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美商务礼仪和行为差异的文化因素
【作者】 任 远 郭 惠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准则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又引起了商务礼仪行为的差异。本文将着重从文化层面上,对中美商务礼仪的行为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比较,总结出形成中美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商务礼仪;差异;文化因素;美国;中国
1.引言
商务礼仪,作为行为科学,是为了建立良好和谐的商务关系,商务活动中对商务交流起重要作用的人们应当遵守的标准和规范。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越来越小,因此国家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最明显的现象是中美两国间的商务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理解中美商务礼仪的区别对促进国际间商务交流有重要作用。
2.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时间观念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间的区别包括时间、空间、价值观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区别。
时间观念上,中国人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紧密关系是十分值得的。然而,最能反映美国人时间观念的表述就是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强调务必快速准确完成任务,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提前安排好。时间不应该浪费,每分每秒都要利用好。所以在美国,商人往往想尽快谈事情,甚至在第一次会面时就想签订合同。然而,这种方式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太仓促或太激进,快节奏会让商业伙伴感到不舒服。
3.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空间观念差异
空间观念包括办公地点差异和商业伙伴的接触距离。谈到办公地点的选择,在中国,公司的经理为了更好的管理公司的各个部门,往往会把他的办公室安排在公司的中心地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网络。在美国,公司的经理会把自己的办公室安排在顶层的边缘位置,而员工的职位高低由距经理办公室的距离来体现。就商业伙伴的接触距离来说,中国人之间的接触距离比美国人更亲近。他们认为近距离接触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在美国的商业场合,人们对个人距离有不同的看法。交谈时他们并不喜欢站的过于近。
4.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上的差异包括独立与依赖,谦虚与热心,隐私观,这些在中美商务礼仪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待独立和依赖的态度上,中国和美国有很大不同,这源于不同的国家文化。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所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优先。个人价值通过对集体的贡献度体现。由于这样的价值观,与其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变得十分重要。因此,他们很乐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也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想法。同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们很喜欢帮助别人,同时当他们自己遇到困难同样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当外国人和中国人做生意时,中国人非常积极热情的接待他们。相反,美国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他们有着强烈的人格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和独立的人格特点。因此,在商业活动中,美国人习惯于不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帮助。因为主动帮助别人在他们看来是轻视别人的表现,而接受帮助只能显示他们的无能。
虚心和热心方面,中国人和美国人也有不同的态度,中国人看重名声,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名声十分敏感,也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害怕别人开自己玩笑,议论和误解自己。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人们很少自夸,把谦虚当为美德。当其他人恭维他时,他往往会拒绝承认。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他们经常拒绝别人的称赞,因为在他们看来成功应当归咎于别人的帮助。但在美国,人们看重竞争,挑战和个人成就,他们把自尊当做人格健全的标志。因此,在商业活动中,他们喜欢炫耀自己的能力,甚至不照顾别人的想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取得成就时,他们绝不会隐藏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耀感。无论何时他们都会自信的接受别人的赞美,并笑着回复一句谢谢。他们并不喜欢中国人的谦虚和自我否定,在美国人眼中这不仅否定了他们自己的能力也否定了别人的鉴赏力。
对待隐私观上,中美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人崇尚和谐,为了建立和谐的关系,他们往往会在开始谈生意前了解对方的情况,比如年龄、职业、收入、婚姻和家庭状况等方面。而美国人十分重视个人隐私,他们喜欢公事与私事分开。例如,询问美国人的收入是不礼貌的。美国人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就像对待国家领土一样,没有许可绝不可进入。
5.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语言习惯上的差异
中美语言习惯差异包括称呼和问候上的区别。在商业活动中,人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在中国,先生或女士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叫法,全称也可以接受。但头衔和社会地位极其重要。使用头衔在中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中国人往往会避免叫别人的名,除非他们是多年老友,因为第一次见面叫别人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美国人认为非正式的叫法反而表示了他们的友好和真诚。在正式场合遵循固守的礼仪有时让人不适,因此,美国人经常叫别人的名,不考虑头衔和社会地位,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友善的行为。
问候是形成独特文化的第一步,由此人们开始与别人交流。见面时问候是共同的礼仪,而使用的方式和字眼却不同。在美国人们会用这样的方式交流——“hello” or “how are you?” or “good morning”,这与中国问候的方式不同。中式思维会问你吃了吗,但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邀请。中国人打招呼还会问你去哪,这种方式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十分注重隐私,而“去哪”这种问候会让他们误以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6.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中美两国间的礼仪差异中的文化因素会从以上几方面影响商务行为,而了解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从事商务活动人士提供适当的借鉴和建议。但本研究因篇幅有限,仅从文化角度来分析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后可以从其他角度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和论述。
Bibliography:
[1]Larry A 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Wadsworth Lishing Company, 2004
[2]Nida, 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2
[3] Earl and Katharine Willmott.Western Manners[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86
[4] Hendon, Donald, Hendon, R.A, and Herbig, P.Cross 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Westpost, CT: Quorum, 2003
[5] Larry A 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Wadsworth Lishing Company, 1995.
