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在初中地理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卢建国
【机构】 信丰县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经济与文化,自然环境
如今,举国上下都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要给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们正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目标便是要学生学会爱国,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会竭尽全力为祖国做贡献,才会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我是一名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育的教师,目前现在我们八年级的地理课就是讲述我国的位置和疆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我觉得在这样的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关键,也十分必要。
在讲到我国的疆域时,课本上第一部分就是讲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先是让学生先从图上查找资料,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先让学生知道我国的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同时东西跨经度也广。在完成练习后,通过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比较,让学生知道虽然我国的疆域不是最辽阔的,但我国的这种纬度位置使得我国的温度带比其他两个国家更多。我们比俄罗斯多了热带和亚热带,比印度尼西亚多了亚热带和温带,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宜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而在讲我国的海陆位置时,我们同样与日本、蒙古这两个国家比较,对于蒙古来说,无法从海上与别的国家进行交往,离海远,也导致这个国家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烟稀少;而日本周围都是海,虽然说海上运输十分便利,降水丰富,但无法与其他同家进行陆上贸易往来,同时对它的国防安全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在讲了上述两个问题后,我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来回答,我国的位置相对来说如何?学生很快知道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既可以与别的国家进行海上贸易往来,又可以与陆上邻国进行边境贸易,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待他们回答完毕后,我再强调,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一种自豪感,要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不能动不动说自己国家如何的不好,如何的差,这样非但不能使国家进步,反而对国家十分不利,学生听了之后也露出赞同的眼神,我也是觉得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也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本上有一个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图,这个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非常必要,我先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三沙市”,学生大部分回答听说过,然后我再问他们什么时候听过的?也有很多学生说到这个城市是前年(2012年)成立的。一开始我还担心现在的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对这样的时事漠不关心,然而从他们的回答来看,很多人对国家大事还是挺上心的。我紧接着问他们,为何我们国家近几年要设置这个城市?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于是我点名叫了几个同学来回答,其中第一个同学说到,是因为菲律宾等南海沿岸国家我们的领土构成威胁。这样的回答还令人挺满意的,作为学生来讲有这样的危机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欣慰的,这不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吗?当然也有少数几个同学提出来“老师,你以前不是说,领海面积是从陆地开始测量,而我国南海海面的这些岛屿,不是有好多都靠近菲律宾、越南这样的国家吗?按理应该属于他们的领土啊,难怪这几个国家会侵占这些领土呢”。我感觉这个学生非常细心,能联系到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而且很有胆量,这一点值得欣慰和敬佩,竟然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且很尖锐。因为我在七年级在讲海洋环境时,也讲到过海上领土的归属问题,就说到一个就近原则,按这个原则我国南海上的靠近菲律宾等国家的这些领土就应当属于这些国家的,所以我先是表扬这个学生很细心。然后我再给大家解释:我国在秦朝时就对南海及其岛屿拥有了主权,那时候菲律宾、越南这样的国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呢?这些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从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这样的国家的轻视,而对我们自己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感到非常的骄傲。同时,我也强调: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要有这种观念,南海海域的主权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神圣不可侵犯,我们要学会与侵犯中国领土的行为作斗争。
在讲我国的自然环境时,我通过做练习的方式,让每个同学列出我国的地势特征配合我国的临海位置,说说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及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如果地势东高西低,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学生列完答案后,我先是强调对我国的有利影响,然后也指出了不利影响。毕竟爱国主义教育也要认识到自己国家的不足之处,也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危机感,不能过分的沉溺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中。
讲到我国的自然资源时,我觉得对他们的教育更有必要。一个民族不能有自卑意识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居安思危、发愤图强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学指挥棒、教科书等已经从过去那种一味向学生灌输“地大物博”的培养学生优越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一定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对国情的辩证看法。但我认为这还很不够,还应该从更深的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如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的中小学教育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日本老师教给学生的是:我们国土有限、资源贫乏,要靠每个人的勤劳去创造未来。反观我们国家,在以前经常给学生的教育是: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这一点我觉得现在这种教育观念要改过来,我们是要有自豪感,但不能过度沉溺于我们地大物博的国情中,而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现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要有这种危机意识,要学会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
再如,在讲授《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这一单元时,在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我国的经济现状,包括工业体系、布局及其高科技含量等,置于国际工业现状的大环境中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许多工业部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进入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但不得不承认,在许多领域我国工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比如在信息工业方面,我国还很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大部分产品尚依赖从美国等地进口;交通工业方面,日本、德国的高速列车速度已达每小时450公里,投入运营的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以上,而我国所研制的高速列车尚在试验阶段;汽车等支柱性工业方面,我国虽有自己的汽车生产线,但与美、日、德等国相比在生产水平、技术性能、生产规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等。同时,我国工业分布很不均匀,除沿海外,广大内陆地区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后,以“使中国工业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我现在应做些什么”为题,组织课堂讨论。结果学生情绪高涨,发言踊跃,绝大部分同学表达了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愿望,这样的课堂收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心中萌动了奋发向上、肩负祖国未来的崇高使命感。同时,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避免了课本内容更新赶不上知识更新及工业发展现状的不足,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简介:卢建国,男,中学地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西省信丰县第七中学.
