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影视文化教学在军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邢 宇 刘 瑜

【机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基础部,辽宁 大连)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海军新型军事人才需具备更高的英文信息获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听力和口语技能两方面分析了目前我院学员遭遇困境的原因,并根据心理学理论,论述了将影视文化教学引入我院大学英语课堂的优势。另外文章就影视文化教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做一总结。最后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影视文化教学,海军学员
  Abstract: A stronger capacity in English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requisite for naval officers in new ti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the midshipmen have met i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speaking. It also expatiated on the advantages of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videos basing on psychological theories. In this paper, it summarizes the potential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videos.
  Key words: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videos, midshipman
  1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海军对外军事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近些年来海军所承担的外训任务不断增加,对外军援、军贸、军训、军演不断扩展。从国际军事交往对学员的能力要求看,参与对外交流学员的听说功底越强,文化知识积累越深厚,就越容易形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展示出我海军的水平与形象。
  军校是未来海军军官的输送源头,大学英语和海军英语课堂是培养未来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对学员英文信息获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影视文化教学作为一种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听和说的效率。本篇拟就影视教学引入我院大学英语课堂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并就操作方法提出建议。
  2听力、口语技能困境分析
  我院本科学员由地方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和从各部队选拔士兵参加军校招生考试产生。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目前我院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分级的依据为高考(入学复试)英语成绩。大部分部队生学员由于英语功底相对薄弱,划入三区队。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二区队考试成绩相对高的学员仍然存在“能看懂却听不懂,能听懂又说不出”的尴尬情形。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现象的出现:由于目前大部分地区高考英语成绩以笔试成绩为准,听力和口语不计入英语总分,所以中学英语教学以理论范畴的知识传授来主宰语言学习,而忽略其应该用来指导语言实践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突出了以语言的使用作为教学的目标,同时提出了要在具有交际目的的语境中进行英语教学这一原则。我们有必要将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的困境作一分析。
  2.1听力技能困境分析
  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WilgaMRivers曾指出,在所有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要把英语说准,首先得听准。从我院近三年首次参加四级考试的本科学员调查中发现,66%的学员认为听力差距大,46%的学员认为对听力测试存在恐惧心理,8%的学员四级考试听力完全靠猜测。笔者认为,听力成为学员英语学习一大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大学英语课堂分给听力训练的时间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且授课方法一般是教员播放录音,学员听完后回答问题或选择答案。在此过程中学员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制约了学员听力学习的热情。(2)真实交际中学员会遇到词汇、习语的连续、失爆、弱化、浊化、重音、缩读等多种变音形式。没有经过一定量的实际操练,学员不能熟悉和掌握这些变音形式。(3)由于不熟悉所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俚语习语等,尽管所听材料中无生难词,却听不懂其内容。
  2.2口语技能困境分析
  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就所听的材料或熟悉的题材进行对话或连贯发言”时,学员暴露出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语音语调不过关,基本的词汇或一些较复杂的词汇读不准,讲起话来怪腔怪调;二是逻辑思维和文化素质的不足,发言文不对题,思路狭隘。
  分析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任何人在学习一种外国语的语音系统时都要受到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干扰。英汉两种语言的音是不完全相同的。英语某些音汉语中确实有,有些和汉语的音接近,有些音汉语中根本就没有。作为母语的汉语的发音习惯对学员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它必然迁移到英语中来,影响对英语语音特点的掌握。而我院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各种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别,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就更大了,例如,元音读不准,辅音/l/,/n/区分不开,辅音连缀困难,加音和吞音的现象严重,朗读或口语中语调平淡,无节奏感等等。(2)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偏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而较少地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性格、情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没有达到将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文化知识植入的有机结合,因此学员在实际的交际中很难做到灵活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
  从以上分析来看,目前我院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成《大纲》的要求,切实提高学员的英语使用能力。那么,为什么影视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促进大学英语课堂任务的完成呢?
