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转型发展与国门大学建设研究
【作者】 李建祥
【机构】 (保山学院数学学院 云南 保山)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章从保山学院实际出发,结合与我校临近的国家缅甸的实际情况,分析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门大学建设的背景、现实意义以及建设国门大学的思路。最后对国门大学建设背景下数学专业的发展,给出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转型发展、国门大学、数学、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broad University and gives some ideas on building the Abroad University under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reality of Baoshan University and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of the adjacent country Burma. Finally,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r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broad University are given.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broad University;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2009年7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桥头堡建设必将通过物质建设和非物质建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其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由于地理和人文关系方面的特殊性, 云南省与缅甸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社会、文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从我国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以来, 云南省抓住机遇,把握发展主线,开展对缅合作并努力探索经由缅甸走向南亚,走向世界的路子,在深入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时期,云南边境地区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所处区域的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决定了在桥头堡战略实施中应该和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保山学院应该充分利用其地源优势,参考国内外的大学的办学经验,立足地方、明确定位,开放办学,成就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国门大学。
1. 国门大学建设的背景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需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加快边疆教育和教育国际化建设。桥头堡建设为云南的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过程提供了战略机遇,而云南教育的国际化也必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长期的战略支撑。桥头堡建设必将全面提升云南经济和社会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将产生国际化人才的特别需求。教育只有国际化才可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社会贡献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断的现代化,为桥头堡建设服好务。云南沿边高等教育是云南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省域高等教育布局中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目前国家教育和改革发展战略对云南省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设云南国门大学,可以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睦邻友好、诚信亲邻,发挥国家外交部门所不能发挥的民间外交的补益作用;可以服务云南省的桥头堡建设,推动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交流;可以建设沿边高校高等教育的新高度,使得发展不均衡的云南沿边州市高校走出一条同省会城市高校不一样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国门大学建设理念是云南边境高校特色发展道路的凝练与提升。建设“国门大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边境高校发展的新方向、新标准。
2.国门大学建设的现实意义
“国门小学”、“国门中学”,在边境地区已有很多,全国有部分边境高校已将自身定位为“国门大学”,如黑龙江的黑河学院称为“北疆国门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称为“南疆国门大学”。但云南有8个边境州市,却没有一个“国门大学”。为此,在沿边州市建设云南国门大学,具有多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云南与缅甸山水相连,边界线近2000公里;多个民族跨界而居,关系密切,重要通商口岸相对,数十条通道相连,交往方便,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保山是云南边陲的一个州市,有168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相连,早在两千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就架起了与缅甸沟通交流的桥梁。保山有一区四县,其中腾冲县和龙陵县与缅甸接壤。多年来,保山与缅甸的交流在不断扩大,不断加深。从区位上看,保山地处中国陆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枢纽,由此决定了保山的重要地位和先发优势。从资源上看,保山是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带,且与境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更为重要的还有保山的文化资源,保山历史上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民族文化走廊,中原文化、边地民族文化、东南亚南亚及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哀牢文化、腾越文化、永昌文化、边地文化、侨乡文化。保山又是全国全省重点侨乡,40多万在外侨民80%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国家,拥有深厚的开放合作人脉基础。因此作为保山高等教育学府的保山学院建设国门大学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建设国门大学是实施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要求,是实现云南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维护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境稳定是基础。