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幽默使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作者】 叶海滨

【机构】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口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启迪心智。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 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开启学生心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老师恰当地使用幽默语言,常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幽默语言;活跃气;开启心智
  在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数学课堂是严肃的、一本正经的,教师不言苟笑地教,学生规规矩矩地学。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而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思维灵感的“乐园”。 幽默的语言使教师可以把教育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心理沟通。这种力量像一座桥梁,密切了师生关系,融洽了交谈气氛,交流了师生情感。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乐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幽默与数学有机地结合,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呢?
  一、幽默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以幽默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情感洋溢的教学情境,而且能以趣激学,使学生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例如,有位数学教师外出上公开课,因汽车晚点,借班学生早已坐着等候,离正式上课还有两三分钟,他抓紧这个时间与学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师:同学们猜猜,我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生: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学生。
  师:大家同意他的回答吗?
  生:(齐)同意。
  师:我不同意!(学生诧异)假如老师讲错了,你也听话?(学生大笑)
  生:(齐)不听话的学生。
  师:嗯?你们不听话也叫我喜欢?(学生大笑)不行不行!
  生:既听话又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您最喜欢。
  师:妙!今天上课时看哪些同学能做到这一点。上课!
  上课时,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求知若渴,教学效果特别理想。
  二、幽默适度,使学生体会认知之乐
  教学幽默得有分寸,诙谐得有尺度,找准幽默的时机,才能拓展教学,演绎个性化的教材,做到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迪,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幽默不是低级趣味,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使用幽默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其次,要分清对象,儿童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幽默的内涵不宜过分隐晦深奥,以免曲高和寡或产生歧义。再次,要浓淡适宜,幽默是手段,不是目的,切忌为幽默而幽默。否则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会让人作出“这人真滑稽”的评价。第四,要和善坦诚,对学生的说话要做到真切坦诚,注意平等交流,尊重对方。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孩子将相近的题目混淆,而且有些题目老时反复讲解孩子仍然有错误。这时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办?是批评训斥,还是反思我们的教学。答案肯定是后者。那么怎样的讲解才能让孩子理解,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呢?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换个方式,适时来点幽默,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幽默激趣,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如果在课堂上巧妙地应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又能使教学幽默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之乐。如:“鸡兔同笼,头有45个,脚有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却算不出来。问题在哪里呢?鸡的两只脚和兔的四只脚在捣乱。于是,老师就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接着老师说:“现在鸡与兔的脚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该有多少只脚呢?”“45×2=90只”,同学们齐声回答。教师问:“与先前相比少了多少只脚呢?”“少了26只脚”,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叫了起来。老师再问“这26只脚哪里去了?”等等问题后,同学们很容易得出了答案。这古老而烦人的题目,就在老师幽默地“命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只脚”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又明白的领会了解题方法。
  四、幽默启智,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教学幽默对学生心智的影响,是为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打扰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课堂教学中间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点亮学生的兴奋之灯。有时一个风趣的比方或反诘,引起一阵笑声之后留下的将是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解答文字叙述题“36乘以8加4的和,积是多少?”往往有的学生“走一步说一步,”一看8离乘近,就用36乘8,然后再加4,显然就错了。我在教学时,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句话:“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然后带领学生通过缩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即:弟弟吃了苹果。接着我马上质疑:“能不能因为’哥哥’二字离’吃了’最近,就可以先理解为’弟弟吃了哥哥呢’?”学生大笑,连说不行,应该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时我再出示例题,学生已能正确理解了。
  干巴巴的讲授会使学生“因噎废食”,如果融入了幽默,制造一点活泼的气氛,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形成灵活积极地心理建构,往往是很必要的。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如果脱离具体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搞笑逗乐,那就误入歧途了。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研究幽默艺术,做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才华横溢的教师。但课堂是“圣地”,容不得心染杂尘;也许你缺乏一点幽默的天赋,那就努力吧,做一个有幽默感的教师,让你的课堂多一点笑声。
  参考文献:
  [1] 刘平国.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艺术,2008-03
  [2] 韩高焰. 新课程课堂教学“九个关注点”研究与实践[M]. 新华出版社, 2007-05
  [3] 杨之,王雪芹.数学语言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7-04
  [4] 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