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作者】 刘启丽
【机构】 山东临沂第二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如何使青少年学生懂得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成长教育的主要阵地,理所应当的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培植他们的生命情怀,让学生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让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肯定、欣赏和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珍惜,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靠每个人去充实、赋予和提升,它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创造幸福——由于你的存在使人感到快乐和幸福。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课文《生命的意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使命感和紧迫感,生命的意义、价值。从而让学生明白,人活着应该为民族、社会、国家、世界作出贡献,这是生命最重要的意义和内涵。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既是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当今我们的时代精神。无论作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要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追求崇高的理想价值。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敬畏生命。
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没有高等和低等、有价值和没有价值的区分,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质的基础。浸润着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契机。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生命教育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了解其先前经验,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近的教学以及与其生命历程相近的价值观念。如:《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学生们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世间的万物。又如《藏羚羊跪拜》,引导学生体悟闪烁在母藏羚羊身上的生命之光——崇高的母爱、牺牲精神。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你热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有热爱他人的生命。如《背影》“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让学生在买桔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爱。
三、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如《华南虎》我们在华南虎那“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看到了华南虎在绝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反抗,对庸俗观众的谴责以及作者对华南虎那不羁灵魂的生命的尊重。又如《伟大的悲剧》我们从“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中体会出人们对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的敬畏。
我们在不断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挖掘自身资源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因为教师想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自己就应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中尤其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难以想象,一个萎靡不振、无所事事、浪费生命的教师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语文教师对生命应该充满希望,满怀希望地生活、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和乐观的心理。这样的生命教育才更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四、写作教学的“教师”情结
在写作教学中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时候写,完全由老师独裁,学生没有话语权。老师自己命题,规定体裁,规定方法,然后学生照做,做不到挨批评。并且,教师普遍对于写作立意追求完美和高度,完全不顾学生认知水平低的实际状况,拔苗助长。在这个老师一厢情愿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假、大、空,从而失去了个性化的表达。这样的写作流于形式,强调技巧,而失去生命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少有看到有血有肉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表达。
我们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他们有对生活的看法。我们老师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表达真实的自己,不要逼着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唱高调。而应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写作不是为老师而写,而应该是为学生自己而写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老一辈语文教育家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有一句话说的好:反是小孩子说瞎话,那必是大人的错,一定是大人没有给孩子说真话的空间。
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从学生生命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从人性的关爱与健康发育去设计。给学生一个心灵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去探究、思考、表达关于生命意识里的精神世界、文化世界、意义世界,从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样写作才能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丰富多彩。
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同时要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环境、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渗透生命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我们语文教师,应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地传递给学生。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自身,自己应浑身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生命去温暖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去撞击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去滋润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灿烂的生命去灿烂学生的生命。
当然选择有关生命问题的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关键的。要求学生选择教材中有所接触的作家、作品中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这些文章都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习这些文章的体会和感悟对生命进行以下相关内容进行控究。如:课文中的生命观、由紫藤萝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关生命的名人名言研究等。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生命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生理解,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对生命有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更理性地认识。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他最能接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荣誉。但同时又是责任最为重大的,因为他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灵魂。所以,生命意识教育呼唤教师的良知,我们不能被“教学成绩”缚住,把学生绑架成功利的工具,我们应自觉肩负对生命意识的浸润使命。
一、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靠每个人去充实、赋予和提升,它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创造幸福——由于你的存在使人感到快乐和幸福。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课文《生命的意义》,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使命感和紧迫感,生命的意义、价值。从而让学生明白,人活着应该为民族、社会、国家、世界作出贡献,这是生命最重要的意义和内涵。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既是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当今我们的时代精神。无论作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要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追求崇高的理想价值。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敬畏生命。
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没有高等和低等、有价值和没有价值的区分,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质的基础。浸润着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契机。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生命教育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了解其先前经验,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近的教学以及与其生命历程相近的价值观念。如:《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礼。学生们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世间的万物。又如《藏羚羊跪拜》,引导学生体悟闪烁在母藏羚羊身上的生命之光——崇高的母爱、牺牲精神。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你热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有热爱他人的生命。如《背影》“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让学生在买桔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爱。
三、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如《华南虎》我们在华南虎那“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看到了华南虎在绝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反抗,对庸俗观众的谴责以及作者对华南虎那不羁灵魂的生命的尊重。又如《伟大的悲剧》我们从“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中体会出人们对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的敬畏。
我们在不断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挖掘自身资源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因为教师想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自己就应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中尤其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难以想象,一个萎靡不振、无所事事、浪费生命的教师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语文教师对生命应该充满希望,满怀希望地生活、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和乐观的心理。这样的生命教育才更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四、写作教学的“教师”情结
在写作教学中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时候写,完全由老师独裁,学生没有话语权。老师自己命题,规定体裁,规定方法,然后学生照做,做不到挨批评。并且,教师普遍对于写作立意追求完美和高度,完全不顾学生认知水平低的实际状况,拔苗助长。在这个老师一厢情愿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假、大、空,从而失去了个性化的表达。这样的写作流于形式,强调技巧,而失去生命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少有看到有血有肉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表达。
我们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他们有对生活的看法。我们老师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表达真实的自己,不要逼着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唱高调。而应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写作不是为老师而写,而应该是为学生自己而写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老一辈语文教育家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有一句话说的好:反是小孩子说瞎话,那必是大人的错,一定是大人没有给孩子说真话的空间。
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从学生生命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从人性的关爱与健康发育去设计。给学生一个心灵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去探究、思考、表达关于生命意识里的精神世界、文化世界、意义世界,从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样写作才能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丰富多彩。
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同时要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环境、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渗透生命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我们语文教师,应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地传递给学生。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自身,自己应浑身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生命去温暖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去撞击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去滋润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灿烂的生命去灿烂学生的生命。
当然选择有关生命问题的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是非常关键的。要求学生选择教材中有所接触的作家、作品中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这些文章都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学习这些文章的体会和感悟对生命进行以下相关内容进行控究。如:课文中的生命观、由紫藤萝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关生命的名人名言研究等。学生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生命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生理解,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对生命有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更理性地认识。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是幸福的,因为他最能接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崇高荣誉。但同时又是责任最为重大的,因为他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灵魂。所以,生命意识教育呼唤教师的良知,我们不能被“教学成绩”缚住,把学生绑架成功利的工具,我们应自觉肩负对生命意识的浸润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