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问题研究及对策
【作者】 葛永芳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镇牛场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存在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优越的经济条件,吸引着中西部的人大量的涌入,特别是农村人的迁移,使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工作中,发现这个群体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引起了我们课题组的注意,于是我们对这个群体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引起家庭,社会,学校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 问题及对策
高中生在年龄上比初中生稍长,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在心智上并未完全成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控,他们容易放任自流,在很多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偏差。在我所教的四个高中班级中,经过调查走访,观察,问题调查等方式,对班上35名留守儿童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多问题,表现也与初中留守儿童不同。他们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方面有:
1、独立性强。在所调查的35名留守儿童中,有25名同学,父母均出去打工,有7人(四男三女)既不跟爷爷奶奶住,也不跟外公外婆住:周末回家都是独自一人。有13人跟爷爷奶奶住,有5人跟外公外婆住。有10位同学是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这些孩子十五六岁,洗衣做饭,样样精通。或者父母有一方外出后,家里劳动力缺乏,不得不早早扛起干农活的重担。这较那些“温室里的花朵”是强之又强。特别是那7名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同学,周末或者假期回到家里,要独自守那么大的房子,孤独寂寞不说,而且还不害怕,想起都让人佩服和心痛。
2、理财能力强。高中生活较紧张,学生周末回家的机会少,不管家里有没有监护人,平时的生活费大多是父母寄过来,有多用多,有少用少,基本上都能用父母给的生活费安排自己的生活。不会提前消费或者“半月光”。从这点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不好的方面有:
1.自我约束力差。在我所调查的35名同学中,有5名同学成绩较好(4名均有父或者母在家)其余30名同学成绩都较差。究其原因,自我约束力差是根源,表现在: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磕睡,讲话,东张西望,玩手机,这些学生成绩差,又不努力,还捣乱,着实让老师头疼。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还影响老师的情绪,管不住这部分同学,就管不住整个班,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成绩就提不上去,成绩提不上去,就越不想学,就越捣乱,形成恶性循环。
2)自由涣散,拖拖拉拉。走路故意表现一种松松垮垮的样子,钟声响后,老师和同学进教室了,甚至开始讲课了,他们才从外面慢慢吞吞的走进来,报告之声时常打断老师的讲课。如果老师不骂不罚,有的同学节节课都这样。
3)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这主要是指成绩较差的同学。女同学表现在:着奇装异服,如超短裙,短裤,露跻装等学校明文规定不准穿的服装进校园,几乎每个学期的开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要花时间来整顿着装,在班上和男同学打架,吵闹时暴粗口,随意把脚抬到凳子上,一副女汉子或者泼妇样,没有少女该有的羞耻心和妗持。男同学表现在:抽烟,喝酒,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打架骂人,道德修养较差,上课故意跟老师抬扛,哗众取宠,以此来抬高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
2、早恋。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发育,对异性的好奇和内心的孤独,使他们过早的涉及早恋。在我所调查的35名留守儿童中,除了5名成绩好的同学外,另30名同学都有早恋现象,有的不止恋一次,两三次的都有。亲情的缺失,他们渴望在爱情上获得慰藉,以排解内心的孤独和弥补情感上的空缺。
3、厌学。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被父母逼来读书的,不读不行,读又读不进,因此才有上述表现。有的同学,我们找他们谈话时,他们明确表示。不想读书,请老师不要管他,他反正是学不进去的,只想混个毕业证。年龄大点好出去打工。
4、自闭。有的同学成绩虽然不好,但不捣乱。上课总是埋着头。通过观察,我发现这类同学下课也大多是坐在坐位上打磕睡。不大与同学交流。走在路上,形影孤单。
5、沉迷网络。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又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只好到虚拟世界寻求安慰。除了上课玩手机外,还逃课到校外网吧上网。
通过调查,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我发现这是一群让人心痛的群体。之所以有那么多不良的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亲情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缺乏父爱或者母爱,会使他们在性格的形成中出现偏差。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对与错没有父母指出来,他们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常人所拥有的道德规范。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控,他们内心孤独。就会借助异性或者网络来排解内心的孤独。
2、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存在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条件,吸引广大农村人去打工,而沿海地区消费高,使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里,导致骨肉分离。由于东西部经济的差异,西部上班的工资还不如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工资高,即使在本地,经济不发达,上班的还不如做生意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自然就不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了。
