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行走在追梦的路上

【作者】 俞祚福

【机构】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15年高考落下帷幕,我校参考人数544人,文化类二本以上达线129人,艺体类二本以上双达线75人。文化类本科达线总人数与南京市教育局下达给我校的指标数(66人)相比超过了95.5%。
  一、统一认识,追逐梦想
  认识是行动的先决条件,也是形成团队合力的有力保障。我们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师会议,诸如全校性教师会议、年级组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备课组长会议等,不断地提升教师对学校办学目标的认同度。进入高三以后,为突出高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成立了高三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先后带领高三部分管理层走进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南通市海安三厂高中、河北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等学校考察学习。考察归来,老师们心灵的震憾一次比一次强烈,追逐的目标一次比一次放大。“肯苦、愿苦、乐苦”成了高三年级的一道风景,“心无旁骛,潜心教学”逐渐成为高三年级师生的共识。
  2014年8月,高三年级教学工作会议召开,讨论并制定了“高三年级高考质量目标考核奖励办法”,结合本届高三现状,确定高考质量推进指标,文化类本科达线保底指标80人,每增加10人为下一个奋斗目标;艺术类本科达线保底指标43人,每增加6人为下一个奋斗目标。并将各目标段指标数测算到每一个班级。考核办法强调团队协作,鼓励个人争先。
  二、常规管理一着不让,激发斗志贯穿始终
  走进二高中校园,步入高三年级教学楼前,跃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红色条幅。“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激励着全体高三师生的斗志;十二个班级的走廊上横拉着各班自己的口号标语。
  每天6:20之前,高三年级的行政领导和班主任都会提前到班,等候着每一位学生的到校,巡视年级、检查卫生、指导学生晨读成了各管理层每天的必修课。“清清静静、干干净净”成为全体二高中人的追求目标和指导思想。师生每天的工作从卫生开始,没有因为高三紧张的教学而松懈。我们深深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每天9:10(夏季8:35),是全校课间会操的时间,高三更是以“快、静、齐”成为全校的表率。跑操过程中,各班高喊自己班级的口号,伴随着整齐的步伐,一浪高过一浪。我校的跑操也成了全区的亮点,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兄弟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作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每天午休醒来,都能听到这首响彻二高中校园的年级之歌《我相信》。自进入高三以来,年级组决定以《我相信》作为本年级的年级之歌,在每天学生午休后,起立高歌。它不仅使同学们驱逐睡意,更一天天激发了同学们的自信,也见证了同学们一天天的成长。
  课外活动时间,老师们经常组织与班级、年级学生的友谊球赛。球场成了师生沟通交流、增进情感的又一阵地。
  进入高三以来,我们在广泛宣传动员、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着集中就餐,并得到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全天候封闭在校园里,不仅避免了上下学途中的安全隐患,更让同学们有了充足的学习、休息的时间,减少了外界对同学们的干扰;集中就餐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
  三、立足生本,潜心研究,力破高三“一模”后达线人数渐减“魔咒”
  多年来,始终有这样一条“魔咒”困扰着我们二高中人,每届高三,几次市模拟考试及高考,似乎都有这样一种现象:按照南京市模考划定的本科达线统计人数,“一模”成绩突出,但“二模”、“三模”直至高考,本科达线人数逐渐下降。如何打破这一“魔咒”,推进高三教学质量,成为本届高三师生共同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反复地研究思考,我们认为,在我们这类学校,之所以出现“魔咒”现象,主要原因有二: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调控能力薄弱,在结束新授课内容,尤其是高三一轮复习结束后,学习能力的不足尤显突出;教师方面,特别是高三一轮复习结束后,教师大都认为学生基本定型,教学随意性大,面对大量的各地模考试题,信手拈来,课堂教学实效性差。
  本届高三,自高二分班开始,学校在班级的设置和教师课务的安排上,让每一个平行班都有一个对应的参照班,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有可比照的对象,这样既便于同层次班级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竞争,同时也便于同层次班级师生之间教学的比照,便于寻找差距。为此,我们还成功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数据分析推进农村高中教育管理的实证研究》,目前该课题已处于总结提炼、申请结题阶段。
  “立足生本、精心谋划、精致管理,掌控高三教育教学节奏”,是高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每天的晨晚读,语文、英语教师到班指导,明确学生晨晚读内容,并利用最后的5分钟进行效果检测;每天中午全年级统一安排数学午练,备课组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有针对性地命制30-40分钟的试题作业,教师及时批阅。每天每位教师有选择性地与1-2位同学进行交流、谈心,加强情感投入、指导学习方法、解答疑难问题。鼓励教师晚自习值班形成学科特色。
  进入高三,学校行政和高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精心谋划、周密安排高三工作,多次召开高三教学工作会议,布暑高三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三“一模”以后,各备课组教学内容安排精确到每一天。工作小组汇总各备课组每周计划安排张贴,行政领导、教师随堂听课,对照教学内容与计划是否一致。
