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福泉市高中生的消费现状及对策探讨
【作者】 赵 强
【机构】 贵州省福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青年时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年龄上和生理上来看他们属于未成年人,但他们的很多想法和心理又超越了他们所处的阶段,这种矛盾也体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消费中。如何对待金钱、如何消费?这些问题也是在高中阶段必须直面和处理好的问题,它关系到高中生的今后的成长。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关于我市高中生消费现状的调查。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调查,对我市高中生的消费现状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有针对性的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对高中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2014年1月-7月对全市三所高中生发放问卷共40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0份,发放问卷的学校既有农村中学,又有城市中学,调查的学生涵盖高中三个年级,因此调查对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2、文献研究法。关于高中生消费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的宝贵的结论和成果,本次研究也参考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文献。
三、研究结果及成因分析
1、我市高中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节俭意识较差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维持他们学习的各种费用基本上全部来自于父母,从这一意义上说,高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他们每月从父母那里领取生活费用,而不是自己负担,他们没有经历过挣钱的艰辛,因此在消费的时候不知节制。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花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根据我们在学校的观察,一到课间,总会有许多同学去小卖部购买零食。另外,从我们开展的调查问卷来看,在“你平时的消费习惯”这一项中,认为应当尽量节俭的学生还不到一半,这反映出当前高中生在消费过程中的节俭意识不强(见表1)。
表1高中生消费习惯
(2)自律意识不强
跟风从众是许多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缺点,这一缺点也体现在他们的消费中。在现实生活中,有同学看见其他同学在消费某种产品,不顾自己的实际需要,有的甚至不顾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盲目跟风甚至攀比,没有做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同学一个人消费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自律,但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则受环境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关于“和他人一起消费时比自己一个人消费”这一项的调查中,认为自己与他人在一起消费较平时自己一人消费较高的同学占46.8%(见表2),这说明,许多高中生的在环境发生变化后,消费时会丧失自律意识。
表2高中生消费自律意识调查
(3)理财意识不强
财富需要管理,会理财,能使有限的财富得到合理的配置,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因此,我们从小应该培养理财的习惯。高中生在身心发展上接近成年人,更应学会理财。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那么理想。在关于“当你拿到生活费以后,一般会怎样安排”这一调查中,有30.1%的同学是没有预算的(见表3);在关于“你平时是否做消费记录”这一项调查中(见表4),经常做记录的只有25%,说明他们的理财意识较差,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生活费进行安排。
表3高中生理财方式调查
表4高中生消费记录习惯调查
(4)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不均衡
在“你对压岁钱和生活费盈余部分一般会如何处理”这项调查中(见表5),选择改善物质生活的要比选择丰富精神生活的高出10%左右,说明高中生更加注重物质消费,忽视了精神消费。
表5高中生物质与精神消费比例调查
(5)父母不良消费习惯影响孩子的消费习惯
在问卷设计前,我们已经考虑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第12题“你父母的消费观念是?”和第18题“你平时的消费习惯是?”。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习惯节俭消费的父母所占比重与习惯节俭消费的学生所占比重都约为40%,而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父母所占比重与喜欢想花就花的学生的比重也较为接近,约为9%左右(见表6)。由此可见,父母的消费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消费习惯。
表6父母消费习惯对子女的影响
2、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孩子们的零花钱也在水涨船高,使得他们的消费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商品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诱惑增加。其次,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在一个人消费时,往往是比较理性的,但当其处于同伴群体之中的时候,就会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
(2)主观原因: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父母长辈们的溺爱,吃好喝好玩好,以至于在他们长大以后,养成了什么都要买最好的毛病。此外,有的家长并没有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在生活中铺张浪费、追求名牌,这也深深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加之,有的学生在这种成长环境之中放松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认为这一切就是应该如此,因此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
四、解决措施
1、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里,大人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们总是喜欢效仿大人们的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大人们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浪费之风、享受之风、攀比之风有所滋长,在这种环境之中生活的孩子们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影响。为此,要解决高中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净化社会风气,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
2、培育良好的家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会影响孩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注重勤俭消费的学生,他的父母平时消费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节俭的;而大手大脚消费的学生,他的父母在消费时往往也是大大咧咧的。因此,要想规范学生的消费行为,必须要注重家风建设,发挥良好家风的熏陶作用。
3、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地方。教师和同伴群体的言行、校园环境和活动都会深深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为此,解决高中生的消费问题,还必须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一方面,要发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多,对于学生存在的攀比之风、浪费之风要及时制止,要利用主题班会课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以及举办关于消费的辩论赛、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消费行为和健康的消费心理的重要性。
4、中学生要注重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有了极大的发展,趋近成熟。与此同时,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丰富,能够更好的判断是与非、对与错。但不应该就此停步,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此外,要了解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铺张浪费为耻;要树立绿色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张愉茜、王旭飞.辽河油田高中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校园心理》.2010.06
