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环境下选考科目设置分析——以浙江省N高校英语和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作者】 樊 杰 邹华胜 徐 莹

【机构】 (宁波大红鹰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宁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基于对浙江省N高校英语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调查数据,分析高中科目学习成绩和大学专业课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高中英语成绩和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成绩相关,而没有高中科目明显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成绩相关。因英语为必考科目,从而建议该校英语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均设为不限。
  关键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选考科目设置;大学专业课成绩  Abstract: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n English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s in the Zhejiang N University,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school subjects performance and college major courses achievement.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high school English score and college English major courses achievement was closely related, but no subject in high school had impact on study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We suggested that the University should set “unrestricted” as entrance examination subject range for both its English major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since English was a required subject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 system reform; entrance examination subject selection; college major courses achievement
  一、文献综述和背景
  教育部于2001年同意东南、南理工、南航等三所大学提出的自主招生申请,自此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由单一的统考方式变为多元招生方式[1]。对相关课题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教育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专业选择[2-5]和自主招生[6-7]。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8],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本轮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促进高校和学生的有效双向选择,改革在浙江和上海先行试点,继而向全国推广。
  浙江省作为全国试点省市之一,于2014年9月19日出台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9]。浙江省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包括四个部分:统一高考招生改革、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改革以及高职提前招生,其中统一高考招生改革中明确指出:“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9]。”
  本文基于浙江省颁布的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针对其中本科层次统一高考招生改革中的选考科目设置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引言
  2017年首批本轮高考改革后所招新生将入校,浙江省按计划于2015年上半年开始在其教育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布全国各大学各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范围。引言中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其于2015年7月31日公布的信息,以学校代码作为区分,共有983所具备本科层次办学资质的大学。同时有100所以上大学开设的专业共57个,其中开设最多的专业是英语,共计463所大学,排名第二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444所大学开设,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比较接近的其他IT相关学科有软件工程(242所大学),信息与计算学科(188所大学),物联网工程(165所大学)以及网络工程(154所大学),可见IT相关学科是目前高校最热衷于开设的学科,这也反应了当前社会的需求。
  983所大学共填报了21572栏选考科目范围,同一大学的一个专业或专业类一般只填报一栏选考科目范围,但是部分高校因为同一专业的不同方向要求不同,有实验班,不同分院开设的同一专业要求不同等原因,一些专业(类)填报了不止一栏。平均每所大学填报约22栏,其中填报最多的是浙江工业大学,共计140栏,最少的只填报了1栏,共有14所大学,这类大学的专业同质性较强,如四川警察学院,承德医学院等。
  改革后浙江省的统一高考招生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是必考科目,物理、化学、技术、地理、生物、历史、政治7门科目为选考科目,高中考生须选择其中3门。高校则可以为其专业(类)填报不限科目、1门科目、2门科目以及3门科目四种选择。表1显示填报占比最高的是不限科目,共有9974栏,占比最低的是1门科目,共1463栏,另有2468栏填报了2门科目,7667栏填报了3门科目,科目被选择填报的具体分布见表2。
  表1 选考科目数分布
选考科目范围



