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作者】 羿素枝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现代图书馆无论是在管理观念上,还是在服务的技术手段上,都比传统图书馆更重视,也更有条件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诸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超文本、所支撑的信息资源,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局限,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图书馆员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不同载体,不同渠道的信息有序化优化组合,为用户在知识海洋中寻求知识提供帮助,近而对信息分析研究,从而实现信息增值。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一、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资源内容的整合就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将分散零乱的各载体、各层次的信息以学科专题为纲,加以有序化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又名网上信息资源,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包括超文本信息和超媒体信息,它们按非线性文本组织模式,将信息单元储存于节点,通过含网页地址的链接体现各节点之间的概念逻辑关系,从而形成网状结构,既可按线性顺序查阅,又可跳跃式浏览。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序性。网络信息以超文本方式而构成立体网状的联系,缺乏统一的控制,质量参差不齐,呈分散无序状态,可以根据节点任意跳动。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自成体系,呈线性方式。
2.开放性。网络信息是开放、相关联的,可以通过链接任意检索信息。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相对处于封闭状态。
3.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跨地区分布,高速度传输,更新淘汰周期短,变化快,不稳定,呈高度动态性,因而呈现很强的时效性。而且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版的过程当中,读者和编者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交流,从而使内容更加新颖和及时,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成果。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处于静态。
4.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既包括网上出版物、书目数据库、连机数据库软件资源、动态信息及其他信息。它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貌。这些信息集视、听、用于一体,既可欣赏动态影像,又可观看静态的文字图画,欣赏乐曲,游戏娱乐,反复进行,更直观形象,更有吸引力。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类型单一,只有一般的出版物。
5.容量大。网络信息资源载体的基本物理单元是计算机,计算机记录、存储与物理处理的载体主要是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信息量大的优势,可以使网络信息资源不受版面限制,最大限度地报道信息内容。
6.用户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相当广泛,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也极大。网络信息资源用户从科学家到工程技术人员,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艺术家,从中小学学生到家庭主妇等,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用户一般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的读者。
7.互动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形成广泛的论坛氛围,有关专家可以就某一专题开设电子论坛,网上直接反馈读者信息,参与交流讨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不具有这个优势。
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在于:它赋予了用户以强大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网络信息资源并不能将这个威力显示出来,人们在许多场合中并未感觉到使用它有很大便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强大作用。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二、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方向
1.从馆内资源的整合向内外资源的整合发展
目前图书馆都以整合馆内信息资源为主,随着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以后还要向整合馆外资源的方向发展。即除了能检索本馆馆内藏书目录系统、数据库资源外,还将能整合网上其它图书馆的资源,而不论它们的类型、存放地点、检索界面及采用的技术。数字资源整合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就是数字资源的整合。
2.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服务和功能将越来越丰富
目前图书馆的整合系统主要以全文资料的浏览、检索和提供为主,其功能也比较单一,用户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将来的整合系统除了网站提供功能化的检索服务外,将整合进越来越多的服务,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充分体现交互性,并且界面可随着用户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三、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整合技术或者甚至未考虑过整合问题,许多开发出来的网络信息资源尽管独立使用效果好,但在整合使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相反,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可以使往来信息的强大功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因而实现理想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尤为必要。
1.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是指在庞大的因特网信息群中根据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要求,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组织,使用户浏览或查洵。在进行上述的工作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通过浏览因特网、查阅书目、报刊等相关工具或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其优点在于链接站点由人工筛选,相关度较高。
自动化采集。一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在数据库中查找信息的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手段,它将因特网的网站或网页进行收集、组织、整理,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因特网,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其优点是其数据的产生简单、方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人工采集和采用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2.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分类法。按照体系分类法的原理,在网络信息资源中,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逐层加以筛选,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进而通过信息线索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
(2)专题法。提供检索窗口,进行多元检索,用户只要在出口输入信息的相关词,即可找到所需信息线索。
(3)软件法。即将某学科或领域的所有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并提供若干检索入口,用户通过检索入口,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或资料。
3.网络信息资源的系统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能够被分享、重复使用和分析,能够被改装、拷贝以及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网络空间也可以为用户提供集合的、筛选的、选择性的多种服务,这些都为人类从整体上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行的工具。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需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满足用户的要求,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中,建议采用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
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并非新思路。IT界早已开展了这方面的服务,例如虚拟主机(各用户共享同一台主机),主机租用(各用户共享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电源机房等)。系统共享管理方法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馆的现有人才和软硬件的作用,从总体上提高各馆系统维护、运行、更新成本,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系统和网络平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流行的系统外包相比,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更有利于协调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大致分两种:一是以中心馆为主、成员馆为辅的集中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资源共享的优势,投入少,维护方便,对各成员馆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适用于中心馆数据量、用户量都不大的情况。二是松散性合作模式。分散管理较为灵活,适用于各馆之间差距不大,数据量、用户量较大,对软硬件、网络响应速度、宽带要求较高的情况。这两种管理模式并无明显区别,可同时使用,二者各有侧重。
