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数学研究性学习选题类型浅析

【作者】 刘迎春

【机构】 山东省兰陵县东苑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即学生带着研究的意识,带着探究问题的意识去学习,去从事各项学习活动,它可以贯穿在各学科学习和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的角度解释,它指的是一门课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选题类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要在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将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学基本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双方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领域一个崭新课题,学术界围绕这一课题的讨论和研究,目前尚无有统一的定论。张肇丰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霍益、张人红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钱宏达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以上三种定义对研究性学习"邻近的属"的界定明显不一致,但我们还能从中得出几点共同的认识:(1)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但离不开教育情境,需要教师的引导;(2)学习活动不是围绕传统意义的教科书,而是围绕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展开的;(3)对问题的解决是借助于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学习目的也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
  那么,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我们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它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即学生带着研究的意识,带着探究问题的意识去学习,去从事各项学习活动,它可以贯穿在各学科学习和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的角度解释,它指的是一门课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新颁布的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后一种含义。 
  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课程,或者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学生都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进入问题阶段。如果我们用"跳一跳摘果子"来形容,这时正处在营造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被激发,探究动机被启动,呈现给学生的是"观之欲滴的果子"。二是实践体验阶段。在开放的情境中,学生主动搜集各类信息,结合自己的感受,利用各种思维,梳理所掌握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品尝成功之果,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表达交流阶段。感悟的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在师生的帮助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知识更为全面,能力进一步提高,在"观之欲滴――嚼之有味――共同分享"的学习过程中,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空都得到解放。
  三、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类型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主要指从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它可不要拘泥于形式,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实际,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综合程度和研究方式,灵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类型。选择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整个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新教材中所提供的课题示例,只是研究性学习的大致类型,更多的课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从性质上看,可以是综合性课题,也可以是分科性课题;从形式上看,可以是实践性课题,也可以是思辩性课题;从指向上看,可以是社会现实性课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课题。一个好的课题应源于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教师必须避免强加于学生或对研究对象作太严格的规定。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发选择个人感兴趣、有创意的新课题。具体类型有以下几种。 
  1、数学教科书中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该类型课题是以数学教科书中所提出的课题或是该课题的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它直接源于数学教学课题。
  2、数学学科中综合式研究性学习
  该类型课题涉及数学学科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3、跨学科的综合式研究性学习
  该类型课题是以数学科内容为中心,包括了其它学科的有关知识内容,类似于综合活动课的研究。它围绕某个课题组织跨学科的知识开展研究,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数学第一册(下)P141中的研究性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这个研究性课题是学生从已学过的向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力和速度的问题。教科书中给出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挂一个物体的问题,第二个例子是船航行的问题。在讲授这两个例子时,要让学生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如何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另一方面是如何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再找出一些用向量知识解决的物理问题。 
  4、社会调查式的研究性学习
  该类型课题是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的,在课题研究中,尽可能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它强调的是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课题内容可取用于以上三种类型。如,让学生到附近的商店、工厂、学校作实际调查,了解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把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建立函数关系、并作出解答。 
  参考文献: 
  1、王小阳:"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新的数学理念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3
  2、洪明:研究性学习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
  3、马复: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