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设计
【作者】 王艳蓉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山南开发区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本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有较强的积极性,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能从中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知识链接:
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
学法指导:细读课文,从小女孩现实与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高潮处)
2、复习:课件出示:全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小标题依次是( )——( )——( )
二、合作探究
一)感受不幸
1、文中几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的?作用是什么?
2、读第一部分后,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卖火柴的小女孩( ),为什么会用这个词,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明(用笔画一画,动手写写批注)
二)解读幸福
3、课文中小女孩( )次擦燃火柴,请结合课文内容,
填写下表。
①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好擦火柴的部分,通过幻象和现实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小女孩内心渴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严酷)
②本部分内容将现实与幻想揉合在一起来写,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升幸福
4、仔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你有什么疑问?
(1)提出疑问。
(2)理解课后第三题的两句话。
a.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b、“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5、小组相互质疑,共同解决问题。
(1)------? (2)------ ? (3)------? ------
三、展示汇报
1、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己从文中体会到的内容。
2、老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
四、知识拓展
1、读课后的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谈谈感想,试写几句。
2、课外阅读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五、效果检测
1、选择正确读音
①她在一座房子墙角里坐下来,蜷(quán,juǎn)着腿缩成一团。
②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tián, tiān)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③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 pé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2、填空
破折号表示:①解释说明的部分;②话题突然转移;③声音延长。读下列句子,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他妈妈穿的。( )
◆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六、收获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本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有较强的积极性,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能从中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知识链接:
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
学法指导:细读课文,从小女孩现实与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高潮处)
2、复习:课件出示:全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小标题依次是( )——( )——( )
二、合作探究
一)感受不幸
1、文中几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的?作用是什么?
2、读第一部分后,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卖火柴的小女孩( ),为什么会用这个词,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明(用笔画一画,动手写写批注)
二)解读幸福
3、课文中小女孩( )次擦燃火柴,请结合课文内容,
填写下表。
①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好擦火柴的部分,通过幻象和现实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小女孩内心渴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严酷)
②本部分内容将现实与幻想揉合在一起来写,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升幸福
4、仔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你有什么疑问?
(1)提出疑问。
(2)理解课后第三题的两句话。
a.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b、“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5、小组相互质疑,共同解决问题。
(1)------? (2)------ ? (3)------? ------
三、展示汇报
1、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己从文中体会到的内容。
2、老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
四、知识拓展
1、读课后的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谈谈感想,试写几句。
2、课外阅读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五、效果检测
1、选择正确读音
①她在一座房子墙角里坐下来,蜷(quán,juǎn)着腿缩成一团。
②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tián, tiān)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③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 pé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2、填空
破折号表示:①解释说明的部分;②话题突然转移;③声音延长。读下列句子,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他妈妈穿的。( )
◆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六、收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