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 刘 萍 富丽莎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管理学是高等院校众多专业开设的最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对学生学习管理学以及其他后续课程的兴趣与激情有着直接决定作用,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深化程度。为此,许多专家提出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优选教学素材,完善管理学课程体系及考核体系等主张以确保管理学教学质量,以此全面激发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被迫学到主动学、从旁观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转变。为此本文分析了管理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改革、考核体系改革以及开展专题讲座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学教学创新改革。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
  Abstract: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required courses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passion in learn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follow-up courses. To this end, many experts put forward to 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enrich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e teaching material, improve the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and assessment system, so as to ensure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n management, fully exca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so that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learning, from the spectator to the role of the leading acto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anagement science teaching,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idea,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lectures.
  Key words: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各高校为顺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纷纷开办了管理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87所大学中有356所高校开办工商管理专业,这意味着每年将会有大量管理专业的学生流向就业市场。就管理学而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既具有科学性的一面,又具有艺术性的一面,所以,更不能过于偏重管理知识的数量、完整性和继承性,更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在现实生活中死搬管理理论的,书呆子,。这就需要一方面,管理学的学习需要强调的不是五花八门的具体管理模式和方法,而是其基本原理。这一部分是教师讲给学生的,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问题,最好是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真正理解管理学原理的价值。另一方面,管理学教学还要强调,活,也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思考和观察。事实上管理学的教学无法提供给学生管理问题的万能钥匙,而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解决具体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工具,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导,达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教学改革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解决管理实践面临的新问题,总结管理创新的经验,提出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教学方法是我们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我们贯穿教学过程并完成教学任务的纽带,我们要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法》),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工具教育的思路,抛弃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善注重共性、集中、统一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管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使之真正认识到,创新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并在管理实践中,坚持创新,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常规。同时,还善于通过科学的创新思维来完成创新构思,在继承的基础上获得质的飞跃,形成创新能力。
  二管理学教学现状
  2.1教材
  管理学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学科,其思想可以广泛地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理论的同时,其实也在不断的感受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感受和领悟的过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真正正的从中受到启发,为管理实践打基础。国内管理学教材有多种版本,但基本内容并无太大差异,其中相当多的教材以理论阐述为重,对案例、思考题等内容设计不充分,缺乏生动性和启发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很难把这些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一方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觉得学无所用。
  首先,老师在教学中应有所整合和创新,可以加大当代管理前沿理论,包括学习型组织,企业流程再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介绍,在管理职能方面,逐步减少和取消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重复的具体内容,只对相应的部分作简要介绍。其次,针对创新在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基础部分着重强调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最后,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局限性,合理地在知识点讲授的同时穿插视频等,以多种资源方式教授课程。
  2.2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单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以抽象理论讲解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多满足于全堂灌输,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与参与性,没能给学生留下任何思考的空间,尤其是那些自以为讲课很精彩的教师,更倾向于满堂灌,结果常常出现课上老师神采飞扬,学生聚精会神,课后一片茫然的现象,说明学生没有通过参与方式对课堂知识予以很好的消化,对教师的课没有产生深刻印象,这仍属于一种传统的灌输模式,当然,更可悲的是许多教师只求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而照本宣科,至于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感兴趣,是否消化等问题熟视无睹。所以,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
  2.3考核方式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单一,仍然采用单纯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能力的评估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多以客观记忆的题目为主,发挥性的主观题目占少数,这样一来,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难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但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平时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其闭卷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表明闭卷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
  2.4理论实践脱节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过去的管理学教学基本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层面,且主要满足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很少或很难有效地运用理论研究企业、组织、社会管理等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学生常常单纯凭主观想象来理解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度。管理学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虽然在课堂中穿插案例讲解,但是现场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学教学改革建议