  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教学五认真”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空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成为二高中高三教师的座右铭。每两周,高三工作小组进行一次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出一期高三工作简报、召开一次教师会,点评得失,指明下阶段工作努力方向。备课中强调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班级学情修改学案、发挥个人特长;课堂教学强调“三抓三动”高效课堂标准(三抓:抓过程、抓细节、抓实效。三动:“形动,让学生的眼耳手动起来”、“心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动起来”、“神动,鼓励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学上突出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上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突出“四个5”课堂模式(老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课堂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课堂上老师说5句鼓励性的语言;提5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练习与作业强调多次批改,每周各学科至少有一次作业练习反馈表(记载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与改进措施和建议)张贴在教室;每次统一考试后,分层次(年级、学科组合、班级)召开质量分析会,形成不同模块的数据分析模板,对照分析,寻找提升空间。
  数据分析的重点是考试成绩的分析。每次考试,我们都会通过数据分析学情和教情,分析数据背后的各种因素,在市教研室提供考试成绩后的第二天召开质量分析会。会上,我们横向分析各层次学生的总体情况、纵向分析各层次的学科情况:全市分析→学科分析→班级分析→学生分析。最终我们的落脚点就是“剖析”到学生的学习层面、教师的教学层面、班主任的管理方面、学科教师的合作层面和年级的统筹协调层面,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教师和学生)。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何让学生积极、自主、有效乃至高效地学习,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我们在多方学习考察、借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动员,着力打造“生本课堂”,切实转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落实“以学生活动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还原课堂教学的本真,在各教研组、备课组积极行动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了“高三年级一轮复习教学示范课评比”活动。在不打乱高三教学节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生本意识,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还给学生。活动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临界生的管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重大而艰巨的研究课题。我们提出“人人都是临界生”的思想,因为对于每位学生设定或追求的目标来说,都是临界,这也体现了我们“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思想,我们深深懂得“水涨船高”的道理。而单从本科升学这一点来说,每一次市模考的数据分析告诉我们,在市划定的达本科线上下5分内的学生,就有几十人,他们是我校达本线人数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其重心在于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加强学法指导。为此,我们在细致而精准的数据分析之后,将临界生分解到每一位学科教师。每周学科教师至少与每一位临界生谈一次心、面批一次作业、进行一次学法指导、课堂上下给予临界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有较详细的跟踪记录。每月班级、年级开展一次集中的研讨,交流各临界生的成长与进步。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整理的能力,我们尝试在课表上每天设计一节自主整理课,每天安排一位学科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学科资料、梳理学科知识网络、查找学科提分空间,这一尝试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学科缺陷在哪、提升空间在哪。
  高三的教育教学管理,给我们提供的关键词是:认识、坚持、方法。这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虽然我们在2015届高三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我们期待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的学年,我们得到区教育局、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正积极推行全寄宿制的尝试,努力让二高中走向全封闭式管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全体二高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二高中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