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陆艳侠
【机构】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 六安)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毕业后学生从事施工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模式创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探索出一条适用于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 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graduates who will be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the other. We study and discus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ourse reform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view,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assessment and the other in order to fin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又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创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 课程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讲授的是从基础施工到屋面施工涵盖整个建筑物建造的所有施工工艺,知识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理论跨度大,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有许多知识点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的实践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透彻,才能够深刻理解各工种施工工艺流程。
3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知识陈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比较多,案例较少,知识内容过于陈旧,对目前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很少甚至没有涉及[1],大多数教材主要讲施工工艺,而缺少施工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3.2 教学方法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刻。目前课程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3.3 实践教学难以深度开展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类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均在60人左右。目前多数学校实践教学采用到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实习或是在校内实训场的分组完成简单的实训操作[2]。这两种方式均存在弊端:现场参观学生人数多,组织难度大,且在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多数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参观实习;在校内实训场学生实训仅停留在操作工的层次上,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且因为施工实训耗材太大,校内实训也是流于形式。
3.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闭卷考试获取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纸上盖大楼、黑板种庄稼”,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技能欠缺,职业技能掌握不牢,职业素质不高。
4《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4.1 创设了“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采用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按“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六个学习项目,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以“施工流程”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
4.2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下,根据建筑企业岗位需求,以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按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构建学习领域,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以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职责,进行任务分解,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施工工艺流程,整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了六个学习情境,即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抹灰工程施工,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每个模块注重突出实训操作,增加了职业活动训练,施工案例分析、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质量标准及质量验收等内容。
4.3 以竞赛促兴趣,长能力
为了适应建筑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充分展示本课程人才培养成果,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内容,在课程结束之后,举办建筑施工技术技能大赛。通过学生同台竞技,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4.4 实践教学主推施工工艺虚拟仿真实训,降低实训成本
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零距离”教学。针对每个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在每个学习情境教学结束之后,学生根据任务工单要求,上交相应的工作任务成果,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突出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抛弃了现场参观实习和校内实训场实训耗材大的实践项目,如钢筋工程实训、混凝土工实训、砌体工程实训,保留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其余实训项目如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等实训项目均在建筑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室完成。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室独立完成主要工种的的施工工艺操作。该施工虚拟仿真软件,以3D技术为依托,综合行业规范、贯穿教学重难点、实现施工场景仿真模拟及流程动态演示、人机交互式操作、成果实现智能考评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专项仿真操作系统,施工场景形象逼真,学生上机操作如同在真实的施工现场操作,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实训成本。
4.5 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教学做一体、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3],建构以情境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固化,从而竖立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能力提升。
4.5.1 案例教学法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讲完模板工程后,教师布置一个模板施工工程案例,案例背景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案例问题:为什么出现质量问题?说出正确做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犹如在施工现场查找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效果好。
4.5.2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如在讲授学习情境三脚手架工程之前,教师先把本学习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布置给学生,学生针对工作任务分组展开讨论:如何搭设、怎么保证安全。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5.3 现场教学法
利用学校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搬到施工现场。例如在讲授独立基础施工时,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并且现场讲授垫层的做法、基础模板的搭设方法、基础钢筋的绑扎方法、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在讲授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时,学生边看工人进行卷材屋面防水施工,教师同时讲授卷材施工要点。通过现场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5、课程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
课程改革之后,本课程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3],针对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段考核,最后进行累加得到课程总评成绩。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为:课程总评成绩=学习态度(20分) +学习情境1(10分)+学习情境2(10分)+学习情境3(20分)+学习情境4(30分)+学习情境5(10分)。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出勤成绩和学生作业成绩。学生出满勤得10分,学生每旷一节课扣1分,直至10分扣完为止;课后作业为10分,该课程课后作业总次数为10次,每次作业按1分计算。
这种考核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结果与过程、技能与素养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突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晶晶.浅谈中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94-95
[2] 董伟.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3(04):39-40
[3] 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9(03):127-128
