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的作业设计
【作者】 黄 涛
【机构】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第二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而任何时期都离不开的教学环节——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要优化练习、习题及作业的选择,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就是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作业训练也要体现三维目标。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作业的功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课题。研究这个命题对提高物理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一、作业的功能
恰如其分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通过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二、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1.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
有的教师教完一节后,随便圈两题让学生去做;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对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作业设计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这样的作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刀切
教师布置作业总是全班一致。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就会出现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甚至部分学习能力特差或对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发展到“不想吃”。这既有违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遏制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少的学生还由此养成了作业拖拉,甚至抄袭作业等不良习惯。
3.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传统作业“非对即错”的“机械”式思考方法可能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看到了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了人的主体感情,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新课程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设计物理作业首先要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
物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必可少的工具,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物理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设计物理作业首先要满足这一基础性功能,并普遍适用于广大学生。具体而言,设计物理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每位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不同的人的思维能力在物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每个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定律的应用等等内容,它贯穿于物理课程的始终。
2.设计物理作业要从质上把关,从量上控制
教师设计作业,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入手。 “质”即所选的题目必须具有典型性,有助于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量”则指不能“题海战术”也不能“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作业题精选,或有针对性地自行编制作业题。达到适而优。
3.设计物理作业要注意合理分层,动态发展。
教师布置作业要因材施“业”,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先做一些难度不大可独立完成的作业,逐步培养兴趣建立信心。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除了基础题外,可设计适量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能力进行自由选择。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让这部分学生加做一些探究性作业,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实际操作过程: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学业成绩、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选择自己的作业层次意向,再经师生共同协商确定学生的作业层次。学生针对性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另外,要注意动态分层,即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升层”或“降层”,使其始终处于对其发展具有最佳影响的层次。同时,在学生达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
4.物理作业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元化,体现三维目标。
作业形式的丰富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按照学习行为分类,除了书写式,还要有操作式,论辩式,探究式的作业。按照作业的项目分类,可以有观察、阅读、倾听、实验、操作、制作、表达、整理、反思、探究等多种形式。按照作业的组织安排分类,可采取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开放作业和封闭作业相结合,集体训练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加强突出预习自学类、观察分析类、情景信息类、实践应用类、探究开放类、反思总结类的开发与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作业才能真正成为“有效作业”。
四、作业的检查和评价
作业的批改方法可以采用:随堂批阅、当面批阅、分组批阅、集体批阅等不同性形式。作业批改中有两点尤为重要
1.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之处,应当给予纠正。
有目的地在学生作业发生错误的相应位置提一些能启发思维的疑问。如学生在画受力分析时丢三落四,老师可在旁边提示“受力分析的顺序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效果肯定比直接给学生一个“×”好。
2.批改作业后,及时写上恰当的评语。
教师要关注作业过程,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寻找其闪光点,在作业上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增强他们的信心。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在作业本写上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的话,促其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的写上督促的话,促使他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总之,作业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教师严格把关,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起到理解、掌握、运用的效果。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作业,用多种方式认真批改作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才能真正达到巩固掌握的教学效果,评语中温馨的提示和激励的话语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作业的功能
恰如其分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从中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通过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二、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1.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
有的教师教完一节后,随便圈两题让学生去做;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对布置的作业不加选择。作业设计缺少计划性和目的性。这样的作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刀切
教师布置作业总是全班一致。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就会出现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甚至部分学习能力特差或对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发展到“不想吃”。这既有违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遏制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少的学生还由此养成了作业拖拉,甚至抄袭作业等不良习惯。
3.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传统作业“非对即错”的“机械”式思考方法可能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看到了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了人的主体感情,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新课程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设计物理作业首先要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
物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必可少的工具,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物理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设计物理作业首先要满足这一基础性功能,并普遍适用于广大学生。具体而言,设计物理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每位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不同的人的思维能力在物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每个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物体的受力分析,牛顿定律的应用等等内容,它贯穿于物理课程的始终。
2.设计物理作业要从质上把关,从量上控制
教师设计作业,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入手。 “质”即所选的题目必须具有典型性,有助于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量”则指不能“题海战术”也不能“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作业题精选,或有针对性地自行编制作业题。达到适而优。
3.设计物理作业要注意合理分层,动态发展。
教师布置作业要因材施“业”,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先做一些难度不大可独立完成的作业,逐步培养兴趣建立信心。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除了基础题外,可设计适量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能力进行自由选择。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让这部分学生加做一些探究性作业,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实际操作过程: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学业成绩、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选择自己的作业层次意向,再经师生共同协商确定学生的作业层次。学生针对性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另外,要注意动态分层,即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升层”或“降层”,使其始终处于对其发展具有最佳影响的层次。同时,在学生达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
4.物理作业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元化,体现三维目标。
作业形式的丰富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按照学习行为分类,除了书写式,还要有操作式,论辩式,探究式的作业。按照作业的项目分类,可以有观察、阅读、倾听、实验、操作、制作、表达、整理、反思、探究等多种形式。按照作业的组织安排分类,可采取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开放作业和封闭作业相结合,集体训练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加强突出预习自学类、观察分析类、情景信息类、实践应用类、探究开放类、反思总结类的开发与研究。只有这样我们的作业才能真正成为“有效作业”。
四、作业的检查和评价
作业的批改方法可以采用:随堂批阅、当面批阅、分组批阅、集体批阅等不同性形式。作业批改中有两点尤为重要
1.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之处,应当给予纠正。
有目的地在学生作业发生错误的相应位置提一些能启发思维的疑问。如学生在画受力分析时丢三落四,老师可在旁边提示“受力分析的顺序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效果肯定比直接给学生一个“×”好。
2.批改作业后,及时写上恰当的评语。
教师要关注作业过程,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寻找其闪光点,在作业上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增强他们的信心。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在作业本写上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的话,促其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的写上督促的话,促使他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总之,作业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教师严格把关,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起到理解、掌握、运用的效果。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作业,用多种方式认真批改作业,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才能真正达到巩固掌握的教学效果,评语中温馨的提示和激励的话语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