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学生听讲习惯的培养
【作者】 秦汉仁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北岩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一旦养成了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那就等于学会了学习。如何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一是树立课前准备习惯。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1.用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2.注重激励方式的运用。三是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减少走神现象。四是家校联动,齐抓共管
关键词:认真听讲 习惯 课堂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
如何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树立课前准备习惯。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课前准备做得好,既能体现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也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听讲状态。所以我要求学生,打预备铃时,就应该把第一节的书本和学习用具摆齐。下课后,根据课程表要及时地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除了学生的课前准备外,教师的课前准备也要充分,教学内容尽可能新颖和丰富,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教师讲课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1.用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有不良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地用正面的榜样去引导。如:我如果发现今天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听课情绪不佳,课堂秩序有些乱,这时我会迅速地扫视整个课堂,然后紧盯着一个表现最好的学生说:“大家快看,这个同学表现多棒呀,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老师,坐姿也特别端正,让老师瞧瞧,像他一样精神的同学还有几位?”这样,其他的孩子就会以他为榜样做出同样的表现。当同学读课文时,我发现有同学读得不认真或坐姿不端正,我尝试这样引导:“刚才在你们朗读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朗读得特别认真,书本端得端端正正,身子坐得正正当当,眼睛特别仔细地看着书本,朗读的声音、语气、语调非常动听,大家能像他那样十分投入地专心读课文吗?”学生就齐刷刷地坐好,双手端书开始读了。另外,像课堂上学生发言、写字等各方面的表现,教师都要留心观察,多发现正面的榜样,并用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
2.注重激励方式的运用。
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认真专心听讲”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就是给老师最大的褒奖。”“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这么一点细微的差别你都听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上课听讲真认真,我看看我们班还有多少这样的同学”这样的导向性的课堂语言,学生乐于接受,听起来犹如春风拂面,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精神激励的同时,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励学生认真专心听讲。我用旧的挂历制作了一个“专心听讲之星”的表格,对于每一节课能认真听讲的学生,就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上星星,当星星达到十个时就可以兑换一份小礼品。通过这种手段,很多学生上课听讲比以前好了很多。这些荣誉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们班的王钰、张铭等许多同学在听讲方面都有进步。尤其是我班的田浩强同学最值得表扬,他本来是一个很好动的学生,上课听讲很不认真,现在通过这次活动,他上课听讲专心多了,对老师讲的知识基本能当堂掌握。
三、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减少走神现象。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亲和力”,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条件。因此,必须注意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首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爱和关心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
在课堂上或日常与学生交谈中,要时刻注意绝对不用“废话”、“笨死了”、“这么简单还不懂吗”之类的词句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若学生回答错了或做错了,我也看到其中的积极面,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对他们的爱,学生就会感到可敬可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亲而显爱,爱而取信,信而树威,就能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走神现象。
四、家校联动,齐抓共管
家长如何与老师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认真、专心的习惯。比如:有些孩子在看电视时,总喜欢一边看、一边学着电视节目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有时还在沙发上蹦来蹦去的。此时,家长不能大意更不能高兴,误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好动,而要引导孩子看电视时应坐着不动,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节目看完了,再让他们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记忆等多方面的能力。再如:一些好动、坐不住的孩子,在校时老师已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因缺乏意志力,使他们不能尽快地形成好的听讲习惯。因此,回到家后,家长可引导孩子坐军姿,时间可酌情增减,要鼓励孩子坚持,及时肯定。这样,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与对学生的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家长与学校配合,便可保证训练的一体化和一致性,对学生认真听讲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让孩子给家长讲题也是一个好办法。孩子给父母讲题,能为其认真听讲打下基础。在孩子去上课的时候,家长先看看孩子今天将要学习什么内容,做到家长心中有数。对孩子说:“这个知识,我也不会,我想请你今天学会了以后,回来也给爸爸(或妈妈)讲一讲?”这样就为孩子上课认真听课打下了心理基础。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讲的。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和讨论中去。
深入家访,教几招方法给家长,对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很有帮助。
