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作者】 赵清闩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它的作用不仅在于通过实验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结合实验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正确的观察,就是要使学生的感知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应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目的。例如做“镁条在二氧化碳的燃烧”实验时,先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是镁条和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观察的内容是镁条的燃烧、冒烟,瓶内壁附着物的颜色和状态;观察的目的是要看到新物质氧化镁和碳粒的生成。然后通过实验说明金属镁具有强还原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说法是相对的,以扩大学生对燃烧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借助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例如学置换反应时,教师首先演示铁和稀硫酸、锌和稀盐酸的反应,让学生明确都有氢气放出,然后提出问题:二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种反应与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同。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去发现和归纳置换反应的规律。做好启发性实验,要求教师在不变动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设计出具体教学方案,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设计、选择多种演示实验,使学生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基础知识出发,得出合乎条件的多种实验途径、方案和方法。如氢气的制出实验,除了用教材中的简易制法外,还向学生介绍和演示了启普发生器制法、电解水制法等。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想象、猜想和假设,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利用讨论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利用讨论式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教师可以从气体发生装置、气体交货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和多余气体吸收装置等四种基本装置7道题进行讨论:(1)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2)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会含有哪些杂质?(3)如何除去氯气中含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采用什么装置?(4)先除氯化氢还是先除水蒸气?为什么?(5)除了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外,还可用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来干燥氯气,其装置与用浓硫酸的装置有何不同?(6)氯气可用什么方法收集?除了用向上排空气法外,还可用什么方法论收集?(7)上述四种基本装置的连接顺序是怎样的?然后再布置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讨论的成果。
  采用讨论式实验教学,可以将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处理,使之网络化,易于形象记忆和理解记忆,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将知识按内在的联系抽象归纳,找出规律,并按其规律进行推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应尽可能多地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能够促进集体配合,共同取得成功,也是促进团结求知的小集体观察的好机会。分组,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验证的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发挥个性,促进配合的好机会。这种分组实验可以使学生有讨论、有思考地掌握知识、学习知识、探讨知识,每个小组可以与其它小组提出不同的结果和结论,增加了小组内每位学生的个性,思维活跃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四、利用课外科技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外科技实验,这是一种为课堂教学互补的形式,它可以使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的形式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发展个性的一种场所,它的灵活性、实用性很强。如针对当前各地的环境污染,我们开设了环保课外小组,组织学生对大气、噪声、污染等进行测定,这种活动使学生的各种能力、社会意识、责任感等,通过实践活动得到了发展。同时在教学中配合教材安排一些趣味小实验,如玻璃棒点火、白纸上显字、滴水生烟等。使学生在这些有趣的现象和结果的影响下兴趣渐生,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实验的热情。在此基础上,用科技成果资料、名人画像、专题讲座及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熏陶、启迪、感染学生的创造兴趣,增强他们创造发明的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才能取得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为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于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