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作者】 王春梅

【机构】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应该是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才,在社会中是没有竞争力的,这就需要人才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一个人只有把创新作为自上而下发展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手段,不断更新知识和文化,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人民教师就应顺应时代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是思维的训练,创造性思维是智能活动的关键,数学知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如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的具有趣味性,要多采用设置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迅速地把学生引导学习中来,有利于激情引趣,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大胆联想,大胆猜测,就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讲解利用对称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先设置几个问题。如在大河的同侧有两个村,要在河边上建立一个水站给两村供水,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应把水电站建在何处,可使水电站到两个村的距离最短?如何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小河边找一点,使它到这两个村的铺设的管理最短,最节省材料?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大胆联想,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把问题中的大河看做一条直线,两村看成直线同侧的两个点,先在直线的另一侧找到任意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另一点与对称点,这时与直线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就是水站的站址。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新问题,就是创新意识的萌发,教师应热情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活动,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心理,在授课时,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敢想、敢说的学生,还要善于提问。让学生疑中求思,在思中释疑,只要有了疑问,就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恰当的设疑,能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要产生了对其来说是新想法、新观念,那么就意味着学生正在创新。
  二.在数学教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数学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思维,它是人脑与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发展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意味着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而且还会发现和创建新知识。我国教育教学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维、新做法、新设计就称得上创造。”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从根本上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于通过问题解决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数学问题的解决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方向、方法上发挥主导作用。以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中,必须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其次,在问题解决学习中,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再次,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一定要体现在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中。要有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促进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少讲,多引导,让学生多讲,教师慢下结论。让学生尝试探索、讨论,创造一个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即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拥有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拥有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拥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动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教学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在创造,处处在创造,人人有创造。”只要我们以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逐步提高,就能为社会培养出创造能力、社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的现实思考》---作者:臧华忠
  [2]《创新积极情境,设计创新活动》----作者: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