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艺术
【作者】 王 鹃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凤凰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适当地将作业以不同的面孔呈现,会减少学生对作业的乏味,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但是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性质,就语文学科而言,让学生完成个性化作业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如果将"花样"作业当做个性化作业,一味地讲究作业的形式,就会失去作业的训练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 自选作业 目标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在教学中广泛生根,作业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把被动作业变成主动作业,由过去讨厌作业变为现在的喜欢作业。但在欣喜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失去作业的功效。针对语文学科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一、明白“三个不等于”
1.个性化作业不等于自留作业
为了体现“个性”,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上给学生留了一些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甚至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更不别提把握教材重难点的能力了,作业很大程度上应由教师导引。如果一味地让他们自留作业,势必会造成作业的盲目性。再说,由于语文学科性质所定,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记与背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2500个汉字,必须会写、会读,并知道意义。而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你让他们自留作业,他们绝对是给自己留最简单的、容易完成的。这样布置作业的功效就丧失了,如何保证他们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呢?
2.个性化作业不等于自选作业
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多半来源于学习兴趣。会做的事情,很乐意去做;做起来有困难的事情,不去严格要求是不会去做的。笔者给一个班级进行了测验,以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他们挑选完成,检查结果是:大半学生选的是简单、易做的内容。这样,如果将自选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等同起来,就不妥了,如果将个性化作业当做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话,长此以往,孩子们势必会养成趋易避难的习气。
3.个性化作业不等于“花样”作业
适当地将作业以不同的面孔呈现,会减少学生对作业的乏味,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但是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性质,就语文学科而言,让学生完成个性化作业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如果将“花样”作业当做个性化作业,一味地讲究作业的形式,就会失去作业的训练价值。
二、坚持“四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
也可称为价值性原则。就是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制订每次作业的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编制作业任务,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2.层次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作业1是针对基本目标设计的,作业2是针对发展性目标设计的,属于选做作业。把握作业的难易度,既要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做得了。
3.多样性原则
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题型、多用性,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题的编制一定要精选精编,合理控制作业量,讲究作业效果,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4.复现性原则
有机地将新旧语言材料结合起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语言材料,又能加快学生学习新语言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抓好“五个结合”
1.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与课堂教学一样,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既有预设的,又有生成的。预设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的,要求学生完成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作业;生成性作业,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即时设计出的以便于攻破教学难题、发展学生个性、完成教学目标的作业。
2.知识点与生活点相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学生比较有兴趣,完成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做到将课内应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给学生搭起一座文本与生活的平台。
3.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在如今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既要有要求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成分,也要对于同样的或相似的作业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体现层次性。留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弹性大,便于学生自主把握。一句话就是要做到不偏离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给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的自由,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4.联系各科与尊重学科特点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设计个性化作业要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以语文个性为主轴,借助其他学科,加以整合,求得统一与和谐的运转。
5.布置与反馈相结合
一道质量较高的作业设计好后,其价值还是潜在的。作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通过作业后有形或无形地提高能力和素质。一般来说,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就会出现“认真完成”“不认真完成”“不完成”三种情况。如果不完成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人多,吃“回头草”,必将降低作业价值,影响新的学习。个性化作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作业过程中,要是错过时机,就无法“补救”。因此,加强作业过程管理,做到设计布置与监控反馈相结合,对提高作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我们设计个性化作业的目的是彻底揭去作业设计的“老面孔”,以提高作业的价值。只要我们对个性化作业设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打开更开阔的思路,有效引导,我们设计的作业就会更具有人文内涵,求真务实,充满活力。
关键词:个性化 自选作业 目标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在教学中广泛生根,作业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把被动作业变成主动作业,由过去讨厌作业变为现在的喜欢作业。但在欣喜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失去作业的功效。针对语文学科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一、明白“三个不等于”
1.个性化作业不等于自留作业
为了体现“个性”,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上给学生留了一些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作业,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甚至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更不别提把握教材重难点的能力了,作业很大程度上应由教师导引。如果一味地让他们自留作业,势必会造成作业的盲目性。再说,由于语文学科性质所定,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记与背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2500个汉字,必须会写、会读,并知道意义。而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你让他们自留作业,他们绝对是给自己留最简单的、容易完成的。这样布置作业的功效就丧失了,如何保证他们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呢?
2.个性化作业不等于自选作业
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多半来源于学习兴趣。会做的事情,很乐意去做;做起来有困难的事情,不去严格要求是不会去做的。笔者给一个班级进行了测验,以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他们挑选完成,检查结果是:大半学生选的是简单、易做的内容。这样,如果将自选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等同起来,就不妥了,如果将个性化作业当做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话,长此以往,孩子们势必会养成趋易避难的习气。
3.个性化作业不等于“花样”作业
适当地将作业以不同的面孔呈现,会减少学生对作业的乏味,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但是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性质,就语文学科而言,让学生完成个性化作业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如果将“花样”作业当做个性化作业,一味地讲究作业的形式,就会失去作业的训练价值。
二、坚持“四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
也可称为价值性原则。就是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制订每次作业的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编制作业任务,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2.层次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作业1是针对基本目标设计的,作业2是针对发展性目标设计的,属于选做作业。把握作业的难易度,既要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做得了。
3.多样性原则
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题型、多用性,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题的编制一定要精选精编,合理控制作业量,讲究作业效果,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4.复现性原则
有机地将新旧语言材料结合起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语言材料,又能加快学生学习新语言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抓好“五个结合”
1.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与课堂教学一样,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既有预设的,又有生成的。预设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的,要求学生完成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作业;生成性作业,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即时设计出的以便于攻破教学难题、发展学生个性、完成教学目标的作业。
2.知识点与生活点相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学生比较有兴趣,完成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做到将课内应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给学生搭起一座文本与生活的平台。
3.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在如今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既要有要求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成分,也要对于同样的或相似的作业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体现层次性。留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弹性大,便于学生自主把握。一句话就是要做到不偏离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给学生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的自由,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4.联系各科与尊重学科特点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设计个性化作业要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以语文个性为主轴,借助其他学科,加以整合,求得统一与和谐的运转。
5.布置与反馈相结合
一道质量较高的作业设计好后,其价值还是潜在的。作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学生通过作业后有形或无形地提高能力和素质。一般来说,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就会出现“认真完成”“不认真完成”“不完成”三种情况。如果不完成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人多,吃“回头草”,必将降低作业价值,影响新的学习。个性化作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作业过程中,要是错过时机,就无法“补救”。因此,加强作业过程管理,做到设计布置与监控反馈相结合,对提高作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我们设计个性化作业的目的是彻底揭去作业设计的“老面孔”,以提高作业的价值。只要我们对个性化作业设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打开更开阔的思路,有效引导,我们设计的作业就会更具有人文内涵,求真务实,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