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主题学习”

【作者】 许成菊

【机构】 山东省临沂东城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依据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本质,凭借新教材以单元主题编排的特点,实施“主题学习”,让同学们在课内感悟文本主题,在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延伸主题,使一个个主题成为同学们语文素养形成的养料,使其够渗透到同学们的人格中去,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主题学习 升华人格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本质,凭借新教材以单元主题编排的特点,实施“主题学习”,让同学们在课内感悟文本主题,在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延伸主题,使一个个主题成为同学们语文素养形成的养料,使其够渗透到同学们的人格中去,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力求: 
  一、变课堂为“天堂”快乐师生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将生命教育和阅读教学融合一体,在以体现组主题的文本解读过程中,促进学生和作者之间情感的交流,同学们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悟生命,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 
  1、多种形式阅读 上好每篇课文   
  我根据课本特点和实际需要,在我班开设了自由阅读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检测课、阅读赏析课等许多课型。在解读每一篇文本时,同学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老师不断唤醒同学们情感的过程。 
  2、解读主题情感 多元感悟升华   
  阅读教学在把握文本内涵中,提倡多元解读,个性化感悟。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对于文本,教师、同学们也应有独特的体验,将单元主题教学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相结合后,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从多元感悟中升华主题,让同学们感受生命的成长、发展。
  3、连接完善主题 确保深入童心  
  一篇课文的主题在情意中同学们有所感受,一单元课文主题的连接,则将会给同学们情感强有力的冲击。教材中一单元课文一个主题,这几篇课文表面是独立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学时要教一篇看全单元,让同学们在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同一主题的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同学们精神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文字。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同学们学会了学一篇看几篇,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同学们不仅进行了语言的扩展、积累,而且心底的爱被激发、在涌动,同学们的生命在此得到成长,精神受到爱的滋养。
  二、让主题走出课堂 升华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同学们的课外实践活动也以“主题”形式开展,那就是不仅在实践语文,而且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实践、运用主题中,将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此时,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成了同学们进行语文主题性学习活动的动力资源库。 
  1、突出主题 丰富形式   
  对于主题学习而言,采取的方式要适时而变,灵活多样。在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中,我还进行养成教育,学生们养成了办手抄报、写日记、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学生进行了大量阅读、思想的交流、资源的交流,实现优秀书籍共享,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在“我的阅读我做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而采取的方式要依据所确立的主题,以及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来定,以激发同学们得学习兴趣。“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向其他学科、向课外,向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延伸,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
  2、享受过程 接受熏陶   
  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性的,是润物无声的。语文教育要让主题内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就要在实践活动中关注同学们过程体验,要尽一切力量将语文实践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相连接。 
  (1)适当引导 自主学习  
  对于课外主题学习的研究,同学们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查、画、编、赏、谈等几种。如何让同学们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同学们方法的选择。例如,在教完“走遍祖国山水”这一组课文时,我布置让同学们课外去上网收集或图书查阅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浏览祖国的名胜古迹,主要通过以“查”来阔学;又如在学完“思乡”这一组课文时,我又布置同学们课外去收集关于游子思念家乡的诗句,画一幅游子思乡的画,同学们都很乐意,效果也不错。可见,选择恰到好处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同学们的课外实践,更能有效地使同学们将实践进行到底。 
  (2)探讨交流 拓宽思维   
  探讨交流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之一。同学们在一段时间的课外研究后,肯定有了许多的新发现,也有了不少的研究经验,这时让同学们交流是最好的时机。 
  三、统筹协调 服务于语文 
  1、个性与共性。这里所指的个性与共性是指一篇文本的独特内涵和一组文本的共同主题。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关注整单元课文主题前后的连接,珍惜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悟和文本本身具有的独特内涵,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让学生全方位感悟文本的美丽。丰厚人文积淀。 
  2、上好一篇与学好一单元  
  在教学中要求做到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练,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需“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练笔的机会。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更能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最终,通过“主题学习”学生们喜欢上了阅读,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才能摸索总结出更深刻的理论、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