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体育教学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作者】 薛淑文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河口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构建体育课堂新型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动力,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兵操式的教学形式
  1.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和对话,师生关系存在隔阂。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思想,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决策者、指挥者转变为体育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中转变教师角色。体育教师要克服和改变过去那种把成年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
  2.传统的体育教学是引进前苏联军事式的教学模式,队列、队形成为体育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体育课必不可少的内容,这种兵操式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从课程的目标来定位体育教学的任务,而学生也比较反感这种枯燥的教学形式,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健康体质的全面发展人手,以达成学习目标为主。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来选择是否采取队列、队形的教学形式,不可将这一教学形式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的始终。如果在达成某一个学习目标时需要一定的队形变换,适当地运用其他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成效,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为调整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要提倡更新教学形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一切以达成学习目标为主。
  二、调整好与学生的三种关系
  1.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有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其中教材与环境是固定的,即事先拟定的,而教师与学生则是具有思维意识的活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运转、教学效果的质量与这两个因素之问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实施教学过程的目的是要完成既定的教与学的目标,如果教与学的目标一致,双方就能形成合力,因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2.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过去我们提出“教学相长”这样一个概念,但这种教学相长是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为主要前提的,是通过一些有效果的教学过程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的一种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观需求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又必然会对一些未知知识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得到一定形式的帮助;教师则在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尽心尽力服务的过程上,帮助学生对这些求知的知识共同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同时又由于信息社会中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也可能在学生的探索中得到启发与帮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能者为师”。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才会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的局面,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健康的师生关系。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主体体育教学的保证。对教学内容要尽量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加深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大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居高临下,操纵学生的思维,学生按照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步骤来训练,强迫学生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法,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主宰者变为发动者、引导者,鼓励他们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从实践中获得运动技能;其次,教师要改变姿态,学会倾听,由训导者变为学生的知己,使学生体验到微笑、自由、尊重、宽容、理解、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和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从而掌握运动技能。所以,我们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关爱学生,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
  1.体育教师要充分关心爱护学生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他们已不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学练任务。
  2.体育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畏难、害怕的情绪时,体育教师用点头、微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的手势来表示对学生的鼓励,是学生从教师无声的语言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减轻心理负担。当学生有了优点或成绩时,心里总是希望老师给予表扬,这时教师满意地点点头,微笑,高兴地鼓起掌,翘起拇指表示自己的喜悦之情。当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时,教师严肃的表情,不满意的摇头,突然加重说话的语气等都可表明教师批评和制止不良行为的态度。批评学生要注意方法方式,能不在同学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这种逆反心态一旦形成,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即不可能存在,任何教育上的努力都将难以奏效。
  古人曾有“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鸣,感情共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