民族团结、边境稳定的根本在于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建设边境高校,建设国门大学,为云南边境地区的高等教育输血,能够实现云南边境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设国门大学,不断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推进学校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桥头堡建设战略。目前,云南边境高校本专科专业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得到提升,面向地方培养人才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国际化层次、范围、内容不断拓展,但是作为地州新建本科院校之一的保山学院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办学经费不足,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学科专业建设底子薄、起步晚,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薄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建设边境高校,建设国门大学,有助于云南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二)建设国门大学可以使保山乃至云南的对外开放走得更远:
云南高等教育在桥头堡建设过程中,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会极大地增进云南和周边国家,以及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国家的了解、沟通和认识,为进一步推进云南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打下国际关系基础。通过教育的国际化,培养一批能够在桥头堡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各类人才。通过国际教育合作,为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搭建一个人际桥梁。保山学院做为云南边境与缅甸接壤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缅甸的开放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接壤, 边界线总长4060公里, 居于地理区位方面的原因, 面向东南亚开放理所当然就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点, 保山与缅甸山水相连,有168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相连,因此缅甸就成为保山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面向缅甸的开放, 目标市场是通过缅甸指向南亚, 并且通过缅甸的海港走向西亚乃至欧洲和非洲。面向越南的开放和面向老挝和泰国的开放进程都比面向缅甸的开放要快。面向缅甸的开放,则没有重大突破因此,面向缅甸的开放意义更为深远,这一开放的突破, 可以使云南走得更远, 也许将使云南的对外开放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同时,缅甸地处三亚(即东南亚、东亚和南亚)、两洋(即太平洋和印度洋) 的结合部, 沟通了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个大市场,面向缅甸开放,可以使云南对外开放的辐射面更广。基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缅甸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了缅甸的工作, 我们就可以将缅甸作为跳板,进入南亚市场, 或者走向更远的中东、非洲和欧洲,我们也就获得了一条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进出南亚和印度洋的重要商道和资源通道。这无疑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尤其是云南省的对外开放格局。总之,无论从我国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讲, 还是从云南省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讲, 建设国门大学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建设国门大学是周边临近东南亚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从与保山接壤的缅北看,一方面,保山学院建设国门大学对华人华侨教育有重大意义。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国内政局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也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华人希望能够接受国内教育。全缅甸有150多万华人,上缅甸多是从中国边境进入的云南人。缅北的华人多在华文学校学习。同时,有许多华人选择国门小学、国门中学学习,他们也希望到中国的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保山学院在内的地州本科院校,需要走出去,为华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另一方面,建设国门大学,办国际化的教育,是周边各国自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仍有超过三千万的小学适龄儿童失学,而且近年来失学儿童数量在全世界呈增长趋势,而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是失学儿童最多的地区。从缅甸基础教育现状看,缅甸的儿童辍学率极高,在校小学生只有一半能够完成5年级的学业。据缅甸各方面的材料显示,缅甸教育水平低下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导致许多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虽然缅甸实行的是10年制义务教育(小学4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学费寥寥,但书本及学杂费等一些费用对许多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缅甸,一般家庭里有4、5个孩子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要供所有子女读书,家长的压力会比较大。本该是校园读书的时间,许多青少年要么呆在家中无所事事,要么在路边悠闲地踢着藤球。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年纪很小的少年过早踏入社会,在茶水店、修车铺工作,或穿梭在街上卖花卖报。因为生活的艰辛,很多家长无力顾及孩子的学业,为了生存,只能让孩子出来工作。当失学成为一种常态,久而久之,很多人对教育的重要性就看得很淡,认为上不上学一个样,赚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为重要。而且缅甸的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仍十分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它的基础教育仍亟待发展与改革。