[2]胡雪梅.如何看待当代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教师》.2012.06
青年时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年龄上和生理上来看他们属于未成年人,但他们的很多想法和心理又超越了他们所处的阶段,这种矛盾也体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消费中。如何对待金钱、如何消费?这些问题也是在高中阶段必须直面和处理好的问题,它关系到高中生的今后的成长。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关于我市高中生消费现状的调查。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调查,对我市高中生的消费现状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有针对性的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对高中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促使其健康成长。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2014年1月-7月对全市三所高中生发放问卷共40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0份,发放问卷的学校既有农村中学,又有城市中学,调查的学生涵盖高中三个年级,因此调查对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2、文献研究法。关于高中生消费的问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的宝贵的结论和成果,本次研究也参考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文献。
三、研究结果及成因分析
1、我市高中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节俭意识较差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维持他们学习的各种费用基本上全部来自于父母,从这一意义上说,高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他们每月从父母那里领取生活费用,而不是自己负担,他们没有经历过挣钱的艰辛,因此在消费的时候不知节制。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花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根据我们在学校的观察,一到课间,总会有许多同学去小卖部购买零食。另外,从我们开展的调查问卷来看,在“你平时的消费习惯”这一项中,认为应当尽量节俭的学生还不到一半,这反映出当前高中生在消费过程中的节俭意识不强(见表1)。
表1高中生消费习惯
(2)自律意识不强
跟风从众是许多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缺点,这一缺点也体现在他们的消费中。在现实生活中,有同学看见其他同学在消费某种产品,不顾自己的实际需要,有的甚至不顾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盲目跟风甚至攀比,没有做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同学一个人消费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自律,但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则受环境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关于“和他人一起消费时比自己一个人消费”这一项的调查中,认为自己与他人在一起消费较平时自己一人消费较高的同学占46.8%(见表2),这说明,许多高中生的在环境发生变化后,消费时会丧失自律意识。
表2高中生消费自律意识调查
(3)理财意识不强
财富需要管理,会理财,能使有限的财富得到合理的配置,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因此,我们从小应该培养理财的习惯。高中生在身心发展上接近成年人,更应学会理财。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那么理想。在关于“当你拿到生活费以后,一般会怎样安排”这一调查中,有30.1%的同学是没有预算的(见表3);在关于“你平时是否做消费记录”这一项调查中(见表4),经常做记录的只有25%,说明他们的理财意识较差,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生活费进行安排。
表3高中生理财方式调查
表4高中生消费记录习惯调查
(4)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不均衡
在“你对压岁钱和生活费盈余部分一般会如何处理”这项调查中(见表5),选择改善物质生活的要比选择丰富精神生活的高出10%左右,说明高中生更加注重物质消费,忽视了精神消费。
表5高中生物质与精神消费比例调查
(5)父母不良消费习惯影响孩子的消费习惯
在问卷设计前,我们已经考虑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第12题“你父母的消费观念是?”和第18题“你平时的消费习惯是?”。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习惯节俭消费的父母所占比重与习惯节俭消费的学生所占比重都约为40%,而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父母所占比重与喜欢想花就花的学生的比重也较为接近,约为9%左右(见表6)。由此可见,父母的消费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消费习惯。
表6父母消费习惯对子女的影响
2、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孩子们的零花钱也在水涨船高,使得他们的消费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商品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诱惑增加。其次,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在一个人消费时,往往是比较理性的,但当其处于同伴群体之中的时候,就会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
(2)主观原因: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父母长辈们的溺爱,吃好喝好玩好,以至于在他们长大以后,养成了什么都要买最好的毛病。此外,有的家长并没有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在生活中铺张浪费、追求名牌,这也深深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加之,有的学生在这种成长环境之中放松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认为这一切就是应该如此,因此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
四、解决措施
1、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里,大人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们总是喜欢效仿大人们的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大人们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浪费之风、享受之风、攀比之风有所滋长,在这种环境之中生活的孩子们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影响。为此,要解决高中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净化社会风气,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
2、培育良好的家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会影响孩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注重勤俭消费的学生,他的父母平时消费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节俭的;而大手大脚消费的学生,他的父母在消费时往往也是大大咧咧的。因此,要想规范学生的消费行为,必须要注重家风建设,发挥良好家风的熏陶作用。
3、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地方。教师和同伴群体的言行、校园环境和活动都会深深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为此,解决高中生的消费问题,还必须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一方面,要发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多,对于学生存在的攀比之风、浪费之风要及时制止,要利用主题班会课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以及举办关于消费的辩论赛、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消费行为和健康的消费心理的重要性。
4、中学生要注重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有了极大的发展,趋近成熟。与此同时,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丰富,能够更好的判断是与非、对与错。但不应该就此停步,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此外,要了解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铺张浪费为耻;要树立绿色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张愉茜、王旭飞.辽河油田高中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校园心理》.2010.06
[2]胡雪梅.如何看待当代高中生的消费行为.《教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