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研究

【作者】 张敬霞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实践能力 培养
  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以读为基础,并在读的基础上加强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语文知识。
  一、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多的活动无疑应是学生自己的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现。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着教师分析讲解和谈话讨论过多的现象,一节课中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很少。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 
  首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应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读的氛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让学生在读、思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其次,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水平。小学生年龄幼小,对反复阅读难免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引起学生读的兴趣,朗读、默读、诵读相互穿插;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相互交替;引读、听读、品读、表演读、分角色读和补充读相互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同学评议、必要的技巧指点等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再次,就是读思结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画、批注同步进行。提倡学生在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初读阶段了解大意,发现问题;精读阶段体验感悟,赏析评价;熟读阶段积累背诵等。 
  二.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中心环节,老师们进行了大量地探索。但是,课堂上仍然表现出大量的费时低效、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我认为要指导好学生“朗读感悟”,应遵循这样的思路:“整体感受,抓住核心——辐射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生成语感”。 
  (1)整体感受,抓住核心。 
  所谓整体感受,就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它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一般原则。抓住核心,即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或叫中心内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语篇方面,信息冗余度大,意义灵活;语用上,贴合情景,意趣悠远。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感悟。从一堂课的角度讲,如何正确快速的整体把握课文,抓住课文的核心,是阅读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三.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积累运用六中的阅读短文《梅雨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梅雨潭的瀑布。说话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话、精彩句段,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四.运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中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如独立阅读课文《可贵的沉默》一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很多,如“左顾右盼”,抄写这些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进行这类训练,我先让学生抄写词语,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学生写句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摘录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运用还应根据课文所提供的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既有利于对课文中文人精神的感悟,又有助于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在运用中,还要加强综合运用,减少单项训练。因为语言总是用来表达意思的,纯粹的单项训练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遵循语文知识的建构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以语言实践为为平台,以读为基石,并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红旗;唤醒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J];中学教育;2003年12期
  2王富霞,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好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0期
  3席全成,试析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