从这个角度看,作为边境地方高校,保山学院建设国门大学,办国际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设国门大学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改善中国与缅甸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从中缅关系上看,缅甸与中国建交60多年以来,对华一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认知。一方面,由于来过中国的缅甸在野党成员不多,对华了解有限。缅甸在野党对华认知往往受到国内和西方对华负面舆论的影响,难以得到全面、客观的信息源,因为除部分当地华人知晓汉语外,绝大多数缅甸人不懂汉语。和其他中小国家对大国的担忧心理一样,缅甸始终对华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提防心理,因为中国这个“大象级”的邻居综合实力太强。但另一方面,缅甸民众对华友好认知基本占主流。缅甸民众认为中国人勤劳、节俭,称两国友谊为“胞波情意”,即视中国为兄弟姐妹。缅甸语中被称为与缅甸有“胞波”关系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可见其对华的亲近感。在这样的关系下,地州本科院校建设国门大学,加强与缅甸的学术交流,有助于改善在缅甸的形象,发展与缅甸的友好关系。进而巩固、改善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3.建设国门大学的基本思路
大学教育本质上是全人类的,因此推进教育的全球化进程是每一所大学发展的本质性要求。桥头堡建设战略为云南的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过程提供了战略机遇,而云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必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长期的战略支撑。我们应该如何建设适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门大学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与临国加强合作和交流,加强对周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了解、沟通和认识,研究像缅甸等周边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至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二是推进多国学生、教师间的交流,增大留学生培养,特别是来自临近国家的留学生培养,大力推进教育输出与合作,力争把我们的高校办到境外去,或者与其他国家的高校合作办我们的境外校区。加快实现在课程、专业、师资队伍、教育管理上的转型,推进东南亚、南亚国家对我们的教育认同;三是尽可能对东南亚、南亚以及全球各国提供教育服务,制定出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发展规划,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学科团队;四是充分发挥、利用保山面向东南亚、南亚地缘优势,加强教学、科研建设,开发出既符合国际公认的培养标准,又适合地方实际的国际化新课程和新专业,形成一批真正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领域上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形成独有的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五是要研究东南亚各国的教育状况,特别是临近的缅甸等国家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六是研究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前景,了解他们各国的资源状况,了解各国的国情,从而培养国际性的实用人才;七是充分研究发达国家的教育,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打造真正的自己的品牌,办出自己的特色。
4.国门大学建设背景下数学专业的发展分析
目前,保山在东南亚、南亚区域内的整体实力上、特色发展上都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现实影响来看,随着东南亚、南亚国家与云南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的多元交互,教育开放、文化交互也将进一步深化。保山学院转型发展,建设国门大学,推进教育输出式交流,对数学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基础教育的诸学科中,数学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科之一,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与数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东南亚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缓慢,最大的障碍是数学。就笔者所了解的缅甸来看,在缅北,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加之缅北集聚了很多华人,基础教育阶段华文学校比缅甸政府学校还多,而且绝大多数适龄儿童仅能接受基础教育,只有极少的能接受高等教育,但不管是哪种学校,数学都是必修学科,在任何阶段都非常重要。然而,无论是数学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上看,缅甸的数学教育都有待极大的改革,这就给我们的数学专业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但另一方面,数学专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主要还得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保山学院数学专业作为新建地州本科高校里一个基础性学科,起步晚,缺乏本科办学的历史积淀,缺少师资积累、硬件积累以及技术积累,在师资队伍、专业设置、教学设施、科研水平等方面基础薄弱,拥有的科技经费少,产出的科研成果也较少。这就导致外界对我们的认同度较低,东南亚、南亚国家对我们的认同度就更低,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实现在我们的课程、专业、师资队伍、教育管理上的转型,尽快推进东南亚、南亚国家对我们的教育认同和理解。从这个方面来说,建设国门大学对我们数学专业的发展又是极大的挑战。
实现地州高校转型发展,建设国门大学,办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某个专业都有很长的路。地州高校如何转型,如何建设国门大学有待更多的专家,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只是结合笔者自身的了解,给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 年)[R], 2012.10.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11.
[3]汪戎.建设桥头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N],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多媒体数字报.2010.10.18.
[4]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5]宋清润. 缅甸当前对华认知特点及其走势[J],国际研究参考,2013(6).
[6]王士录.对云南面向缅甸开放意义的再认识[J], 东南亚,2008(3).
[7]李建祥. 缅北华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J], 保山学院学报,2014(2).
[8]李建祥,石函早.缅甸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简介与认识[J], 保山学院学报,2014 (5).
[9]李建祥. 缅北华校数学教学发展研究[J], 科教文汇,2015(1).