3、政府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的教育,安全关系到很多家庭的兴衰,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增多,人们也见惯不怪了。除了学校(下转第44页)(上接第36页)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些干预手段外,政府基本上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学校管得了校内,管不了校外,管得了学习,管不了他们的思想。单靠学校,管理能力显得微不足道。
针对我们高中留守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帮助他们。
1.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校在管理上,实行包管制管理,即把每个班的学生分给老师包管,这为我们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奠定了基础。帮扶包括学习上的,也有思想上的。通常是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帮其申请学校的助学学基金(我校有由本校老师捐资的助学基金)对学习和思想上的困惑,要帮助他们解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会他们做人的一些基本的道理,增强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2.加强留守儿童与其家长的交流。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定期给帮扶的学生家长打电话,告之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学生家长定期给子女打电话,发邮件,发微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加强学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联系,以弥补学生情感上的缺失,也加强了学生父母对孩子的远程管控,让学生家长担当起自己的管教责任,让孩子正常发展。
3.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复杂,光靠老师一对一的帮扶和父母远程的管控,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小大人”一方面想表现自己,另一方面自己的缺点又看不到,就会养成一种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的习惯,缺乏约束力,将来进入社会,还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对问题较多的学生,我们建议他们去接受心理辅导。(我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心理老师干预他们的内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因材施教。留守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成绩较差,即使我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成绩也不一定能搞上来,这时,我们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就放弃他们。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在体艺方面有特长,对这部分同学,我们要鼓励他们往体艺方面发展。(我校有专职老师进行美术,音乐,体育,编导,播音方面培训,为我们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培训条件)。由他们特长的发展,增强学习的兴趣,带动学习成绩的发展。
经过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干预和帮助,成绩虽然一时半会的没能提上来。但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较之前改变了许多。性格方面也改变了许多,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了,也较之前遵守纪律了。因此,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关注这个群体,但他们需要的帮助是多方面的。我们希望政府,社会,家长都能采取措施,共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 问题及对策
高中生在年龄上比初中生稍长,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在心智上并未完全成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控,他们容易放任自流,在很多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偏差。在我所教的四个高中班级中,经过调查走访,观察,问题调查等方式,对班上35名留守儿童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多问题,表现也与初中留守儿童不同。他们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方面有:
1、独立性强。在所调查的35名留守儿童中,有25名同学,父母均出去打工,有7人(四男三女)既不跟爷爷奶奶住,也不跟外公外婆住:周末回家都是独自一人。有13人跟爷爷奶奶住,有5人跟外公外婆住。有10位同学是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这些孩子十五六岁,洗衣做饭,样样精通。或者父母有一方外出后,家里劳动力缺乏,不得不早早扛起干农活的重担。这较那些“温室里的花朵”是强之又强。特别是那7名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同学,周末或者假期回到家里,要独自守那么大的房子,孤独寂寞不说,而且还不害怕,想起都让人佩服和心痛。
2、理财能力强。高中生活较紧张,学生周末回家的机会少,不管家里有没有监护人,平时的生活费大多是父母寄过来,有多用多,有少用少,基本上都能用父母给的生活费安排自己的生活。不会提前消费或者“半月光”。从这点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不好的方面有:
1.自我约束力差。在我所调查的35名同学中,有5名同学成绩较好(4名均有父或者母在家)其余30名同学成绩都较差。究其原因,自我约束力差是根源,表现在: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磕睡,讲话,东张西望,玩手机,这些学生成绩差,又不努力,还捣乱,着实让老师头疼。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还影响老师的情绪,管不住这部分同学,就管不住整个班,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成绩就提不上去,成绩提不上去,就越不想学,就越捣乱,形成恶性循环。
2)自由涣散,拖拖拉拉。走路故意表现一种松松垮垮的样子,钟声响后,老师和同学进教室了,甚至开始讲课了,他们才从外面慢慢吞吞的走进来,报告之声时常打断老师的讲课。如果老师不骂不罚,有的同学节节课都这样。
3)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这主要是指成绩较差的同学。女同学表现在:着奇装异服,如超短裙,短裤,露跻装等学校明文规定不准穿的服装进校园,几乎每个学期的开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要花时间来整顿着装,在班上和男同学打架,吵闹时暴粗口,随意把脚抬到凳子上,一副女汉子或者泼妇样,没有少女该有的羞耻心和妗持。男同学表现在:抽烟,喝酒,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打架骂人,道德修养较差,上课故意跟老师抬扛,哗众取宠,以此来抬高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