[6]王国平.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商务沟通. [J]. 理论月刊,2007, (1)
[7]李雅静, 王蕊. 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J].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 (9)
[8]刘英瑞, 王晓芬.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行为差异. [J]. 河北企业,2007, (9)
关键词:商务礼仪;差异;文化因素;美国;中国
1.引言
商务礼仪,作为行为科学,是为了建立良好和谐的商务关系,商务活动中对商务交流起重要作用的人们应当遵守的标准和规范。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越来越小,因此国家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最明显的现象是中美两国间的商务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理解中美商务礼仪的区别对促进国际间商务交流有重要作用。
2.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时间观念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间的区别包括时间、空间、价值观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区别。
时间观念上,中国人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紧密关系是十分值得的。然而,最能反映美国人时间观念的表述就是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强调务必快速准确完成任务,无论事情大小,都应该提前安排好。时间不应该浪费,每分每秒都要利用好。所以在美国,商人往往想尽快谈事情,甚至在第一次会面时就想签订合同。然而,这种方式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太仓促或太激进,快节奏会让商业伙伴感到不舒服。
3.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空间观念差异
空间观念包括办公地点差异和商业伙伴的接触距离。谈到办公地点的选择,在中国,公司的经理为了更好的管理公司的各个部门,往往会把他的办公室安排在公司的中心地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网络。在美国,公司的经理会把自己的办公室安排在顶层的边缘位置,而员工的职位高低由距经理办公室的距离来体现。就商业伙伴的接触距离来说,中国人之间的接触距离比美国人更亲近。他们认为近距离接触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在美国的商业场合,人们对个人距离有不同的看法。交谈时他们并不喜欢站的过于近。
4.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上的差异包括独立与依赖,谦虚与热心,隐私观,这些在中美商务礼仪中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待独立和依赖的态度上,中国和美国有很大不同,这源于不同的国家文化。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所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优先。个人价值通过对集体的贡献度体现。由于这样的价值观,与其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变得十分重要。因此,他们很乐意倾听别人的想法也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想法。同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们很喜欢帮助别人,同时当他们自己遇到困难同样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当外国人和中国人做生意时,中国人非常积极热情的接待他们。相反,美国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他们有着强烈的人格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和独立的人格特点。因此,在商业活动中,美国人习惯于不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帮助。因为主动帮助别人在他们看来是轻视别人的表现,而接受帮助只能显示他们的无能。
虚心和热心方面,中国人和美国人也有不同的态度,中国人看重名声,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名声十分敏感,也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害怕别人开自己玩笑,议论和误解自己。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人们很少自夸,把谦虚当为美德。当其他人恭维他时,他往往会拒绝承认。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他们经常拒绝别人的称赞,因为在他们看来成功应当归咎于别人的帮助。但在美国,人们看重竞争,挑战和个人成就,他们把自尊当做人格健全的标志。因此,在商业活动中,他们喜欢炫耀自己的能力,甚至不照顾别人的想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取得成就时,他们绝不会隐藏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耀感。无论何时他们都会自信的接受别人的赞美,并笑着回复一句谢谢。他们并不喜欢中国人的谦虚和自我否定,在美国人眼中这不仅否定了他们自己的能力也否定了别人的鉴赏力。
对待隐私观上,中美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人崇尚和谐,为了建立和谐的关系,他们往往会在开始谈生意前了解对方的情况,比如年龄、职业、收入、婚姻和家庭状况等方面。而美国人十分重视个人隐私,他们喜欢公事与私事分开。例如,询问美国人的收入是不礼貌的。美国人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就像对待国家领土一样,没有许可绝不可进入。
5.中美商务礼仪行为中的语言习惯上的差异
中美语言习惯差异包括称呼和问候上的区别。在商业活动中,人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在中国,先生或女士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叫法,全称也可以接受。但头衔和社会地位极其重要。使用头衔在中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中国人往往会避免叫别人的名,除非他们是多年老友,因为第一次见面叫别人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美国人认为非正式的叫法反而表示了他们的友好和真诚。在正式场合遵循固守的礼仪有时让人不适,因此,美国人经常叫别人的名,不考虑头衔和社会地位,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友善的行为。
问候是形成独特文化的第一步,由此人们开始与别人交流。见面时问候是共同的礼仪,而使用的方式和字眼却不同。在美国人们会用这样的方式交流——“hello” or “how are you?” or “good morning”,这与中国问候的方式不同。中式思维会问你吃了吗,但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邀请。中国人打招呼还会问你去哪,这种方式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十分注重隐私,而“去哪”这种问候会让他们误以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6.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中美两国间的礼仪差异中的文化因素会从以上几方面影响商务行为,而了解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从事商务活动人士提供适当的借鉴和建议。但本研究因篇幅有限,仅从文化角度来分析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后可以从其他角度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和论述。
Bibliography:
[1]Larry A 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Wadsworth Lishing Company, 2004
[2]Nida, 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2
[3] Earl and Katharine Willmott.Western Manners[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86
[4] Hendon, Donald, Hendon, R.A, and Herbig, P.Cross 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s. Westpost, CT: Quorum, 2003
[5] Larry A 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Wadsworth Lishing Company, 1995.
[6]王国平.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商务沟通. [J]. 理论月刊,2007, (1)
[7]李雅静, 王蕊. 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 [J].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2, (9)
[8]刘英瑞, 王晓芬.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行为差异. [J]. 河北企业,200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