  3.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更能体现教师的身份。教师的教学活动重心由关注教转向关学,由关注,学会转向会学,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管理者,所以要研究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自我的角度来感知世界,达到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
  3.2建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要解决学与用的矛盾,最好的办法是教学组织与企业组织联姻,实行教师与企业,实际部门合作,建立联合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新的认知空间和学习场所,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组织管理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寻找答案,然后再实践,再寻找,不断提高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增强知识积累。
  为了保证实践活动常态化,与企业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经常去这些单位参与一些具体岗位的实践活动是各位学生与老师最佳的途径,此外,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知识的领悟力,提升知识探求兴趣。在现实中,管理无处不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寝室或者学习小组,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作为案例切入以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管理某一个方面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知识的领悟力,提升知识探求兴趣,比如各种管理流程的再现,现场模拟解决班级组织与社团管理等。不管是在真实的企业组织内部还是虚拟的沙盘训练,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亲身体验,自我寻求解决方案。
  3.3创新教学方法
  3.3.1案例教学
  为突出管理学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管理学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的魅力所在,教师应当着重加强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细致解读和精彩剖析,指导学生从实例剖析的层面上领悟当代管理科学的存在价值,并且帮助他们初步了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增加他们对该门学科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综合素质等优点。
  案例教学是可以参考一下做法:第一,为实现教学目的,审慎选好案例。案例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管理理论,所以首先所选案例要具有适应性,即所选案例要同本章节所学管理理论相关。其次,案例要具有现实性和新颖性。过时的案例其价值也会贬值,管理学动态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案例库,及时编写和收集具有现实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再次,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尽可能选用国内外比较经典的案例、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案例,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案例,适当选用一些当地知名企业案例等。最后,案例要具有思考性。案例要有深度,能够引发学生长期思考、讨论和挖掘,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组织案例讨论,布置团队作业。团队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案例讨论小组,各小组整个学期成员固定,每次讨论由不同的学生任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撰写分析报告和代表小组发言,教师根据该小组讨论情况打分,同一小组成员成绩一样。案例分析讨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第三,组织好课堂发言讨论。课堂发言是一个重要环节,案例分析小组的组长代表本小组陈述其讨论成果和问题解决方案。其他小组可以针对发言提出问题进行辩论。每个问题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要客观讲评总结。客观评价每个小组讨论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小组,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对表现出创新性思维的学生要重点表扬,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总结归纳各种观点,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学生如何思考。结合案例进一步阐明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
  此外,案例教学以管理案例为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与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般教科书中的案例多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或者世界五百强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震撼力,但学生并不熟悉,感觉距离遥远,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在兼顾经典案例的同时,附近的企业,所在的班级,学校,学校周边的医院,工厂等同样可以以鲜活的面孔走进课堂,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3.3.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辨析乃至争论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管理学非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确定性,而这种非确定性正好适合进行讨论教学法的运用。如在计划部分,我们可以讨论在制定实施计划中是目标重要还是资源重要?在组织部分,我们可以讨论在组织设计中是战略重要还是企业现有的规模重要?在人事部分,我们可以讨论应该以事定人还是以人定事?在领导部分,我们可以讨论应该采用民主式还是独裁式领导方式?在控制部分,我们可以讨论是以人为控制重点还是以财为控制重点?这些问题都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有自己独特见解和主张,最终能够轻松地获取管理学知识。
  在实施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讨论的组织是否充分?讨论前,学生应该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和阅读教科书以及相关资料和参考书,小组讨论由小组组长主持,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启迪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提问,提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对不肯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用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设问,帮助其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对于敢于探索、大胆发言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同时要避免学生的人云亦云和,钻牛角尖。2、班级讨论的组织是否充分?班级讨论是讨论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一般由课程主讲教师主持。在班级讨论时,各小组的代表分别发言和相互提问、争论,阐述各自观点,充分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般应限定小组发言的时间,引导学生讲关键性的问题、抓住内容的核心、回答主要问题;在学生对问题争论较为激烈时,不是过早下结论,促使学生在争论中发现真理,获取知识。3、小结的组织是否充分?班级讨论的小结对于知识的巩固、引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小结一般由教师来进行,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的时间不能过长,其内容应该包括:概述讨论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评述学生的发言,肯定成绩,表扬独创精神,指出学生讨论中暴露的错误,明确概念,澄清模糊认识。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自然都会得到提高。
  3.3.3团队创新教学法
  团队创新教学法即以团队学习为中心,以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团队,实行教师指导,组长负责制,把抽象的教材、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设置不同的学术专题,并将这些学习专题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团队,由各团队全体成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每个学习团队都必须把学习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而学习成果的展示不拘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团队成员的个性和特长,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教学方法,集思广益,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只是简单地掌握理论知识。
  3.3.4问题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分析力、研究力与概括力,孔子在启发时就很注意启发式教学及其效果,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只有在其想不通的情况下,才予以启发。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情景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研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方法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将管理学的整个内容看作是若干大、中、小问题的集合,如管理学的大问题可以是行为方向和目标的问题(计划)、行为主体是怎么样的问题(组织)、行为主体怎样行为的问题(领导)、行为的约束问题(控制)。围绕这些大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即为中等问题,在大中问题解决后,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进行作业或课堂提问的完成即为解决小问题。
