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优化教学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王彩霞

【机构】 甘肃省肃北县蒙古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中,作为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过程,才能胸有成竹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优劣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高低。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进而实现高效课堂,这是一条可以实践的路。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高效课堂
  一节课的效率高低与教学设计的好坏密不可分,如何才能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设计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1.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行为。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要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做什么。例如目标一: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目标二: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这两个目标均描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作为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目标描述,目标一: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目标二: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2.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描述学生要进行怎样学习过程。例如,目标一:认读5个生字,书写12个生字;目标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两个目标相比较,目标二描述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目标一描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正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包括参与者、行为、条件、预期的表现水平或结果四个要素。例如,目标一:学生能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目标二: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当然,这样的表述还可以进行简化,例如,目标一可简述为: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目标二可简述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设计准确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一节课当中要教什么?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在哪里?这是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一节语文课我们要教什么?一节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课文写了什么?教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还是要教课文是怎样写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要教语言形式,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落在语言形式上。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是语言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例如《松鼠和松果》一课,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教的内容、教学重点应该是写字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如《荷花》一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思考用教材教什么,不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要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开智慧。
  三、设计精确的教学过程
  明确了教学的目标、重点和要教什么,那就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
  1.设计有效的主问题。有效的主问题就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到课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引领学生快速切入文本,实现文本的细读和深度,也即是课文的“切入点”。设计有效的主问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一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例如《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那么它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围绕中心议题作者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二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入手。例如《学弈》一文中,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三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角度入手。例如《草原》一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四可以从激发学生的联想,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角度入手。例如《凡卡》一文中,假设爷爷收到了凡卡寄来的信,接他回到了乡下,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2.落实语言训练点。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训练点,就是对文本中字、词、句、段、篇的细嚼慢咽。可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1)读题目。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引发学习文本的兴趣。例如《童年的发现》,读题后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童年的一些发现,进而产生了疑问:作者在童年时期都发现了什么?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2)品词句。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推敲,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3)析表达。通过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研读文本细节的描写、细读文本独特的表现手法、细读文本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等方法,落实语言训练点。
  3.适时适度拓展延伸。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二是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但拓展延伸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要植根于文本,二要围绕教学目标,三要面向学生的现实世界。
  教学设计的优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尤其在少数民族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准确的教学内容,以促进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