总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的实现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图书馆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合理的选择各种整合方式。
一、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资源内容的整合就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将分散零乱的各载体、各层次的信息以学科专题为纲,加以有序化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又名网上信息资源,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包括超文本信息和超媒体信息,它们按非线性文本组织模式,将信息单元储存于节点,通过含网页地址的链接体现各节点之间的概念逻辑关系,从而形成网状结构,既可按线性顺序查阅,又可跳跃式浏览。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序性。网络信息以超文本方式而构成立体网状的联系,缺乏统一的控制,质量参差不齐,呈分散无序状态,可以根据节点任意跳动。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自成体系,呈线性方式。
2.开放性。网络信息是开放、相关联的,可以通过链接任意检索信息。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相对处于封闭状态。
3.动态性。网络信息资源跨地区分布,高速度传输,更新淘汰周期短,变化快,不稳定,呈高度动态性,因而呈现很强的时效性。而且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版的过程当中,读者和编者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交流,从而使内容更加新颖和及时,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成果。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处于静态。
4.多样性。网络信息资源既包括网上出版物、书目数据库、连机数据库软件资源、动态信息及其他信息。它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图文并貌。这些信息集视、听、用于一体,既可欣赏动态影像,又可观看静态的文字图画,欣赏乐曲,游戏娱乐,反复进行,更直观形象,更有吸引力。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类型单一,只有一般的出版物。
5.容量大。网络信息资源载体的基本物理单元是计算机,计算机记录、存储与物理处理的载体主要是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信息量大的优势,可以使网络信息资源不受版面限制,最大限度地报道信息内容。
6.用户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相当广泛,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也极大。网络信息资源用户从科学家到工程技术人员,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艺术家,从中小学学生到家庭主妇等,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用户一般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的读者。
7.互动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形成广泛的论坛氛围,有关专家可以就某一专题开设电子论坛,网上直接反馈读者信息,参与交流讨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而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则不具有这个优势。
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在于:它赋予了用户以强大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但在实际生活中,网络信息资源并不能将这个威力显示出来,人们在许多场合中并未感觉到使用它有很大便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从而使网络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强大作用。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二、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方向
1.从馆内资源的整合向内外资源的整合发展
目前图书馆都以整合馆内信息资源为主,随着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以后还要向整合馆外资源的方向发展。即除了能检索本馆馆内藏书目录系统、数据库资源外,还将能整合网上其它图书馆的资源,而不论它们的类型、存放地点、检索界面及采用的技术。数字资源整合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就是数字资源的整合。
2.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服务和功能将越来越丰富
目前图书馆的整合系统主要以全文资料的浏览、检索和提供为主,其功能也比较单一,用户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将来的整合系统除了网站提供功能化的检索服务外,将整合进越来越多的服务,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充分体现交互性,并且界面可随着用户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三、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整合技术或者甚至未考虑过整合问题,许多开发出来的网络信息资源尽管独立使用效果好,但在整合使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相反,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可以使往来信息的强大功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因而实现理想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尤为必要。
1.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是指在庞大的因特网信息群中根据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要求,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组织,使用户浏览或查洵。在进行上述的工作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通过浏览因特网、查阅书目、报刊等相关工具或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其优点在于链接站点由人工筛选,相关度较高。
自动化采集。一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在数据库中查找信息的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手段,它将因特网的网站或网页进行收集、组织、整理,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因特网,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其优点是其数据的产生简单、方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人工采集和采用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2.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分类法。按照体系分类法的原理,在网络信息资源中,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逐层加以筛选,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进而通过信息线索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
(2)专题法。提供检索窗口,进行多元检索,用户只要在出口输入信息的相关词,即可找到所需信息线索。
(3)软件法。即将某学科或领域的所有已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并提供若干检索入口,用户通过检索入口,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或资料。
3.网络信息资源的系统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能够被分享、重复使用和分析,能够被改装、拷贝以及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网络空间也可以为用户提供集合的、筛选的、选择性的多种服务,这些都为人类从整体上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行的工具。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需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满足用户的要求,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中,建议采用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
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并非新思路。IT界早已开展了这方面的服务,例如虚拟主机(各用户共享同一台主机),主机租用(各用户共享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电源机房等)。系统共享管理方法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馆的现有人才和软硬件的作用,从总体上提高各馆系统维护、运行、更新成本,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系统和网络平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流行的系统外包相比,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更有利于协调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大致分两种:一是以中心馆为主、成员馆为辅的集中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资源共享的优势,投入少,维护方便,对各成员馆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适用于中心馆数据量、用户量都不大的情况。二是松散性合作模式。分散管理较为灵活,适用于各馆之间差距不大,数据量、用户量较大,对软硬件、网络响应速度、宽带要求较高的情况。这两种管理模式并无明显区别,可同时使用,二者各有侧重。
总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的实现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图书馆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合理的选择各种整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