  3.3.5网站教学法 
  网站教学法,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并设立相关专栏,提供课下辅导资料、案例等,还可以运用留言板开辟课下讨论区,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畅所欲言,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以无记名的形式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使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同时,还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增进有效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3.6情景模拟式教学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管理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了情境模拟教学十分适合应用在管理学的教学之中。情境模拟教学主要通过模拟性的方法设计出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中可能面对的场景,并组织学生参与到模拟的情境之中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情境模拟教学与真实事件的情境较为贴近,通过模拟管理工作的现场,使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运用知识,情境模拟教学法能够将课堂演变为职场,让学生充当管理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选择最优的管理方案来解决面对的模拟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情境模拟教学作为一种虚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模拟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围绕某个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再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能力,个性特征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逼真的场景,涉及角色的扮演,情景的创设,会议的组织和讨论以及即席发言的设计等,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角色和剧情,整个过程要尽量接近现实和事实真相,基本流程为编剧演出、导演、记录、评价,这种让学生和教师都身临其境的做法,能够让学生真实体会管理实践中的特定角色,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并强化其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3.4改革课程体系
  首先,提高管理学教学质量的第一步首先要改善教材,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多穿插小案例,提供一些启发思维的思考题等。其次,完善网络资源: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学生的课堂时间,这就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建立和完善网络资源,如电子教案,案例集锦,练习与巩固,教学录像与视频,网络测试题库等,尤其要建立网络模拟公司,以情景模拟,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动机,选用不同的网络学习资源,一方面,网络资源作为课堂的延伸,能使学生在课后完成课堂上无法完成的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以及与企业管理相关的视频,了解更多理论和实践知识,扩宽思路,同时,为鼓励学生进行网络在线资源的学习,可以按比例将其纳入考核。
  3.5改革考核体系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改善。除此之外,考核还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考核若以基础知识为主强调记忆,学生就会倾向于临考前的短期记忆,考核以灵活应用为主,学生就会重视平时的积累。考核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要根据管理学课程自身特点和要求设计考核方式。管理学课程老师针对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尝试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既考核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使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个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兼顾平时课堂表现及实践技能,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计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3.6开展专题讲座
  邀请成功企业老总作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管理在实际中如何去应用。企业管理者被邀请到学校,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所面对的实际管理间题、他们的经验与教训、成绩与困扰。学生在听完这种介绍后,要求学生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对这些问题各自写出书面分析,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方案。学生还可以和企业人到现场共同讨论那些实际问题、讨论学生提出的分析与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亲临现场接触实际,而且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增加了与高层管理者的沟通机会。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学与实际的结合,扩大同学们视野,大大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管理学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特点,是学生学习后续管理类课程的基础,在学生能力培养中承担着基石的作用。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强调:“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应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总之,管理学教学的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并持之以恒;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并必须注重创新教育。同时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此外,在管理学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在参与式学习中真正行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管理学中的抽象的知识,才能激发他们对未来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为后续课程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江泉、曾月征. “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2, (5): 71-74 
  [2]袁渊、陈戟. “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4(10): 36-40
  [3]宋晓倩. 对高校管理学教学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28): 167-168
  [4]覃智华. 管理李拟须汪重创新效育[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1): 1-3
  [5]金春花、黄芳. 管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延边党校学报, 2007, 22(4): 57-58
  [6]闫冰. 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 知识经济, 2010, (11): 110-110
  [7]刘琴. 管理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 科技信息, 2008, (10): 197-198
  [8]李慧. 管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4(3): 118-120
  [9]茅宁莹. 管理学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 药学教育, 2005, 21(6): 31-34
  [10]李静. 基于当前就业形势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6(1): 64-66
  [11]李英. 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6): 55-57
  [12]冯艳娟. 民办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定位与路径[J]. 教改教法, 2014, (296): 62-63
  [13]鲍勇. 我国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3(3): 46-47
  [14]余霞.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究[J]. 学科教育, 2009, (18): 95-97
  [15]陈迪. 新形势下管理学教学改革发展与思考[J]. 教学改革, 2015, (5): 191-191
  [16]李成良等.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
  [17]安连锁,等.创新教育与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2,(2一3).
  [18]李瑞芬.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