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 杜世英

【机构】 甘肃省礼县北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随着国家就地入学政策和各种教育免费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村小学教育彰显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教育功能减弱等诸多问题,只有端正农村办学思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学校人事管理,才使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体薄弱状况不但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很多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概括起来,当前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逐渐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教育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几乎接近“濒危灭亡”的现状。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应采取什么对策?现将我的思考提出来跟大家商榷。
  一、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免书费、寄宿生补助、早餐营养的供应、交通补助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父母孩子都方便,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城市)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县城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加之,学校公用经费按照学生人数下拨,学生人数多,经费多,导致城镇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等等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小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也就有一些地方开始让较小规模的小学进行合并或者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化,生源又会减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建议:1、政府应当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投资,竭尽全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准。2、政府引导一定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实际,科学合理地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交通不便利的村落和周边村落。3、有必要的地区可以选择建设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教师食堂、学生食堂,为边远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服务。4、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划,强化农村小学教育制度管理,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形象。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1、缺少新血液,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高中从初中调教师,初中从小学调教师。县城向农村调教师,乡镇向村小调教师。调走的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留在小学教学岗位上的很多是上了年纪、体弱多病的教师。加之教学条件差,生活环境简陋,许多刚刚分配的年轻教师不愿去,及时去了,也不安心工作,常年得不到新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2、在校教师普遍学历不高,见识有限,素质偏低,小学、初高中学历老师还大有人在。3、艺体类教师匮乏,小学教育中仅仅存在着德教智教。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课程都没法开设,更谈不上开设英语、综合实践课程。4、农村小学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抽样调查显示,近50%的农村教师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日平均工资不到100元。5、农村家长为生计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 
  解决建议:1、政府加大人才引进教师资源,补充小学专任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2、政府加大投入,建立教师住房补助政策,解决教师住房困难的后顾之忧。3、提高教师工资福利,提供教师在学校里的生活条件、寄宿条件,提供学校文化娱乐设施,丰富教师业余生活。4、按时发放按量发放教师工资和绩效工资。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占岗不上岗的教师进行教育、处罚。5、建立农村教师完善的评先奖优制度,职称评定倾斜优惠政策。
  三、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对于城镇小学来说,对边远农村小学投资甚少。长期的边缘化使农村的小学与城镇小学的硬件设施差距越来越大。比如有些农村学校,校舍过于陈旧,甚至简陋到围墙都没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大多数除了教室,办公室、餐厅、仪器室、实验室、活动室等各种功能室几乎没有。即使有功能室的,设备已经陈旧,不堪而无力更新。校园面积普遍偏小,没有像样的运动场、文艺活动场,更谈不上读书室、文艺室等。二是有些学校因没有了学生,校舍成为危房,教学设备遗失,校园活动场地荒芜。三是即使勉强存在的一些学校,因现在农村小学的收入只有上级下拨的生均公用经费,而大部分完小随着学生人数的越来越少,学校所得经费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学校经费少得工作无法开展,逐渐显现出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少,经费越来越少,办学质量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发展态势。
  解决建议: 1、政府应当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2、学校应当积极寻求突破,寻求社会帮助,改善学校环境。3、学校支出透明化,让每一分钱花得在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
  四、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学习较差、性格缺陷、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解决建议:1、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 2、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3、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 
  参考文献:
  1、《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说校园》。2、《中国青年报》《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正视农村教育困境》。3、湖南教育网《正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4、学术期刊网《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作者简介:杜世英:男,汉族,生于1968年3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