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整合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

【作者】 昂江卓玛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觉拉乡中心寄宿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设施焕然一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悄然走进农村小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空的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大容量的信息、生动的声音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小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课堂教学 整合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一、形式上正确把握使用的度
  有的老师,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所以只有检查时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一是不敢用,怕用坏,宁可放坏也不愿意用坏;二是不愿用、怕麻烦,上网、查阅、下载、组合、制作、使用太繁琐了;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可以使课堂更形象、生动,这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最大的优点。但有的老师却把整堂课的所有内容、所有教学环节都纳入了他制作的课件之中,学生只是按着教师手按鼠标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运用多媒体等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挂图、教学具、图书、仪器、尤其是科学的实验,应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内容上本着优质高效的原则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计算机科学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似乎不用就不是好课,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就是全优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学科特点。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教师教学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但我们的有些教师只是以为放录音或放视频,生生地割裂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所讲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让老师们感到华而不实。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教师总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许多教师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大大减少了学生这种思考、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电灌”,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课件设计的模式,机械地学习。还有些教师,不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生搬硬套资源库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既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方法上守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四、应用上促使与学科整合有效
  在课程整合中,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计算机科学技术,把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其他学具那样顺手、自然。本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某些教师手里却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向老师、同伴表达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实现发展。教师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功能,展示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但是有些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学生学习方式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没有大的改进,所以学习效率不高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