作者简介:李建祥(1980-)男,云南保山人,保山学院数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微分几何与数学教育。
基金项目:保山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5B002JY)。
关键词:转型发展、国门大学、数学、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broad University and gives some ideas on building the Abroad University under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reality of Baoshan University and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of the adjacent country Burma. Finally,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r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broad University are given.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Abroad University;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2009年7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桥头堡建设必将通过物质建设和非物质建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其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由于地理和人文关系方面的特殊性, 云南省与缅甸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社会、文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从我国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以来, 云南省抓住机遇,把握发展主线,开展对缅合作并努力探索经由缅甸走向南亚,走向世界的路子,在深入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时期,云南边境地区高校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所处区域的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决定了在桥头堡战略实施中应该和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保山学院应该充分利用其地源优势,参考国内外的大学的办学经验,立足地方、明确定位,开放办学,成就学生,服务社会,建设国门大学。
1. 国门大学建设的背景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需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加快边疆教育和教育国际化建设。桥头堡建设为云南的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过程提供了战略机遇,而云南教育的国际化也必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长期的战略支撑。桥头堡建设必将全面提升云南经济和社会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将产生国际化人才的特别需求。教育只有国际化才可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社会贡献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断的现代化,为桥头堡建设服好务。云南沿边高等教育是云南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省域高等教育布局中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目前国家教育和改革发展战略对云南省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设云南国门大学,可以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睦邻友好、诚信亲邻,发挥国家外交部门所不能发挥的民间外交的补益作用;可以服务云南省的桥头堡建设,推动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交流;可以建设沿边高校高等教育的新高度,使得发展不均衡的云南沿边州市高校走出一条同省会城市高校不一样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国门大学建设理念是云南边境高校特色发展道路的凝练与提升。建设“国门大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边境高校发展的新方向、新标准。
2.国门大学建设的现实意义
“国门小学”、“国门中学”,在边境地区已有很多,全国有部分边境高校已将自身定位为“国门大学”,如黑龙江的黑河学院称为“北疆国门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称为“南疆国门大学”。但云南有8个边境州市,却没有一个“国门大学”。为此,在沿边州市建设云南国门大学,具有多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云南与缅甸山水相连,边界线近2000公里;多个民族跨界而居,关系密切,重要通商口岸相对,数十条通道相连,交往方便,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保山是云南边陲的一个州市,有168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相连,早在两千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就架起了与缅甸沟通交流的桥梁。保山有一区四县,其中腾冲县和龙陵县与缅甸接壤。多年来,保山与缅甸的交流在不断扩大,不断加深。从区位上看,保山地处中国陆上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枢纽,由此决定了保山的重要地位和先发优势。从资源上看,保山是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带,且与境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更为重要的还有保山的文化资源,保山历史上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民族文化走廊,中原文化、边地民族文化、东南亚南亚及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哀牢文化、腾越文化、永昌文化、边地文化、侨乡文化。保山又是全国全省重点侨乡,40多万在外侨民80%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国家,拥有深厚的开放合作人脉基础。因此作为保山高等教育学府的保山学院建设国门大学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建设国门大学是实施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要求,是实现云南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维护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境稳定是基础。