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育创新在路上

【作者】 胡佩华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案例描述:
  我从教已有十几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一时对课改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担心太多。去年,我接二年级(1)班语文,学生语文成绩整体性很差,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气氛。学生没有激情,使我更感到压力、烦恼、泄气。
  然而今年,我停止了抱怨,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模式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2014年9月,我被派往湖北省郧阳师专参加“2014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学习,这次学习给我带来了震撼!新教学理念为师生的课堂注入了活力,他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填鸭式、机械式学习,转变成了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教师由过去的传授者演变成了合作、引导者。
  学习归来,我开始反思,该如何转变我这群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这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对学生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对于前者,我们穷尽一生,也取之不竭;对于后者,我们一旦掌握,就终身受益。吕叔湘曾经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为此,课堂上,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由“学会这一篇”到“学会这一类”,进而触类旁通,形成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一次次尝试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
  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爬天都峰》一课。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完成学习目标的“学法指导”上:
  提前一天,我给学生布置“学习目标”即,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自己查资料、阅读、思考、作答,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一天在家完成!)
  1、字、词部分
  生字:查字典——注拼音、组2个词(批注书上)
  四字成语:释义、积累4个抄作业本上
  词语:释义、积累4个抄作业本上
  2、梳理课文:
  ① 读通顺课文,读对话要有感情    
  ② 标出自然段
  ③ 段意简批书上(用铅笔)
  ④ 中心口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重点句:不理解的句子,下划线(用铅笔)
  [学生目标展示:]
  (第二天课堂上,学生目标展示,师生参与交流、评定)
  (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若有错误或不完整的部分,就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关注、指导的部分,即,学法指导)
  1、字、词部分(学生纠错、补漏)
  ①生字:拼音、结构、偏旁、组词、造句
  ② 四字成语:释义、积累
  ③ 词语:释义、积累
  2、梳理课文(师生纠错、评定)
  课文:朗读
  段落:划分、批注
  重点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
  背诵、填空
  3、课后习题(学生先纠错、教师后评定)
  课堂“学生展示”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检测学生“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过程。考虑到班上学困生较多,又是低学段学生,还要兼顾每一个学生参与讲、演练、发展。在“学生展示”的环节,我要求学生以“接火车”的形式“人人展示”一小题。学生有了“学习目标”的自学完成过程,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觉得容易、自信,积极参与!学生一下都变得活跃起来,教室里一片参与学习的欢乐景象!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修正、筛选学生的语言、板书、批注。以前很多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次都积极举手了,课堂氛围一次次被学生争先恐后的点评、纠错、修正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纷纷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一次次激荡着我的心,整节课的学习,我和孩子们都是开心、愉快的!
  反思:
  在以前教学时,我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觉得低学段学生不会学习,不能理解课文,不会识别字词结构、偏旁,不会组词,又担心让学生讨论,会不会耽误时间太长,而影响了整节课的内容安排,为此,我常常花大量的时间把内容、答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这节课,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讨论、目标完成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后,展示出来的学习成果,出乎我意料的好!而且,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课堂上教师板书的少了,学生板书的多了,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讲的多了,学生评价的许多内容,有时还超出教师的想象,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课堂,我感到自己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成长!
  收获:
  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它体现了我在新模式教学中的一些进步、成长,让学生由“指令性活动”向“自主性探究”的转变。
  这节课,让“学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整节课的气氛相当活跃、和谐、轻松。与以前相比,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看,似乎“殊途同归”,但在教学的方式上却有很大的变化,相比较,今天这节课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