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 傅贵兴 赵 凤 李秀英 傅正容
【机构】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剖析了高职生的知识结构和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电工与电子的设置情况,结合现代企业对职校生的要求,从新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课程教学中如何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新体系,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建设,教案和教学方法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方案,对非电类专业学生掌握电工电子知识,获得实用的电工电子技能具有很好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 电工电子 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是工科非电专业的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存在诸多不足[1],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吸收、技能掌握受限,不利于学生在企业的就业。鉴于此,如何加强工科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工电子教学构建新体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中电工电子课程与其它的课程相比,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奠基性。与国外的教学比较,该课程教学的模式较为僵化,理论实践脱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2],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各职业院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这对职教的发展和员工基础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压力。在师资上,高职院校师资短缺现象普遍存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机械类教师经培训后兼职,由于师资的不足,使得许多职业院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采取合堂式教学;同时由于高中阶段还有文理分科的现象存在,使得文理科生在电工电子基础上差异较大,使高职电工电子教学难度额外加大。上述种种问题,必须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加以解决。
二、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措施
(一)教材建设
对比传统教材强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电子课程因课时有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必须、实用、精而准原则,要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整合电工电子内容,采取理实一体化构建方案,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电路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常用元器件检测及使用能力、寻找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绘制和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教材适宜项目化编排,以利于教,便于学。宜将基本电路的分析与制作、企业生产与生活典型电路的设计、装调维护等内容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在介绍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展示电路的安装和调试;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先进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融入新知识和新技术。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作为一个课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在生产过程的运行、维修、管理、技术革新、改造能力以及进行技术交流的必要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学生要求的既会工厂企业常见电路分析、设备操作和电路调试,又能进行电工电子设备制造、保养和排故。
(二)教案建设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体现。教案要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器材应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难点的化解,因此、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开发高质量的适合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教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来的高职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按照项目的任务来组织教案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任务是独立的,教案中列出知识点,教师在教学时可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把相关的知识点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情况及时调节某一个项目单元,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设计知识点时,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根据知识点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思路、教学中所用到的器材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到的方法,并按步骤的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细化,每个步骤包括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这个步骤中的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体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后,教案还要有一个反映教师对本任务的教学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
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良好操作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教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高职电工电子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关键就在于创新教学的方法。但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教材的内容与知识构成,在掌握学生不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方法的选择需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为中心,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讲授理论有实践实例支撑,实践操作有理论依据。例如在进行电路安装与故障排除的教学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则抽象、乏味,难以理解,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电路原理结合实际操作予以讲解;又如在讲电机控制电路时,我们可以将接触器、开关以及继电器等零件先拆分,化整为零,把内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别的演示讲解,再把电路根据情况分部分讲解,同时让学生根据情况动手操作;这样学生能完整的掌握电路情况,加深对电路理解和技能提高,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安装完电路却不懂电路。此外,还应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和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感知电路的结构和装调方法,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四)多媒体利用
在教学中,常常因为场地的限制而无法完全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掌握操作要领,尤其是教师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对于元器件的布置、导线连接及接头工艺等都是十分细微的操作;如果直接进行演示,大部分学生无法看清楚操作细节,更无法完全牢记动作的全部要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先制作课件再借助多媒体展示,将细微的局部动作按顺序进行分解,分别演示讲解,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对于学生的强大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对电路的细节分布一目了然,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细节动作的记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在一定程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重视因材施教
由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之间知识与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平衡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然后在教学时从进度上照顾基础较差学生,要求多练多做,不断总结。促使基础较差学生能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获得较快进步。对基础好的学生,在达到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后,提高其知识理解深度和安装工艺方面的要求,这样既可以保证基础较差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也能促进基础较好的学生有进一步的巩固和的提高。
三、结语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伴随科技的进步,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工电子教学只有不断革新,科学组织教材和教学,优化教案,提高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资源建设,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使电工电子课程在高职非电类工科学生中真正成为一块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郭文一.试论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J].才智,2014,(7)
