需求的调研工作,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网络教育。
  2.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不断完善和更新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教学的建设。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计划组织制作的《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第一时间在学校网站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并计划参加州级相关教学评选。
  2.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无机化学》及教材辅导用书《无机化学学习指导》、《无机化学实验指导》。为编写校本教材和制作网络课程,对2015级新招收的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和药学专业的授课班级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原来使用的教材内容(人民卫生出版社,牛秀明、林珍主编)进行大胆删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宜补充一些相关的高中化学基础内容和医学专业相关知识,开辟与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相关的主题讲座,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自己鲜明特点、更加符合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
  总之,通过《无机化学》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争取在2年后,立项申报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精品课程项目。
  参考文献:
  [1]魏祖期主编:《基础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张天蓝 姜凤超主编:《无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3]牛秀明 林珍主编:《无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4]刘斌 陈任宏主编:《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5]李维斌主编:《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