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将相和》教学设计

【作者】 史常玲

【机构】 新疆巴里坤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导入新课
  1、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二、解析“完璧归赵”
  (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体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依据是什么?
  (二)集体交流,深化认识。
  1、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点拨要点: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为什么非常着急?
  b、生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距。
  c、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
  (2)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能读出这种胸有成竹的从容。己先练一练。指名读。
  3、教师小结。
  4、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生阐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
  A、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c、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B、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
  (3)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a、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蔺相如,大家来看这个重点段,一共三百来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来写秦王,
  作者这样写秦王,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呀?
  b、认为这样安排不合适的请举手,认为这样安排挺好的请举手。好,真理愈辩愈明,我们开一个小型辩论会,请大家各抒己见。
  c、学生讨论。
  d、这样的描写故事中还有吗?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5、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你会怎么劝廉颇呢?谁来说说?
  三、解析“渑池会见”
  1、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不久,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2、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更能入戏,请你从“赵王、赵王侍从、赵国大臣”这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以这个角色的口吻给廉颇讲讲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帮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
  学生根据发言提纲准备发言,师巡视。集体交流。
  3、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为什么?
  4、自己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四、小结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