[2] 付兰芳, 李长安等.国内外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对比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
作者单位: 傅贵兴,赵凤,李秀英: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傅正容: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
关键词:高职 电工电子 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是工科非电专业的基础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要求员工不但要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存在诸多不足[1],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吸收、技能掌握受限,不利于学生在企业的就业。鉴于此,如何加强工科非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工电子教学构建新体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非电类专业中电工电子课程与其它的课程相比,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奠基性。与国外的教学比较,该课程教学的模式较为僵化,理论实践脱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2],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各职业院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这对职教的发展和员工基础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压力。在师资上,高职院校师资短缺现象普遍存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机械类教师经培训后兼职,由于师资的不足,使得许多职业院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采取合堂式教学;同时由于高中阶段还有文理分科的现象存在,使得文理科生在电工电子基础上差异较大,使高职电工电子教学难度额外加大。上述种种问题,必须通过课程建设和改革加以解决。
二、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措施
(一)教材建设
对比传统教材强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电子课程因课时有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强调必须、实用、精而准原则,要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整合电工电子内容,采取理实一体化构建方案,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电路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常用元器件检测及使用能力、寻找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绘制和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教材适宜项目化编排,以利于教,便于学。宜将基本电路的分析与制作、企业生产与生活典型电路的设计、装调维护等内容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在介绍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展示电路的安装和调试;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先进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融入新知识和新技术。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作为一个课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在生产过程的运行、维修、管理、技术革新、改造能力以及进行技术交流的必要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学生要求的既会工厂企业常见电路分析、设备操作和电路调试,又能进行电工电子设备制造、保养和排故。
(二)教案建设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体现。教案要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器材应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难点的化解,因此、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开发高质量的适合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教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来的高职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按照项目的任务来组织教案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任务是独立的,教案中列出知识点,教师在教学时可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把相关的知识点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情况及时调节某一个项目单元,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设计知识点时,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根据知识点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思路、教学中所用到的器材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到的方法,并按步骤的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细化,每个步骤包括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这个步骤中的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体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操作技能。最后,教案还要有一个反映教师对本任务的教学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
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良好操作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对于课程教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高职电工电子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关键就在于创新教学的方法。但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教材的内容与知识构成,在掌握学生不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方法的选择需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为中心,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讲授理论有实践实例支撑,实践操作有理论依据。例如在进行电路安装与故障排除的教学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则抽象、乏味,难以理解,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电路原理结合实际操作予以讲解;又如在讲电机控制电路时,我们可以将接触器、开关以及继电器等零件先拆分,化整为零,把内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别的演示讲解,再把电路根据情况分部分讲解,同时让学生根据情况动手操作;这样学生能完整的掌握电路情况,加深对电路理解和技能提高,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安装完电路却不懂电路。此外,还应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和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感知电路的结构和装调方法,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四)多媒体利用
在教学中,常常因为场地的限制而无法完全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掌握操作要领,尤其是教师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对于元器件的布置、导线连接及接头工艺等都是十分细微的操作;如果直接进行演示,大部分学生无法看清楚操作细节,更无法完全牢记动作的全部要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先制作课件再借助多媒体展示,将细微的局部动作按顺序进行分解,分别演示讲解,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对于学生的强大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对电路的细节分布一目了然,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细节动作的记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在一定程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重视因材施教
由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之间知识与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平衡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然后在教学时从进度上照顾基础较差学生,要求多练多做,不断总结。促使基础较差学生能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获得较快进步。对基础好的学生,在达到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后,提高其知识理解深度和安装工艺方面的要求,这样既可以保证基础较差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也能促进基础较好的学生有进一步的巩固和的提高。
三、结语
电工电子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伴随科技的进步,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工电子教学只有不断革新,科学组织教材和教学,优化教案,提高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资源建设,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使电工电子课程在高职非电类工科学生中真正成为一块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郭文一.试论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J].才智,2014,(7)
[2] 付兰芳, 李长安等.国内外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对比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5)
作者单位: 傅贵兴,赵凤,李秀英: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傅正容: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