民族团结、边境稳定的根本在于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建设边境高校,建设国门大学,为云南边境地区的高等教育输血,能够实现云南边境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设国门大学,不断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推进学校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桥头堡建设战略。目前,云南边境高校本专科专业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得到提升,面向地方培养人才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国际化层次、范围、内容不断拓展,但是作为地州新建本科院校之一的保山学院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办学经费不足,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学科专业建设底子薄、起步晚,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薄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建设边境高校,建设国门大学,有助于云南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二)建设国门大学可以使保山乃至云南的对外开放走得更远:
云南高等教育在桥头堡建设过程中,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会极大地增进云南和周边国家,以及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国家的了解、沟通和认识,为进一步推进云南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打下国际关系基础。通过教育的国际化,培养一批能够在桥头堡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各类人才。通过国际教育合作,为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搭建一个人际桥梁。保山学院做为云南边境与缅甸接壤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对缅甸的开放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接壤, 边界线总长4060公里, 居于地理区位方面的原因, 面向东南亚开放理所当然就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点, 保山与缅甸山水相连,有168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相连,因此缅甸就成为保山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面向缅甸的开放, 目标市场是通过缅甸指向南亚, 并且通过缅甸的海港走向西亚乃至欧洲和非洲。面向越南的开放和面向老挝和泰国的开放进程都比面向缅甸的开放要快。面向缅甸的开放,则没有重大突破因此,面向缅甸的开放意义更为深远,这一开放的突破, 可以使云南走得更远, 也许将使云南的对外开放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同时,缅甸地处三亚(即东南亚、东亚和南亚)、两洋(即太平洋和印度洋) 的结合部, 沟通了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个大市场,面向缅甸开放,可以使云南对外开放的辐射面更广。基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缅甸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了缅甸的工作, 我们就可以将缅甸作为跳板,进入南亚市场, 或者走向更远的中东、非洲和欧洲,我们也就获得了一条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进出南亚和印度洋的重要商道和资源通道。这无疑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尤其是云南省的对外开放格局。总之,无论从我国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讲, 还是从云南省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讲, 建设国门大学都是极为重要的。
(三)建设国门大学是周边临近东南亚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从与保山接壤的缅北看,一方面,保山学院建设国门大学对华人华侨教育有重大意义。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国内政局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也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华人希望能够接受国内教育。全缅甸有150多万华人,上缅甸多是从中国边境进入的云南人。缅北的华人多在华文学校学习。同时,有许多华人选择国门小学、国门中学学习,他们也希望到中国的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保山学院在内的地州本科院校,需要走出去,为华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另一方面,建设国门大学,办国际化的教育,是周边各国自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仍有超过三千万的小学适龄儿童失学,而且近年来失学儿童数量在全世界呈增长趋势,而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是失学儿童最多的地区。从缅甸基础教育现状看,缅甸的儿童辍学率极高,在校小学生只有一半能够完成5年级的学业。据缅甸各方面的材料显示,缅甸教育水平低下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导致许多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重视不够。虽然缅甸实行的是10年制义务教育(小学4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学费寥寥,但书本及学杂费等一些费用对许多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缅甸,一般家庭里有4、5个孩子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要供所有子女读书,家长的压力会比较大。本该是校园读书的时间,许多青少年要么呆在家中无所事事,要么在路边悠闲地踢着藤球。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年纪很小的少年过早踏入社会,在茶水店、修车铺工作,或穿梭在街上卖花卖报。因为生活的艰辛,很多家长无力顾及孩子的学业,为了生存,只能让孩子出来工作。当失学成为一种常态,久而久之,很多人对教育的重要性就看得很淡,认为上不上学一个样,赚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为重要。而且缅甸的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仍十分薄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它的基础教育仍亟待发展与改革。从这个角度看,作为边境地方高校,保山学院建设国门大学,办国际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设国门大学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改善中国与缅甸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从中缅关系上看,缅甸与中国建交60多年以来,对华一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认知。一方面,由于来过中国的缅甸在野党成员不多,对华了解有限。缅甸在野党对华认知往往受到国内和西方对华负面舆论的影响,难以得到全面、客观的信息源,因为除部分当地华人知晓汉语外,绝大多数缅甸人不懂汉语。和其他中小国家对大国的担忧心理一样,缅甸始终对华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提防心理,因为中国这个“大象级”的邻居综合实力太强。但另一方面,缅甸民众对华友好认知基本占主流。缅甸民众认为中国人勤劳、节俭,称两国友谊为“胞波情意”,即视中国为兄弟姐妹。缅甸语中被称为与缅甸有“胞波”关系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可见其对华的亲近感。在这样的关系下,地州本科院校建设国门大学,加强与缅甸的学术交流,有助于改善在缅甸的形象,发展与缅甸的友好关系。进而巩固、改善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3.建设国门大学的基本思路