作者简介:陆艳侠(1982-),女,安徽萧县人,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基金项目: 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项目(项目编号: 2014jyxm749)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 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graduates who will be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the other. We study and discus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ourse reform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view,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assessment and the other in order to fin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又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创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 课程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讲授的是从基础施工到屋面施工涵盖整个建筑物建造的所有施工工艺,知识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理论跨度大,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有许多知识点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的实践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透彻,才能够深刻理解各工种施工工艺流程。
3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知识陈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比较多,案例较少,知识内容过于陈旧,对目前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很少甚至没有涉及[1],大多数教材主要讲施工工艺,而缺少施工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3.2 教学方法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刻。目前课程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3.3 实践教学难以深度开展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类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均在60人左右。目前多数学校实践教学采用到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实习或是在校内实训场的分组完成简单的实训操作[2]。这两种方式均存在弊端:现场参观学生人数多,组织难度大,且在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多数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参观实习;在校内实训场学生实训仅停留在操作工的层次上,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且因为施工实训耗材太大,校内实训也是流于形式。
3.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闭卷考试获取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纸上盖大楼、黑板种庄稼”,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技能欠缺,职业技能掌握不牢,职业素质不高。
4《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4.1 创设了“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采用以“项目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按“建筑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六个学习项目,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以“施工流程”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
4.2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下,根据建筑企业岗位需求,以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按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构建学习领域,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以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职责,进行任务分解,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施工工艺流程,整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了六个学习情境,即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抹灰工程施工,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每个模块注重突出实训操作,增加了职业活动训练,施工案例分析、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质量标准及质量验收等内容。
4.3 以竞赛促兴趣,长能力
为了适应建筑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充分展示本课程人才培养成果,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内容,在课程结束之后,举办建筑施工技术技能大赛。通过学生同台竞技,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4.4 实践教学主推施工工艺虚拟仿真实训,降低实训成本
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零距离”教学。针对每个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在每个学习情境教学结束之后,学生根据任务工单要求,上交相应的工作任务成果,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突出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抛弃了现场参观实习和校内实训场实训耗材大的实践项目,如钢筋工程实训、混凝土工实训、砌体工程实训,保留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其余实训项目如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等实训项目均在建筑施工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室完成。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室独立完成主要工种的的施工工艺操作。该施工虚拟仿真软件,以3D技术为依托,综合行业规范、贯穿教学重难点、实现施工场景仿真模拟及流程动态演示、人机交互式操作、成果实现智能考评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专项仿真操作系统,施工场景形象逼真,学生上机操作如同在真实的施工现场操作,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实训成本。
4.5 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教学做一体、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3],建构以情境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固化,从而竖立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能力提升。
4.5.1 案例教学法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讲完模板工程后,教师布置一个模板施工工程案例,案例背景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案例问题:为什么出现质量问题?说出正确做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犹如在施工现场查找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效果好。
4.5.2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的完成而展开。如在讲授学习情境三脚手架工程之前,教师先把本学习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布置给学生,学生针对工作任务分组展开讨论:如何搭设、怎么保证安全。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5.3 现场教学法
利用学校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搬到施工现场。例如在讲授独立基础施工时,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并且现场讲授垫层的做法、基础模板的搭设方法、基础钢筋的绑扎方法、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在讲授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时,学生边看工人进行卷材屋面防水施工,教师同时讲授卷材施工要点。通过现场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5、课程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
课程改革之后,本课程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3],针对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段考核,最后进行累加得到课程总评成绩。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为:课程总评成绩=学习态度(20分) +学习情境1(10分)+学习情境2(10分)+学习情境3(20分)+学习情境4(30分)+学习情境5(10分)。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出勤成绩和学生作业成绩。学生出满勤得10分,学生每旷一节课扣1分,直至10分扣完为止;课后作业为10分,该课程课后作业总次数为10次,每次作业按1分计算。
这种考核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结果与过程、技能与素养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突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晶晶.浅谈中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措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94-95
[2] 董伟.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3(04):39-40
[3] 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9(03):127-128
作者简介:陆艳侠(1982-),女,安徽萧县人,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基金项目: 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项目(项目编号: 2014jyxm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