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 想品德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探

【作者】 张运富

【机构】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淇滩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时事热点,凸显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取向,充分结合课本知识与热点新闻,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的志向。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也是时代精神和要求,把其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全过程,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来切实落实。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恰恰是初中思想品德内容的精髓,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能更好地把握好初中思想品德的丰富内涵。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要靠初中思想品德课,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更是其精华中的精华。如果把初中思想品德比作矿石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其中的金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许多章节都在长篇大论地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教师要抓好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的源泉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水之所以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可以凝缩为?“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里用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贴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头活水,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池清水、春水。也就是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发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源泉,才能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众观初中思想品德各册教材内容,无不是在具体详实地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各册教材内容的总括与主旨。教师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的导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灵魂、导师,初中思想品德受其领导和忠心拥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教师要高瞻远瞩地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