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作者】 王 红

【机构】 贵州省赤水市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许多历史事实证明,因循守旧行不通,教育亦然。我们提倡课改,因为教学是与时俱进的,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课改无可厚非。在已有典型,已有经验的前提下,我们的课改是不是就可以照搬照做?我们该怎样联系自己区域、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走好课改?关于课改的探讨似乎让我们陷入迷茫,个人认为:我们需要先立足教学的根本,再求教学实施方法措施的改变。
  关键词:课改 思想 践行 保障
  在教育学上,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认识到这一教学根本,让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健康成长,有能力立足社会、融入社会,利于社会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然后立足根本,再求改变。即达成的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对于课改的顺利有效实施的根本,则是要抓好思想转变、践行要素、课改保障等几个重要环节。
  一、思想转变:师生同步 
  课改践行,理念先行。思想转变很重要,教师的传统方式“教”需要改变,学生传统方式的“学”需要转变,二者需要同时进行。
  首先,教师的思想转变贯穿课改始终。课改初期,思想转变是否彻底,是课改走得顺利与否的前提。实际上,只要课改,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课改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几种情况,我们需要做好思想转变工作:教师还没有转变思想;教师转变了思想,践行过程受阻回到老路;热情于课改,积极性较高,但受评价机制,学校条件、制度跟不上的影响,思想会动摇;坚定的课改者,但是课改的很多知识和经验不够而有心无力。这几种情况都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另外,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时期,应该贯穿始终。
  其次,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可忽略。目前,对于初中学生,尤其是刚入初一的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教育:依赖老师,依赖教材;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进入课改,有老师说,给了学生机会,也按照课改的模式进行,但是学生不配合,或者收效甚微。这其中一点,就是学生的思想没有很快转变过来,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因此,我们在不断强调老师的观念需要转变的同时,不应该忽略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也需要同时进行。我们要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不能轻易否定学生。
  二、践行要素:合作反思研究
  课改践行,需要个人和集体的智慧才能走好。课改是一项复杂的、长久的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除了做好个人教学反思外,更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资源共享。
  第一,落实集体备课,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知识,而是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好的一堂课能对学生教育熏陶、潜移默化。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每一节课都要多角度思考,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既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交流学习三步走。教学是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是与时俱进的。在自我学习之余,我们需要不断的交流探讨,与时俱进。第一步,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直接交流。每一所学校的教师都要有正能量的引领示范。老师的帮扶、示范、引领是最实际、最有用的学习交流。第二步,本市范围内,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很有必要,同类学校的经验可以借鉴,都在同样的大环境里,实用价值很大,而且促进教师对类似问题的探讨、分析、解决。第三步,课改进行了多年,很多经验可借鉴,可以加强交流学习,可以随时关注邻省市的课改情况,关注全国的课改进展,争取获得有效信息为我所用。
  第三,做好个人反思。在教学中,教师的个人反思就是一种成长。面对有着独立思想,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每天的教学工作都应该是全新的;课改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新的征程,许多新的问题会产生;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得失反思、经验总结。基于这些原因,我们需要反思,促成进步。教学反思是再次的学习实践,是分析教学成败,寻求教学对策,达成高效课堂的学习实践。教然后知困,困而求解,从而促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学校和老师对课改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实行课改后,课改教学中的问题必然会接踵而至,如果没有很好引导教师去用心的分析问题、致力于解决问题,就会让老师进入不断抱怨的恶性循环中。对问题的出现能积极分析、研究、解决,不仅有利于课改,也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成长,树立教师的自信心、成就感,最终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搞好有利于实际教学的课题研究,才能促成课改的良性循环、持久发展。
  三、课改保障:多方努力
  课改不是教师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学校领导、教研机构、家长社会等,其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领导为课改要做好保障工作。首先,要相信教师,学校领导相信教师,才能给教师更多的发挥、发展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位教师尽其所能,致力于教学,致力于课改。其次,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管理和评价机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教师的付出及时肯定,避免挫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另外,学校领导要抓好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督促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机构作用要充分发挥。各个层次的教研机构要做好研究工作,尤其是市教研员、学校教研室的服务指导工作要做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教研员、教研主任的实际价值。教研工作人员应该多花时间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上:一方面是理论研究,随时了解当今教育教学现状,关注课改教学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有效引领一线教师的课改;另一方面是立足于实践,通过大量走进课堂听课,了解实况,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探讨,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教研人员要有时间专注于理论学习,有时间专注于实际调查,才能做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推动课改有效进行。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不是改变我们之前的所有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不会否定传统教学的精髓,课堂教学改革不会脱离教学的根本,有心之人早已践行。无论课改怎样进行,都要先立“宗”再求“变”,不能赶一时的“潮流”,逞一时之兴而盲目跟随,寻求表面上的热闹。我们要细研课标、考纲,把握国家教育的要求,抓住课改有效实施的根本;至于达成课堂教学的方法,则是根据人、事、环境等实际情况而灵活多变、风格各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