如今,举国上下都强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要给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们正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目标便是要学生学会爱国,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会竭尽全力为祖国做贡献,才会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我是一名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育的教师,目前现在我们八年级的地理课就是讲述我国的位置和疆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我觉得在这样的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关键,也十分必要。
在讲到我国的疆域时,课本上第一部分就是讲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先是让学生先从图上查找资料,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先让学生知道我国的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同时东西跨经度也广。在完成练习后,通过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比较,让学生知道虽然我国的疆域不是最辽阔的,但我国的这种纬度位置使得我国的温度带比其他两个国家更多。我们比俄罗斯多了热带和亚热带,比印度尼西亚多了亚热带和温带,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宜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而在讲我国的海陆位置时,我们同样与日本、蒙古这两个国家比较,对于蒙古来说,无法从海上与别的国家进行交往,离海远,也导致这个国家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烟稀少;而日本周围都是海,虽然说海上运输十分便利,降水丰富,但无法与其他同家进行陆上贸易往来,同时对它的国防安全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在讲了上述两个问题后,我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来回答,我国的位置相对来说如何?学生很快知道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既可以与别的国家进行海上贸易往来,又可以与陆上邻国进行边境贸易,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待他们回答完毕后,我再强调,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一种自豪感,要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不能动不动说自己国家如何的不好,如何的差,这样非但不能使国家进步,反而对国家十分不利,学生听了之后也露出赞同的眼神,我也是觉得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也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本上有一个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图,这个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非常必要,我先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三沙市”,学生大部分回答听说过,然后我再问他们什么时候听过的?也有很多学生说到这个城市是前年(2012年)成立的。一开始我还担心现在的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对这样的时事漠不关心,然而从他们的回答来看,很多人对国家大事还是挺上心的。我紧接着问他们,为何我们国家近几年要设置这个城市?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于是我点名叫了几个同学来回答,其中第一个同学说到,是因为菲律宾等南海沿岸国家我们的领土构成威胁。这样的回答还令人挺满意的,作为学生来讲有这样的危机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欣慰的,这不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吗?当然也有少数几个同学提出来“老师,你以前不是说,领海面积是从陆地开始测量,而我国南海海面的这些岛屿,不是有好多都靠近菲律宾、越南这样的国家吗?按理应该属于他们的领土啊,难怪这几个国家会侵占这些领土呢”。我感觉这个学生非常细心,能联系到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而且很有胆量,这一点值得欣慰和敬佩,竟然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且很尖锐。因为我在七年级在讲海洋环境时,也讲到过海上领土的归属问题,就说到一个就近原则,按这个原则我国南海上的靠近菲律宾等国家的这些领土就应当属于这些国家的,所以我先是表扬这个学生很细心。然后我再给大家解释:我国在秦朝时就对南海及其岛屿拥有了主权,那时候菲律宾、越南这样的国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呢?这些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从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这样的国家的轻视,而对我们自己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感到非常的骄傲。同时,我也强调: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要有这种观念,南海海域的主权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神圣不可侵犯,我们要学会与侵犯中国领土的行为作斗争。
在讲我国的自然环境时,我通过做练习的方式,让每个同学列出我国的地势特征配合我国的临海位置,说说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及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如果地势东高西低,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学生列完答案后,我先是强调对我国的有利影响,然后也指出了不利影响。毕竟爱国主义教育也要认识到自己国家的不足之处,也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危机感,不能过分的沉溺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中。
讲到我国的自然资源时,我觉得对他们的教育更有必要。一个民族不能有自卑意识但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居安思危、发愤图强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学指挥棒、教科书等已经从过去那种一味向学生灌输“地大物博”的培养学生优越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一定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对国情的辩证看法。但我认为这还很不够,还应该从更深的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如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的中小学教育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日本老师教给学生的是:我们国土有限、资源贫乏,要靠每个人的勤劳去创造未来。反观我们国家,在以前经常给学生的教育是: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这一点我觉得现在这种教育观念要改过来,我们是要有自豪感,但不能过度沉溺于我们地大物博的国情中,而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现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要有这种危机意识,要学会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
再如,在讲授《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这一单元时,在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我国的经济现状,包括工业体系、布局及其高科技含量等,置于国际工业现状的大环境中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许多工业部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进入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但不得不承认,在许多领域我国工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比如在信息工业方面,我国还很少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大部分产品尚依赖从美国等地进口;交通工业方面,日本、德国的高速列车速度已达每小时450公里,投入运营的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以上,而我国所研制的高速列车尚在试验阶段;汽车等支柱性工业方面,我国虽有自己的汽车生产线,但与美、日、德等国相比在生产水平、技术性能、生产规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等。同时,我国工业分布很不均匀,除沿海外,广大内陆地区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后,以“使中国工业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我现在应做些什么”为题,组织课堂讨论。结果学生情绪高涨,发言踊跃,绝大部分同学表达了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愿望,这样的课堂收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心中萌动了奋发向上、肩负祖国未来的崇高使命感。同时,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避免了课本内容更新赶不上知识更新及工业发展现状的不足,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简介:卢建国,男,中学地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西省信丰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