  3心理学理论依据
  3.1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教育学中的心理状态理论认为,学员接受教育,总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每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同,对教育的接受情况也不一样,如当学员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时,就容易接受教育;相反,如果内心苦闷,思维迟钝,教育的影响就很难被其内化。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学员在课堂上记录教员讲的语言知识,然后反复地背诵、记忆,再大量地做题训练……这样,语言失掉了生动活泼,实践性强的本质,变成一种呆板的文字符号,因此学员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导致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下。影视教学手段的长处在于使理智的思维活动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伴而行。在学习过程中,学员整个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全身各组织系统协调,从而能够高度地注意,敏捷地思维。
  3.2记忆心理学依据
  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不仅取决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取决于学员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依靠大脑皮层活动完成的,属于大脑中枢神经的活动。人的思维规律是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直观性教学视为教学工作的金科玉律。直观就是让学员看到、听到具体事物,以强化对其中枢神经的刺激,达到加强理解和形象记忆的效果。学员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遵循这些规律去理解和记忆。
  影视教学图、文、声、情并茂,具有显著的直观性,因此能全面刺激学员的多个感官系统。感知过的事物在学员脑中再现,学员的记忆以具体形象为内容,因此对知识记忆牢固,不容易遗忘。
  3.3交际心理学依据
  根据Thomas(1983,96-97)的观点,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或居心不良的人”。美国身势语研究代表Birdwistle认为,在意义和感情的表达手段中,非语言交际在交际领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势动作、衣着、图像、音量、时间等等。它和语言一样,同样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的。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心理差异,在其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性格、情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并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维、语言和行为。因此学员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仅仅学会英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且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学员若不能融入另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形成交际上的隔阂和语言翻译上的障碍。
  英美影片源于生活,也必然折射出其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通过对英文电影的赏析,学员能够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
  4影视文化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4.1运用语言获取意义难
  根据笔者对我院本科学员所做的调查,超过 90%的学员认为自己在看英文电影第一遍时,通常是根据中文字幕来理解内容,或者是根据人物的体态语言和面部表情来猜测剧情,对于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吸收和加工非常少。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影视作品固有的语言特点。一个影视作品为了推动本身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了烘托和渲染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往往采用形式多样的语言手段,如快速流畅的语速和不合书面语法的表达,甚至出现大量的俗语俚语,因此往往不具备适当的阶梯性和层次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学员会接触到难易变化非常明显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难度较大的、对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学员难以看懂,只能转到非语言信号的意义支点上去“看热闹”。
  4.2对于军人价值观造成冲击
  由于社会制度、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特别是价值观念等的差异,英美影视片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乃至消极面,如有些影片中加载了一些与社会主义健康的生活内容,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相悖的元素,过多接触可能会动摇学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削弱学员的分析辨别力;又如有些学员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社会、民族特点不甚了解,故而在影视片赏析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某种误解,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偏见和无知做出不正确的反应。
  5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的运用
  5.1影片的选取
  军校是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主阵地。政治立军是我军的重大原则,军校无论哪个课程都应当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员听党指挥、爱国奉献的优良品质,外语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因此,应当选取有助于军人品质培养的电影素材,寓思想教育于影视教学之中,真正使知识变成能量。
  5.2教员的任务
  教员应该通过备课对所选取电影的背景知识、人物简介、故事梗概、精彩片段的人物对话及其包含的语言文化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课堂上教员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向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转变。应当尽可能地创造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趣味性集于一体的语言环境,组织学员开展讨论、辩论、演讲、对话、角色扮演等英语情景活动。
  教员也应当借助电影片段中反映的某些文化差异,不失时机的向学员讲解相应的文化习俗和人文哲学,以增强学员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如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中,学员除了了解所涉及的国情、风土人情、单亲家庭、大学生活等,还可以学到大的历史事件,如 3K 党、南北战争、美国总统遇刺、黑人运动、越南战争、中美建交、水门事件等。教员的任务,说到底是做到影视欣赏与语言基本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以及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文化知识植入的有机结合。这样电影才可能达到特定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载体,才不至于沦为娱乐工具。
  5.3影视作品的字幕
  笔者认为,对于情节起伏较大、语言相对复杂、语速较快的影视作品,应当配以字幕。因为单纯依靠声音和画面,学员往往无法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谈不上理解和欣赏,甚至还会造成学员的紧张、畏难情绪,因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学习信心的树立。
  目前国内大部分英文原声电影采用中文字幕。总体来说,中文字幕具有以下两个局限性:(1)不少影片很难找到从头至尾都恰如其分的中文字幕,而不严谨、不准确的中文字幕存在误导学员的隐患。(2)学员容易产生中文字幕依赖心理,先看中文字幕后听英文,抑或干脆越过听力理解环节直接通过看字幕解读剧情,造成听力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倾向于采用配有英文字幕或双语字幕的影视作品。通过英语文本来补充听力理解的欠缺,能够更好地使学员领会英语声、文信息两方面的含义,以求实现声、文、意、境四者的结合。
  5.4播放方式
  作为教学手段载体的影片不可局限于单纯的观看。教员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计划采取不同的播放方式:(1)通篇放映。教员可将准备好的一些全篇理解性问题向学员提出,学生边看边寻找问题的答案,旨在让学员对所看内容整体的了解。(2)经典片段重播。在看完影片后,可对选取经典片段重播教学,目的在于强化学员语言或文化的记忆。(3)无音放映。只播放画面无伴音,旨在使学员集中注意画面,让学员根据记忆想象每个角色或场景应配的对白。(4)无像放映。跟无音放映相反,学员只听到声音而无画面,让学生集中注意视听材料的对白、说话者的语音、语调。(5)定格放映。在对影视片段理解后,定格某个画面,让学员猜测下一步剧情该如何发展,使学员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和有话会说。
  6结语
  影视是以形象为主,是人、景、物、声、光、色相结合的艺术体。影视的语言是广泛吸收了其他艺术语言之后的综合再现,且经过影视处理后,被强化得更富有魅力。实践证明,学员从影视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比从书籍上获得得既多又快,既深刻又牢固。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是一种优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立体思维,为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通过解经典艺术之美,施英语语言之教,育新型军事人才之魂,使我海军学员的外语水平能适应新军事变革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David Crook著,彭治民译. 英语教学漫谈[J].商洛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70~72
  [2] 何宁. 英语专业口语课教学浅论[J].外语界,1999.3: 40~43
  [3] 何善芬. 英语语音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几个方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6: 70~73
  [4] 胡炳林.浅谈影视教学的记忆效果[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13~114
  [5] 黄迎. 英语影视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择与加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69~70
  [6] 兰秀珍.让电影配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尽其所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 (33): 64~65
  [7] 马志媛. 军校外语教学应突出军队特色[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 25(2): 111~113
  [8] 姚范美.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9: 145~146
  [9] 岳鹏,刘伟. 英语课堂中的电影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7.2: 142
  [10]张宝英,智文静. 英语电影教学之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4): 167~169 
  作者简介:邢宇(1982-),女,硕士,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学法。
  刘瑜(1983-),女,硕士,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