总之,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方法很多。只要对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有利因素,我们都可以尝试,认真总结、归纳形成我们独特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认真听讲 习惯 课堂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
如何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树立课前准备习惯。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课前准备做得好,既能体现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也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听讲状态。所以我要求学生,打预备铃时,就应该把第一节的书本和学习用具摆齐。下课后,根据课程表要及时地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除了学生的课前准备外,教师的课前准备也要充分,教学内容尽可能新颖和丰富,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教师讲课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1.用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有不良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地用正面的榜样去引导。如:我如果发现今天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听课情绪不佳,课堂秩序有些乱,这时我会迅速地扫视整个课堂,然后紧盯着一个表现最好的学生说:“大家快看,这个同学表现多棒呀,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老师,坐姿也特别端正,让老师瞧瞧,像他一样精神的同学还有几位?”这样,其他的孩子就会以他为榜样做出同样的表现。当同学读课文时,我发现有同学读得不认真或坐姿不端正,我尝试这样引导:“刚才在你们朗读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同学朗读得特别认真,书本端得端端正正,身子坐得正正当当,眼睛特别仔细地看着书本,朗读的声音、语气、语调非常动听,大家能像他那样十分投入地专心读课文吗?”学生就齐刷刷地坐好,双手端书开始读了。另外,像课堂上学生发言、写字等各方面的表现,教师都要留心观察,多发现正面的榜样,并用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
2.注重激励方式的运用。
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认真专心听讲”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就是给老师最大的褒奖。”“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这么一点细微的差别你都听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上课听讲真认真,我看看我们班还有多少这样的同学”这样的导向性的课堂语言,学生乐于接受,听起来犹如春风拂面,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精神激励的同时,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励学生认真专心听讲。我用旧的挂历制作了一个“专心听讲之星”的表格,对于每一节课能认真听讲的学生,就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上星星,当星星达到十个时就可以兑换一份小礼品。通过这种手段,很多学生上课听讲比以前好了很多。这些荣誉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们班的王钰、张铭等许多同学在听讲方面都有进步。尤其是我班的田浩强同学最值得表扬,他本来是一个很好动的学生,上课听讲很不认真,现在通过这次活动,他上课听讲专心多了,对老师讲的知识基本能当堂掌握。
三、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减少走神现象。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沟通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亲和力”,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条件。因此,必须注意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首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爱和关心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
在课堂上或日常与学生交谈中,要时刻注意绝对不用“废话”、“笨死了”、“这么简单还不懂吗”之类的词句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若学生回答错了或做错了,我也看到其中的积极面,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对他们的爱,学生就会感到可敬可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亲而显爱,爱而取信,信而树威,就能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走神现象。
四、家校联动,齐抓共管
家长如何与老师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认真、专心的习惯。比如:有些孩子在看电视时,总喜欢一边看、一边学着电视节目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有时还在沙发上蹦来蹦去的。此时,家长不能大意更不能高兴,误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好动,而要引导孩子看电视时应坐着不动,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节目看完了,再让他们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的动作、语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记忆等多方面的能力。再如:一些好动、坐不住的孩子,在校时老师已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因缺乏意志力,使他们不能尽快地形成好的听讲习惯。因此,回到家后,家长可引导孩子坐军姿,时间可酌情增减,要鼓励孩子坚持,及时肯定。这样,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与对学生的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家长与学校配合,便可保证训练的一体化和一致性,对学生认真听讲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让孩子给家长讲题也是一个好办法。孩子给父母讲题,能为其认真听讲打下基础。在孩子去上课的时候,家长先看看孩子今天将要学习什么内容,做到家长心中有数。对孩子说:“这个知识,我也不会,我想请你今天学会了以后,回来也给爸爸(或妈妈)讲一讲?”这样就为孩子上课认真听课打下了心理基础。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讲的。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和讨论中去。
深入家访,教几招方法给家长,对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很有帮助。
总之,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方法很多。只要对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有利因素,我们都可以尝试,认真总结、归纳形成我们独特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