  表2 科目选择分布



  根据上述提及的浙江省改革方案,高校填报不限科目为每个考生的选考组合提供了报考的可能,填报1门科目则只有■=0.43的选考组合能报考该校的该专业(类),填报2门科目则有■=0.71的选考组合可以报考,填报3门科目则有■=0.89的选考组合可以报考。高校和考生怎样填报选考科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以浙江省N高校英语和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从高校填报选考科目的角度进行探讨。
  三、研究设计
  1、核心思想
  学科之间差异巨大,某一专业领域的佼佼者,选择另外一个专业可能就无法取得相同的成绩;反之,一个学业不突出的学生换一个专业之后,成绩斐然也有可能。因此,优秀是个相对的概念,高校各专业应利用选考科目设置机会挑选那些在本领域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潜能体现在专业课学习能力上,本文以专业课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在本领域能力的标准,通过分析高中科目学习成绩和大学专业课学习成绩的关系,提出选考科目设置建议。
  2、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有两个部分:N高校数据库和实地问卷调查。其中N高校的数据库提供被调查学生所有课程的学分、成绩、课程性质、课程名称、专业以及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实地问卷调查则获取对应学生的高中阶段成绩以及研究所需的其他信息,两组数据通过学生的学号连接,并使用统计软件R作为数据分析工具。
  3、问卷设计
  实地调查的问卷为自编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专业喜欢程度等问题;第二部分为学习成绩信息,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的高考成绩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技术等科目的会考成绩。
  4、样本描述
  调查对象为浙江省N高校的2012级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2012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由于不同省份的高考方式有区别,学生高中阶段的备考、学习情况也有所不同,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只调查该校该专业的浙江生源。课题组向所有符合调查要求的学生发放问卷, 其中英语专业收回问卷113份,有效问卷108份,男生21人,女生87人;工商管理专业收回问卷122份,有效问卷116份,男生48人,女生68人。
  5、数据处理
  浙江生源2012级大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3门高考成绩为分数值,其他7门高中会考成绩为等级值,在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下方式对等级值进行转换:A=4,B=3,C=2,P=1,E=0,技术科目分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分析中技术以这两门课的平均值计算。
  N高校的绝大部分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分,研究中衡量学生专业领域能力的专业课学习成绩只考虑以百分制评分的课程,其有两种计算方式:1.该专业所有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分,2.该专业核心课程的平均分。其中核心课程以Pearson相关系数确定,分别提取英语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的15门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Pearson相关系数:



式中,cov(X,Y)为变量X和Y的协方差,    分别表示变量X和Y的标准差,在本研究中X和Y代表课程成绩。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作为分析高中课程学习成绩和大学专业课学习成绩关系的模型,并以调整后的拟合系数(adjusted r square)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多元线性回归:
  

式中,为专业课学习平均成绩,全模型(full model)中,包括性别、专业喜欢度以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高中阶段10门课目的学习成绩,为误差向量且
  四、研究结果
  1、核心课程的提取与分析
  N高校的课程分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创新性实践学分和异动课程,其中前三者占绝对多数,本文只考虑以百分制评分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以下将符合要求的所有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总和定义为所有课程。英语专业开设70门必修课和10门专业选修课,通过对这些课程的两两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提取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I和II、国际贸易实务、经贸英语听说、外贸英语函电、英语听力II和IV、英语语法、语言学导论、专业技能强化、综合英语I、II、III和IV等15门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具体信息见表3。
  表3英语专业核心课程Pearson相关系数













  工商管理专业开设82门必修课和12门专业选修课,以Pearson相关系数为标准,提取ERP系统应用、财务管理学、大学英语I和II、管理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学、经济法、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组织行为学等15门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具体信息见表4。
  表4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Pearson相关系数












 




 N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分布为:平均分79.6,最高分87.9,最低分69.1;核心课平均成绩分布为:平均分76.5,最高分89.0,最低分63.5。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分布为:平均分78.0,最高分86.5,最低分65.3;核心课平均成绩分布为:平均分77.2,最高分90.4,最低分61.4。两个专业有一致的趋势:核心课平均成绩的平均分都低于所有课程平均成绩的平均分,但是核心课平均成绩的最高分要高于所有课程平均成绩的最高分,核心课平均成绩的最低分要低于所有课程平均成绩的最低分。这个趋势说明核心课的难度要大于其他课程,同时呈两极化分布,因此,核心课的平均成绩比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更能区分学生的专业能力。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每个专业有4个回归模型,其中2个应变量为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另2个的应变量为核心课的平均成绩,自变量也分为2组,一组只含高中阶段各科目的学习成绩,另一组还包括专业的喜欢程度和性别。英语专业如表5所示,在所有课程成绩模型中,当自变量中包含专业喜欢程度和性别时,语文、生物、政治等课程不再显著,专业的喜欢程度和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女生所有课程平均成绩明显比男生要高,在核心课成绩模型中也有类似的趋势,但通过比较调整后的拟合系数,回归4相对较好。在4个回归模型中,高中科目的学习成绩中只有英语全部显著,这说明对于N高校的英语专业,高中的英语课目与其专业课的学习紧密相关,但英语为高考必考科目,因此建议选考科目设为不限,实际上该校该专业的选考范围的确为不限。全国463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共填报了513栏,其中413栏不限科目,1栏要求1门选考科目,4栏要求2门选考科目,95栏要求3门选考科目。N高校的英语专业的选考设置和大部分高校的该专业设置相同,其不属于特色专业。
  表5英语专业回归模型
 














