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 鲁文杰
【机构】 舟曲县城关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受积累素材、观察事物、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等原因的影响,使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在小学就要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组织能力,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作文教学,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 能力 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它不仅反映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还是学生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老师,让他们倍感烦恼。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受积累素材、观察事物、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等原因的影响,使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对作文课“敷衍了事、避而远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就谈谈我对小学写作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大多数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细致的观察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需对小学生展开如下培养:1、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与耐力,这样就能得到写作所需的第一手资料,自然就能形象的用文字展现事物自然变化的规律;2、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虽然有的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但观察事物的目的不明确,没有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所以就不可能准确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也就得不到好的作文素材;3、培养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做笔记把观察到地好的素材记录下来的良好习惯,每天要求学生写日记把观察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持久性的记下来,并准确地运用到写作之中。4、引导学生正确查阅文献资料,阅读课外书籍,并把课文中优美段、句、词背诵下来,在写作之中应用适当的段落中。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组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感。虽然有的学生积累素材,但在写作当中不知道怎样表达与运用,写起作文无从下笔,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内容空乏,不知道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导致心中无文说,笔下无文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准确地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做如下对学生的指导:1、在写作课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心里话,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写即兴语句和作文,有引导性让学生就某一个词、句进行培训写话,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正确引导识图观察能力,并就对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准确的记录下来。2、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严格要求、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通顺的话来回答。注意纠正学生的习惯用语和方言。3、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训练,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记述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作文教学。
在上写作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子,利用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观察事物的本质,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注重写作交流,提倡写作方法的积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作为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学生中优秀作文在班级中进行阅读交流;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鼓励学生勤于动笔,细心多练,养成每日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做好知识的迁移,学会运用别人的语言,发展自己语言。及时对学生习作展开多形式的自评、互评、师生评讲等方法,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好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要勤观察,勤记录、勤积累、勤动笔;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写作 能力 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它不仅反映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还是学生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老师,让他们倍感烦恼。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受积累素材、观察事物、语言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等原因的影响,使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对作文课“敷衍了事、避而远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就谈谈我对小学写作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大多数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细致的观察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需对小学生展开如下培养:1、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与耐力,这样就能得到写作所需的第一手资料,自然就能形象的用文字展现事物自然变化的规律;2、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虽然有的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但观察事物的目的不明确,没有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所以就不可能准确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也就得不到好的作文素材;3、培养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做笔记把观察到地好的素材记录下来的良好习惯,每天要求学生写日记把观察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持久性的记下来,并准确地运用到写作之中。4、引导学生正确查阅文献资料,阅读课外书籍,并把课文中优美段、句、词背诵下来,在写作之中应用适当的段落中。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组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感。虽然有的学生积累素材,但在写作当中不知道怎样表达与运用,写起作文无从下笔,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内容空乏,不知道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导致心中无文说,笔下无文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准确地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及文字组织能力,需要我们教师做如下对学生的指导:1、在写作课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心里话,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写即兴语句和作文,有引导性让学生就某一个词、句进行培训写话,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正确引导识图观察能力,并就对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准确的记录下来。2、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严格要求、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通顺的话来回答。注意纠正学生的习惯用语和方言。3、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训练,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记述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作文教学。
在上写作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子,利用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观察事物的本质,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注重写作交流,提倡写作方法的积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作为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学生中优秀作文在班级中进行阅读交流;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鼓励学生勤于动笔,细心多练,养成每日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做好知识的迁移,学会运用别人的语言,发展自己语言。及时对学生习作展开多形式的自评、互评、师生评讲等方法,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好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要勤观察,勤记录、勤积累、勤动笔;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