2、早恋。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发育,对异性的好奇和内心的孤独,使他们过早的涉及早恋。在我所调查的35名留守儿童中,除了5名成绩好的同学外,另30名同学都有早恋现象,有的不止恋一次,两三次的都有。亲情的缺失,他们渴望在爱情上获得慰藉,以排解内心的孤独和弥补情感上的空缺。
3、厌学。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被父母逼来读书的,不读不行,读又读不进,因此才有上述表现。有的同学,我们找他们谈话时,他们明确表示。不想读书,请老师不要管他,他反正是学不进去的,只想混个毕业证。年龄大点好出去打工。
4、自闭。有的同学成绩虽然不好,但不捣乱。上课总是埋着头。通过观察,我发现这类同学下课也大多是坐在坐位上打磕睡。不大与同学交流。走在路上,形影孤单。
5、沉迷网络。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又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只好到虚拟世界寻求安慰。除了上课玩手机外,还逃课到校外网吧上网。
通过调查,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我发现这是一群让人心痛的群体。之所以有那么多不良的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亲情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缺乏父爱或者母爱,会使他们在性格的形成中出现偏差。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对与错没有父母指出来,他们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乏常人所拥有的道德规范。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控,他们内心孤独。就会借助异性或者网络来排解内心的孤独。
2、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存在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条件,吸引广大农村人去打工,而沿海地区消费高,使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里,导致骨肉分离。由于东西部经济的差异,西部上班的工资还不如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工资高,即使在本地,经济不发达,上班的还不如做生意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自然就不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了。
3、政府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的教育,安全关系到很多家庭的兴衰,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增多,人们也见惯不怪了。除了学校(下转第44页)(上接第36页)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些干预手段外,政府基本上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学校管得了校内,管不了校外,管得了学习,管不了他们的思想。单靠学校,管理能力显得微不足道。
针对我们高中留守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帮助他们。
1.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校在管理上,实行包管制管理,即把每个班的学生分给老师包管,这为我们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奠定了基础。帮扶包括学习上的,也有思想上的。通常是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帮其申请学校的助学学基金(我校有由本校老师捐资的助学基金)对学习和思想上的困惑,要帮助他们解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会他们做人的一些基本的道理,增强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2.加强留守儿童与其家长的交流。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定期给帮扶的学生家长打电话,告之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学生家长定期给子女打电话,发邮件,发微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加强学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联系,以弥补学生情感上的缺失,也加强了学生父母对孩子的远程管控,让学生家长担当起自己的管教责任,让孩子正常发展。
3.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复杂,光靠老师一对一的帮扶和父母远程的管控,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小大人”一方面想表现自己,另一方面自己的缺点又看不到,就会养成一种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的习惯,缺乏约束力,将来进入社会,还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对问题较多的学生,我们建议他们去接受心理辅导。(我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心理老师干预他们的内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因材施教。留守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成绩较差,即使我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成绩也不一定能搞上来,这时,我们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就放弃他们。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在体艺方面有特长,对这部分同学,我们要鼓励他们往体艺方面发展。(我校有专职老师进行美术,音乐,体育,编导,播音方面培训,为我们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培训条件)。由他们特长的发展,增强学习的兴趣,带动学习成绩的发展。
经过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干预和帮助,成绩虽然一时半会的没能提上来。但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较之前改变了许多。性格方面也改变了许多,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了,也较之前遵守纪律了。因此,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关注这个群体,但他们需要的帮助是多方面的。我们希望政府,社会,家长都能采取措施,共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