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问题意识
【作者】 骆红兰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问题意识”是指幼儿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然是一个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他能发现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瓦特看到开水可以掀起壶盖,萌发出问题,最终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能力和动力,通过问题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引发出新的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并最终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以“兴趣”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观察生活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一年来,我们选取了水、冰、面粉、磁铁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探究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2、创设情境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中,我们分别以“飞机飞上天”和“兔妈妈逛公园”游戏导入主题,并巧妙地隐藏了操作手法,使幼儿看到“飞机”、“小兔”竟然自己动了起来,一下就引发了幼儿的猜测,问题随之而来,继而产生了解答问题的欲望,激发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探究活动。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1、以启发生问题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巧妙提出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常运用多种形式来启发幼儿产生问题意识,如在《磁铁可以吸什么》中以设计游戏引发思考的方式、在《看一看,尝一尝》中以提供材料进行对比的方式、在《各种各样的冰》中以合作讨论引起争论等方式,自然地激发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并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
2、以妙语答问题保护问题意识
孩子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但是无论问题价值高低,我们都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问题,正确地加以引导。有时遇到教师也不懂的问题,我们会诚恳地对孩子说:“你提的问题太好了!我也正想知道呢,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吧!”以此来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幼儿逐步形成敢问、愿问的习惯,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的习惯。而有时问题的答案亢长且深奥,幼儿年龄小不能理解,如果我们试图面面俱到详尽无遗地解答孩子的问题,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学到知识,还会扼杀孩子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磁铁游戏后,牛牛就好奇地问:“为什么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啊?”简单的几句话说不清楚,孩子也不能理解,我们就回答:“磁铁和铁制品是两个好朋友,它们最喜欢在一起玩,所以它们一靠近就吸在一起了。”
三、通过科学活动对小班幼儿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1)近一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积极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对话,思维更具条理性;在科学活动、科学发现室、自然角中,他们能关注到事物的变化,在一些现象的启发下,就其背后蕴涵的浅显的科学原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和自豪,萌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日益更新,并努力尝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借鉴“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的同时,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活动;在活动中以鼓励性、层次性、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并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让幼儿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支配自己的活动,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最大的发展。
(3)运用新的、合理的教学模式替代原有的科学活动模式,幼儿的学习不再由教师牵着走,而是象科学家一样亲历整个探索过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验验证——调整方案——再次验证——交流总结,实现了“教”与“学”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幼儿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和谐、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中。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幼儿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教师要里力争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这样幼儿才能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必然是一个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他能发现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瓦特看到开水可以掀起壶盖,萌发出问题,最终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能力和动力,通过问题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引发出新的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并最终解决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以“兴趣”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观察生活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一年来,我们选取了水、冰、面粉、磁铁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探究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2、创设情境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有趣的磁铁》系列活动中,我们分别以“飞机飞上天”和“兔妈妈逛公园”游戏导入主题,并巧妙地隐藏了操作手法,使幼儿看到“飞机”、“小兔”竟然自己动了起来,一下就引发了幼儿的猜测,问题随之而来,继而产生了解答问题的欲望,激发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地探究活动。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1、以启发生问题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巧妙提出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常运用多种形式来启发幼儿产生问题意识,如在《磁铁可以吸什么》中以设计游戏引发思考的方式、在《看一看,尝一尝》中以提供材料进行对比的方式、在《各种各样的冰》中以合作讨论引起争论等方式,自然地激发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并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
2、以妙语答问题保护问题意识
孩子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但是无论问题价值高低,我们都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问题,正确地加以引导。有时遇到教师也不懂的问题,我们会诚恳地对孩子说:“你提的问题太好了!我也正想知道呢,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吧!”以此来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幼儿逐步形成敢问、愿问的习惯,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的习惯。而有时问题的答案亢长且深奥,幼儿年龄小不能理解,如果我们试图面面俱到详尽无遗地解答孩子的问题,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学到知识,还会扼杀孩子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磁铁游戏后,牛牛就好奇地问:“为什么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啊?”简单的几句话说不清楚,孩子也不能理解,我们就回答:“磁铁和铁制品是两个好朋友,它们最喜欢在一起玩,所以它们一靠近就吸在一起了。”
三、通过科学活动对小班幼儿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1)近一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积极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对话,思维更具条理性;在科学活动、科学发现室、自然角中,他们能关注到事物的变化,在一些现象的启发下,就其背后蕴涵的浅显的科学原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和自豪,萌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日益更新,并努力尝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借鉴“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的同时,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活动;在活动中以鼓励性、层次性、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并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让幼儿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支配自己的活动,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最大的发展。
(3)运用新的、合理的教学模式替代原有的科学活动模式,幼儿的学习不再由教师牵着走,而是象科学家一样亲历整个探索过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验验证——调整方案——再次验证——交流总结,实现了“教”与“学”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幼儿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和谐、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中。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幼儿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教师要里力争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这样幼儿才能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