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设计
【作者】 秦士玉
【机构】 湖北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大铁钉、漆包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电磁铁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性质?
2、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数数能吸引多少大头针。老师将每个组的大头针的个数板书在黑板上
组 别:1 2 3 4 5 6
大头针的个数:15 8 20 23 10 51
3、学生观察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电磁铁的磁力不同),
5、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电磁铁的有关知识,为下面的科学猜测作铺垫。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实践中记录,在记录中发现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必须时时为培养学生的这种素养而作准备。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提出问题: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提出各种猜测(与铁钉的大小、电池的多少、线圈的圈数等等)
3、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设计意图:科学猜测并非异想天开,它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更要猜测有什么关系,这体现出教师要求学生思维严密,做到有理有据,为选择探究问题,设计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三)设计实验
1、我们怎样证明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呢?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2、学生讨论方法,全班集体确定实验方案,并制定实验计划
设计意图:实验前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这样的探究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汇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进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对比实验中必须控制好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使实验方案不断完善。
(四)实验探究
1、教师讲清实验要求
2、学生根据方案设计表格,教师巡视。
3、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设计意图:对小学生而言,明确实验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学会科学地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实验后梳理分析数据,这是科学课中必须培养的学生素养。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设计意图:老师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要引导他们解决难题,更要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不仅要学会合作探究,更要学会科学探究后的材料整理,这是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更是一种科学素养。
5、汇报实验结果。
6、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研究求真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组内的交流是实验过程的再回顾,全班汇报交流既汇报了研究过程,又展示研究所得,从而唤起他人思维参与,在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这一设计,不仅是对研究数据的梳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和研究方法互补的过程。
(五)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设计一个磁力更强的磁铁。
设计意图:课堂的结束并非探究的终止,课外才是学生探究的更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合作,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实践,自主总结,这样的自主探究才是最有价值的探究。
知识与技能: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大铁钉、漆包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电磁铁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性质?
2、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数数能吸引多少大头针。老师将每个组的大头针的个数板书在黑板上
组 别:1 2 3 4 5 6
大头针的个数:15 8 20 23 10 51
3、学生观察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电磁铁的磁力不同),
5、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电磁铁的有关知识,为下面的科学猜测作铺垫。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实践中记录,在记录中发现问题,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必须时时为培养学生的这种素养而作准备。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提出问题:你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提出各种猜测(与铁钉的大小、电池的多少、线圈的圈数等等)
3、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设计意图:科学猜测并非异想天开,它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更要猜测有什么关系,这体现出教师要求学生思维严密,做到有理有据,为选择探究问题,设计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三)设计实验
1、我们怎样证明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呢?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2、学生讨论方法,全班集体确定实验方案,并制定实验计划
设计意图:实验前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这样的探究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汇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进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对比实验中必须控制好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使实验方案不断完善。
(四)实验探究
1、教师讲清实验要求
2、学生根据方案设计表格,教师巡视。
3、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设计意图:对小学生而言,明确实验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学会科学地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实验后梳理分析数据,这是科学课中必须培养的学生素养。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设计意图:老师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要引导他们解决难题,更要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不仅要学会合作探究,更要学会科学探究后的材料整理,这是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更是一种科学素养。
5、汇报实验结果。
6、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研究求真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组内的交流是实验过程的再回顾,全班汇报交流既汇报了研究过程,又展示研究所得,从而唤起他人思维参与,在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这一设计,不仅是对研究数据的梳理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和研究方法互补的过程。
(五)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设计一个磁力更强的磁铁。
设计意图:课堂的结束并非探究的终止,课外才是学生探究的更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合作,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自主设计、自主实践,自主总结,这样的自主探究才是最有价值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