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学生

【作者】 吴旭东

【机构】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八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赏识学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是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基本特征。它不仅体现了新世纪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人文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较高精神境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想真正的塑造人类灵魂,首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坚定的人生信念,坚强的学习品格,坚石的知识基础,那么要做好这些就要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关键词:教师 学生 赏识
  在科技腾飞、与时俱进的今天,把学生教育成为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在教育这块净土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利益驱动,一切向钱看、教育商品化的倾向,少数教师把教育学生仅仅作为一种职业,丧失了事业心,更可怕的是丢掉了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师生之间变成了商品交换,没有了心灵交流的撞击,这是多么的可怕!
  赏识学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是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基本特征。它不仅体现了新世纪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人文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较高精神境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想真正的塑造人类灵魂,首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坚定的人生信念,坚强的学习品格,坚石的知识基础,必须摒弃教育商品化、金钱化。
  赏识学生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是提高教育效益的的重要手段。赏识是一种赞赏和“仰视”,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者不会取得这样的“视觉”。对学生赏识,要有谦谦雅量,举手投足都包含着对学生的热情和勉励。没有这种雅量的老师,他让学生感受的永远只是平淡与陌生,或者是“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贬恶。“老师欣赏我,我给老师好表现;老师贬低我,我给老师对着干”,这就是学生渴望赏识的最直白最淳朴的心理描写。赏识更是一种“认可”,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肯定。学生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学习的价值得到老师和家长积极认可的成就心理。比如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一句表扬,学生回家就立即会给父母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老师满足他们这一心理,就能使之获得巨大的学习内驱力。赏识是一种师生“对话”。学生群体中既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更有趋向于含蓄、不愿轻易流露情感的同学,这给师生关系的沟通造就了一道屏障。要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身受到重视,自己的话也有分量的感觉,而老师的赏识正是使这种感觉最有魅力的“诱因”条件,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做以下两点。
  1.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的起码态度和行为。师生间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育艺术。教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因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要常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尊重,主要是通过关注、倾听以及肯定性言语等来表达。关注,是指老师全身心地投入于教育的全过程,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把学生的成长进步作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及时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作出肯定性的回答,对他们的错误及时指出,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始终按照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渴望尊重、渴望理解、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尊重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理解。要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真正被学生尊重的教师,是那些懂得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树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 
  2.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虽含有对学生的尊重成分在内,但它已经不是对学生的一般尊重,而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和对他们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当前,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增多,使学生对关心的需要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关心学生是自己职业生命最真实的存在。纵观古今中外优秀教师,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
  从他们众多的事迹中可以发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乐以忘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在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已是自觉的、完全的建立在关心学生的基础之上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关心学生的品质,在教育工作中才能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又关心学生情感的波动;既关爱学生身体的成长,又关心学生精神的需求;既留心学生道德的健全,又关心学生心灵的丰盈……这些关心没有学生成绩好坏之别,没有学生家庭贫富之分,也没有学生天赋智愚之异,把学生看作一种存在的生命状态,而不仅仅是插着分数标签的工作对象。认真地倾听学生、观察学生、感受学生,全身心地接纳学生传递的一切信息,应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人,总会在工作中作出优异的成绩。相反,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也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关心学生是教师应养成的一种习惯。关心学生成为习惯,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关心学生的本质是爱,是善,它体现了教师对生命的敬畏,对教育职业的深刻理解。尽管教师只是一个职业,但它首先并且永远是一个关心人的职业,关心学生,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生命最真实的存在对学生的赏识教育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赞赏和肯定孩子,会让孩子越来越了解和认可他们的能力。教师的肯定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肯定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肯定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肯定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教师的肯定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波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参考文献:
  1. 《激励学生、关爱教师》 朱云江《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5年第3期;
  2.《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爱》王高尚《东南西北教育》,2014年23期
  3.《教师要关爱学生》李玉峰《现代教育科学》, 2013年06期
  4《教师要关爱学生的重要探讨》宋伟《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