大学教育本质上是全人类的,因此推进教育的全球化进程是每一所大学发展的本质性要求。桥头堡建设战略为云南的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过程提供了战略机遇,而云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必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长期的战略支撑。我们应该如何建设适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门大学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与临国加强合作和交流,加强对周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了解、沟通和认识,研究像缅甸等周边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至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二是推进多国学生、教师间的交流,增大留学生培养,特别是来自临近国家的留学生培养,大力推进教育输出与合作,力争把我们的高校办到境外去,或者与其他国家的高校合作办我们的境外校区。加快实现在课程、专业、师资队伍、教育管理上的转型,推进东南亚、南亚国家对我们的教育认同;三是尽可能对东南亚、南亚以及全球各国提供教育服务,制定出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发展规划,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学科团队;四是充分发挥、利用保山面向东南亚、南亚地缘优势,加强教学、科研建设,开发出既符合国际公认的培养标准,又适合地方实际的国际化新课程和新专业,形成一批真正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领域上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形成独有的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五是要研究东南亚各国的教育状况,特别是临近的缅甸等国家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六是研究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前景,了解他们各国的资源状况,了解各国的国情,从而培养国际性的实用人才;七是充分研究发达国家的教育,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打造真正的自己的品牌,办出自己的特色。
4.国门大学建设背景下数学专业的发展分析
目前,保山在东南亚、南亚区域内的整体实力上、特色发展上都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现实影响来看,随着东南亚、南亚国家与云南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的多元交互,教育开放、文化交互也将进一步深化。保山学院转型发展,建设国门大学,推进教育输出式交流,对数学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基础教育的诸学科中,数学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科之一,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与数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东南亚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缓慢,最大的障碍是数学。就笔者所了解的缅甸来看,在缅北,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加之缅北集聚了很多华人,基础教育阶段华文学校比缅甸政府学校还多,而且绝大多数适龄儿童仅能接受基础教育,只有极少的能接受高等教育,但不管是哪种学校,数学都是必修学科,在任何阶段都非常重要。然而,无论是数学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上看,缅甸的数学教育都有待极大的改革,这就给我们的数学专业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但另一方面,数学专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主要还得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保山学院数学专业作为新建地州本科高校里一个基础性学科,起步晚,缺乏本科办学的历史积淀,缺少师资积累、硬件积累以及技术积累,在师资队伍、专业设置、教学设施、科研水平等方面基础薄弱,拥有的科技经费少,产出的科研成果也较少。这就导致外界对我们的认同度较低,东南亚、南亚国家对我们的认同度就更低,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实现在我们的课程、专业、师资队伍、教育管理上的转型,尽快推进东南亚、南亚国家对我们的教育认同和理解。从这个方面来说,建设国门大学对我们数学专业的发展又是极大的挑战。
实现地州高校转型发展,建设国门大学,办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某个专业都有很长的路。地州高校如何转型,如何建设国门大学有待更多的专家,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只是结合笔者自身的了解,给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 年)[R], 2012.10.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11.
[3]汪戎.建设桥头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N],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多媒体数字报.2010.10.18.
[4]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5]宋清润. 缅甸当前对华认知特点及其走势[J],国际研究参考,2013(6).
[6]王士录.对云南面向缅甸开放意义的再认识[J], 东南亚,2008(3).
[7]李建祥. 缅北华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J], 保山学院学报,2014(2).
[8]李建祥,石函早.缅甸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简介与认识[J], 保山学院学报,2014 (5).
[9]李建祥. 缅北华校数学教学发展研究[J], 科教文汇,2015(1).
作者简介:李建祥(1980-)男,云南保山人,保山学院数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微分几何与数学教育。
基金项目:保山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5B002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