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
【作者】 德吉央宗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娘热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会引导学生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产生于生活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实践。在教学中,只有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才会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把一个木棍钉在椅子的什么地方,才能使椅子不再扭动?”学生们听了会十分活跃,积极思考,最后,可能会出现三种钉法: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教师可以拿出椅子模型,试验几种钉法,向学生说明斜着钉较好。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讲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问学生:“1千克猪肉眼13元,买卖2千克猪肉,花多少钱?”学生能很快解出来。教师又问:“如果1千克猪肉13.5元,买卖2.5千克猪肉花多少钱呢?"这样,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小数乘法的学习中去.
三、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新理念下的教师应知道: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交流,教师主要的角色应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多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教师应改变自我和威严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真诚的帮助。学习上,要做到细心讲解,循循善诱,对于"潜能生"更应多关心、多提问、多鼓励、多帮助,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生活上,要付出父母般的爱。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中建立自信心,萌生兴趣。
四、积极动手操作,促进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装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让学生边看、边想、边动手。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材料——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排成各种各样的长方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点拨,排成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排数、列数和层数的乘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经教师的点拨,学生会发现排数列数层数=小正方体个数.教师再介绍,因为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排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在数值上就等于小正方体的排数、列数、层数。到此,学生会恍然大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更容易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促进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精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做到由理性上升到感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及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步骤,恰当使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生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产生于生活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实践。在教学中,只有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才会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把一个木棍钉在椅子的什么地方,才能使椅子不再扭动?”学生们听了会十分活跃,积极思考,最后,可能会出现三种钉法: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教师可以拿出椅子模型,试验几种钉法,向学生说明斜着钉较好。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讲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问学生:“1千克猪肉眼13元,买卖2千克猪肉,花多少钱?”学生能很快解出来。教师又问:“如果1千克猪肉13.5元,买卖2.5千克猪肉花多少钱呢?"这样,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小数乘法的学习中去.
三、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新理念下的教师应知道: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交流,教师主要的角色应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多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教师应改变自我和威严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真诚的帮助。学习上,要做到细心讲解,循循善诱,对于"潜能生"更应多关心、多提问、多鼓励、多帮助,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生活上,要付出父母般的爱。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中建立自信心,萌生兴趣。
四、积极动手操作,促进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装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让学生边看、边想、边动手。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材料——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排成各种各样的长方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点拨,排成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排数、列数和层数的乘积与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经教师的点拨,学生会发现排数列数层数=小正方体个数.教师再介绍,因为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排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在数值上就等于小正方体的排数、列数、层数。到此,学生会恍然大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更容易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促进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精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做到由理性上升到感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及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步骤,恰当使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