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对《中小学学生电脑绘 画的技能提升研究》进行剖析

【作者】 刘志荣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镇箐尾新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大胆尝试电脑绘画的快捷、方便,竭力推行电脑绘画。目前,部分学校的一线美术教师在小学、中学已开展了电脑绘画的课程,他们意识到了电脑绘画的重要,开始认真学习、探究电脑绘画中的科技知识。
  关键词:电脑绘画;技能提升;探究;剖析
  电脑绘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科技发展领域的组成部分。它将引来更多的有志青年,大胆发挥,大胆地创新绘画的天地。如何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电脑绘画能力,是我们当前教育不能忽略的问题。
  在教学资料丰富和网络搜寻方便的当下,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搜集与直接使用,对学科教学问题要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教师对所教知识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的认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情况的了解,教师将注意力和研究重点转移到课堂、学生和教学资源的优化,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明确了方向,确定了坐标,认识到提升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此,结合美术教学实际对《中小学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提升研究》进行如下剖析:
  一、从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剖析。
  《中小学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提升研究》是符合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在美术教学方面不能老是以传统的手工绘画在原地、用老一套绘画方法不变地传承下去。应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创新,有所转变,有所发展。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大胆尝试电脑绘画的快捷、方便,竭力推行电脑绘画。目前,部分学校的美术一线教师在小学、中学已开展了电脑绘画的课程,意识到了电脑绘画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学习、深入探究。
  二、从学习领域的需要进行剖析。
  《中小学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提升研究》是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要求的。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正因为如此,《中小学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提升研究》,把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绘画课程有机地结合,把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变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氛围。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进行拓展。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
  三、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进行剖析。
  《中小学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提升研究》是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功之一。美术课程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独特的价值。然而,我们学生在不同程度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2)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此,美术课程特别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究与发展,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学生在电脑绘画中的实践、探索,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改进的方法,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师角色转变进行剖析。
  《中小学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提升研究》是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的要求的。
  教师个人的学习意识与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对于课程改变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理想的“学校文化”的创造.“学校文化”的变革是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最深层次的改革。“校本课程”、“学校文化”的再生正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中小学学生电脑绘画的技能提升,体现的正是“学校文化”、“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诉求,是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又一发现,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风貌。
  五、从电脑绘画的优越性方面进行剖析。
  在电脑绘画天地里,我们利用绘画工具栏里的铅笔、橡皮、喷枪等,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电脑里画出自己想画的图,自己想画的物,自己想画的景。如果想快速地画规范的几何形状,就从形状栏里点击你想画的几何形,既快速又方便,可以正拉、斜拉、倒拉等,便出现你想象中的几何形。画完图形,画完物品,画完景物,你想给它们上色,便可以从颜色栏中选出自己想涂的颜色。用鼠标点击喷枪来上色:方便、快速、环保卫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用调色盘,不用水来调色。图形画完,颜色上完,如果要作修改,就可以将光标点击工具栏中的橡皮来修改,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图形修改完后,就可以点击文件栏中的保存窗口,进行保存,电脑保存作品储量大,方便查找。如果需要马上打印,点击文件栏中的打印窗口,便可打印。这是美术史上的一大飞跃,打破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绘画的传统做法。
  电脑绘画与手工绘画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譬如可以随意选择纸张的颜色,可以随意更改画面尺寸大小,喷枪、调色板、色彩、橡皮等可以使画面出现不同的肌理色彩效果。
  电脑绘画与美术课的绘画课有所不同,例如美术课上的素描画,要画一幅需要很长时间,可在电脑上只要点击素描特效工具,即可轻松完成。在这里,学生较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受能力强、创作思维敏捷的学生可引导向美术技能方面深入钻研,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应加强基础训练。每当看到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兴奋不已时,我便会及时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传播功能,让全班学生都来欣赏、点评。看到较满意的作品时,我会用打印机打印作品,让学生带回家去,让家长欣赏自己孩子的成果。有时看到内容丰富、有创新的作品,我就把它粘贴在教室里来展示,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激励更多的学生的创作欲望。因此,通过电脑绘画的学习,使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能力、创新精神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六、从“重基础,抓技能”的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剖析。
  教师必须加强基础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
  在教学中,采取“一欣赏、二示范、三练习、四创作”的阶梯模式教学法。“欣赏”是指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精心准备的作品或素材。“示范”是指教师利用电子教室软件演示作品创作的过程,同时讲解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制作。最后“创作”就是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过的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的尝试。
  通过教学实践,使同学们的基础夯实,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更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使他们感受到电脑绘画神奇的优越性,让他们更加喜爱电脑绘画。
  学生掌握了技能技巧,贵在灵活运用,能举一反三,不断创新。
  七、从电脑绘画之不足进行剖析。
  用电脑绘画有很多优点,它不但可以使学生较早地接触计算机文化,使儿童通过游戏性的操作熟悉计算机,获得图形图像方面的感性知识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这是过去的教育难以实现的。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电脑绘画也有缺点。例如:金山画王等一些绘画软件提供了很多素材,可以十分方便地粘贴图画,但是这种素材提供得越多,越容易信手拈来,儿童就会越来越缺乏对想象进行传达的锻炼,儿童绘画的实质性意义也就丧失了。所以在电脑绘画进行中,要慎重选择画图软件,不能长期让学生使用某一个软件,当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换一个画图软件进行教学。软件功能越简单,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因此,对学生电脑绘画要求除了简单的画得像,而更多地是个性的张扬、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创新。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不断寻求规律的同时也要关注电脑绘画领域的新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
  喜欢电脑绘画的青少年朋友,只要你努力去探索,你将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学到许多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