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作者】 张娉娉

【机构】 博乐市逸夫小学(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教学评价学生的: 
  作为课堂学习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个体最主要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评价,在集体的目标范围之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前途,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创造和提高。因此,教师应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选择、人格等,和学生对话、沟通,相互理解和协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更多的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体验自身价值机会,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最好的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只是评等、分类的工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句名言这样说到: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多彩的世界。在孩子每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学、愿学。
  一、改变课堂用语
  1.当学生发言正确时,应使用“即时评价”肯定他的成绩
  “即时评价”能及时地将学生正确的信息、探索的成果反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其他同学用掌声夸奖他;或是告诉他: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会动脑筋、你的进步很大;或是对他点头赞许——用激励性的语言、行动充分肯定他的成绩。
  2.当学生发言不够准确、语言缺乏逻辑时,应灵活地运用“延时评价”,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延时评价”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有时间,有余地重新组织语言,扩展思路,实现再思考、再创造。这时,我们应带着肯定的眼神看着学生,耐心地引导他把话说完:请你接着往下说好吗?请你再想想,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一些好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激发学生美好的创新灵感。
  3.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应妥善运用“包容性评价”,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包容性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保持探索的兴趣。我们可以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安慰他,肯定他爱动脑筋,鼓励他再思考,甚至可以鼓动全班小朋友学习他那种敢想敢为的精神。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随时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平等、尊重,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增强,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听取学生的想法、意见,与学生平等对话,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在这种平等、尊重的理念下,学生思维的触角才会多角度地伸展,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突出奖励机制
  由于学前教育存在差异,学生入学后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一部分学生已体现出一定的学科知识素养。如何使这些学习上走在前列的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励学习后进的学生向他们看齐,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1.口头奖励
  当学生发言很精彩时,我除了充分肯定以外,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还鼓动学生向他祝贺,如:掌声送给他,让全班同学向他鼓掌祝贺;或全班同学对他竖起大拇指说:棒、棒、棒、你真棒!
  2.感官刺激
  我在课堂上采用了评比的办法,如:在黑板上画五角星、画棒棒糖、贴五颜六色的花,或贴上孩子们喜爱的水果、动物图案等。
  3.实物奖励
  如语文课上广泛采用的给孩子们送老师用压花机压出的小牛、恐龙小动物等,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再比如说在语文作业本上盖“你真棒”“听写超人”“小小作家”的方式,奖励孩子们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增强孩子们的成就感。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我们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师评价,更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来评价。因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有利于增强评价的亲和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1.自我评价
  如作业做完以后,请你给自己评一评,你觉得自己做得很认真的,请你给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五星;你觉得哪个字写得最漂亮,请你在那个字下面加一面小红旗。
  2.小组评价
  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组,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组长对组员在课前准备、积极发言、合作学习等行为,使用评价表进行评价。让小组的成员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地促进性的互动,不断交流、合作,提高学习的成效。
  3.班级评价
  使用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每周总结一次,对分数高者奖励表扬信,分数低的学生分配课前展示任务,如:课前展示古诗背诵,好词好句等。学生利用展示加分追上其他的同学得分。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教师情真意切的评价,定会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