  注:***表示在0.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工商管理专业如表6所示,在所有课程成绩模型中,当自变量中包含专业喜欢程度和性别时,没有高中科目显著,在核心课成绩模型中,政治科目都显著,通过比较调整后的拟合系数,回归模型中包含性别和专业喜欢程度变量的比不包含的模型的拟合程度要好许多。在4个回归模型中,没有高中科目的学习成绩全部为显著,这说明对于N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没有高中科目与其专业课的学习紧密相关,这也和对工商管理专业杂而不精的普遍看法相符,该校该专业的选考科目建议设为不限,实际上该校该专业的选考范围的确为不限。若选择回归4作为决策依据,政治是其唯一可以考虑的科目。全国343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共填报了317栏,其中267栏不限科目,7栏要求1门选考科目,12栏要求2门选考科目,57栏要求3门选考科目,其中有19栏填报政治科目。N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选考设置和大部分高校的该专业设置相同,其不属于特色专业。
  表6工商管理专业回归模型
 















  注:***表示在0.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
  五、讨论与启示
  改革后的统一高考录取以高考总分为标准,但是考生计入总分的科目可能不同,因此高校如何设置选考科目极为关键。改革后的统一高考更有利于选考科目中有特长的考生,而不利于平均但是没有突出课程的学生,高校若把热门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设置为不限,将录取更多的这类特长生,若把特点鲜明的专业设置为不限,可能会导致不合适的考生进入本专业学习。高校选考科目范围设置的越少,选择性越强,1门课目只有0.43选考组合可以报考,而3门科目却有0.89,接近于不限。
  教育部鼓励高校根据办学理念,结合办学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学科培养目标和方案。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相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差异明显,相同类型大学间的同一专业也日趋差异化。因此,高校应根据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对选考科目的设置进行实证研究。
  案例中,专业的喜欢程度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但部分学生在就读本专业前,并不了解专业的特点和需要的能力,各专业的特点、要求、适合人群等信息急需整理并在考生填报志愿前普及推广。性别也是大学课程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女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要比男生好许多,这也是目前高校中的普遍现象,但女生的就业却比男生要困难,其中原因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小明. 自主招生政策的渐进调适过程及影响因素[J]. 教育探索,2013,05:57-62.
  [2]徐芃,叶浩生,陆财深. 专业志愿选择影响职业决策的统计模型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171-176. 
  [3]樊明成,陈小伟. 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J]. 大学教育科学,2009,03:91-96.
 [4]吕慈仙,李卫华. 高校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81-85. 
  [5]汪祚军,刘琴,牛忠辉,王小康,王彩虹. 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3:8-13. 
  [6]刘姝殷,林小英,文东茅. 各方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重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3.
  [7]邱瑜,张彩云.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J]. 高教探索,2010,03:87-91.
  [8]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014-09-14.
  [9]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http://www.zjedu.
gov.cn/news/26772.html,2014-09-19.
  作者简介:1、 樊杰(1976-),男,浙江象山人,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从事教育政策和电子商务研究;
  2、 邹华胜(1964-),男,山东威海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副教授,从事高校教育与管理、电子商务研究;
  3、 徐莹(1976-),女,河北阜城人,宁波大红鹰学院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从事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研究。
  本文系2015浙江省社科联重点研究项目“浙江省统一高考招生环境下选考科目设置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2015Z00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