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 侯艳华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口语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有的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误区:①口语交际等于“说话”,淡化了交际性;②口语交际等于“读话”,削弱了口语化;③口语交际等于“共话”,忽视了个性化;④口语交际等于习作指导,注重了理性构思,却忽略了生活化、情绪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必须“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口语交际并列与阅读、写作,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体现了对语文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以及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口语交际决不同与阅读理解。要培养小学生规范的口语、灵敏的应答能力和得体的谈吐举止,教学中必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一、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
  小学生的生活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然而童心无意,一切都会在他们的无意中很快消失。教师不但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捕捉住生活中一个个诱人的话题。如低年级的“借铅笔”、“我喜爱的小动物”、“我的玩具”;中年级的“代人购物”、“采访”、“我的一张珍贵的照片”;高年级的“过生日,请吃饭好不好?”、“学会提意见”、“劝阻”等等。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可以“撬开”学生的嘴巴,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成功的口语交际教学奠定基础。
  二、创设有实践意义的交际情景。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它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承担了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才能产生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交际”也才可能有其实际意义。如在“学会提意见”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鹏考试得了70分,他妈妈怒斥他,骂他笨,并夺过给他吃的苹果……然后抛出话题,假如你是小鹏的同学,你有什么想法?准备怎么做?学生就此话题纷纷给小鹏的妈妈提意见……
  三、注重培养交际中的角色意识。
  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时,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交际情境中扮演的那个角色。为此口语交际课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角色,一是指角度,即某人所处的地位、职业等;二是指“色彩”,即人们根据自己的地位、身份、职业等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语音、语气、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使他能想角色所想,思角色所思。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中作适当的提示之外,可以给角色配以适当的道具、服饰布景等,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角色需求。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行比较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
  四、重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典型示范作用,是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浅,言语表达还很幼稚。尤其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的典型示范更为重要。任何技巧的入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犹如练字先临帖,绘画先素描一般。对于模仿能力强的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原动力。当然,示范不一定皆由教师来承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而我认为更总要的是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捕捉示范”:学生所反馈出来的正确的优良的信息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在肯定中,学生便有了模仿的范本。
  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效应。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来之于他们兴趣,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耐心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不轻易挑剔学生口语中的“毛病”,宽容大方地让学生“再说过一次”等等,这些细心的呵护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永葆参与交际的活力。
  六、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非言语因素行为的熏陶。
  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在非言语行为方面也有具体的要求,如:与别人交流,态度大方自然,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因为言语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及体态语(表情、手势等),都充满着一定的感情色彩。而听者也要从对方的表情动作中领会其精神实质,甚至心理变化等。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非言语因素行为的熏陶,如与人交流时语气要温和、委婉、眼睛正视对方,面带微笑,身体要站正,不要摇头晃脑,手脚摆放要自然等等,这不仅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人格素养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